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由 追溯古玩 發表于 音樂2021-10-13
簡介圖五: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五彩嬰戲圖碗民俗風情承載歷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嬰戲圖的創作可以根據不同的民俗風情創造出風格各異的優秀作品,嬰戲圖反映了一種強烈的民俗儀式和傳統的民族文化,寄託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

百子千孫是成語嗎

以嬰戲圖作為題材的繪畫是陶瓷繪畫裝飾藝術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嬰戲圖反應一種強烈的民俗心理和傳統民族文化,寄託的是一種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真善美的嚮往。所以,嬰戲圖是繪畫裝飾藝術更是民俗文化的載體。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一: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元磁州窯嬰戲圖罐

據考證,嬰戲圖最早出現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到了宋代,磁州窯、介休窯、定窯、容縣窯、耀州窯、景德鎮瓷器等都曾用嬰戲圖作裝飾。明清時期是嬰戲圖的鼎盛期,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形象發展到百多個幼童,幼童神態各異。尤以宋磁州窯白地黑彩嬰戲圖最富有表現力,內容異常豐富。畫面簡潔疏朗,兒童形象刻劃逼真,人見人愛。傳統的封建社會又把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連生貴子、百子千孫、五子登科的圖案,就成為陶瓷常見的裝飾圖案。嬰戲圖的流行,反映了當時的民眾心理,還與各個時期的社會狀況、百姓生活習慣和狀態關係密切。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二:故宮博物院藏宋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紋碗

明代嬰戲圖,宣德以前多為“庭園嬰戲”,孩子們在庭園內活動#。宣德後,多為郊外嬰戲,孩子們嬉戲在戶外,且嬰孩的形象變化尤為分明,永宣時期,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嬰戲,孩童形象折射出社會的安定。嘉靖、萬曆時期,孩子們長袍大褂,顯得頭重腳輕,頭特大,後腦凸出。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會政治經濟的衰落已經初見端倪。雍正、乾隆兩朝的官窯瓷器,嬰戲圖畫工嚴謹,多見兒童衣紋清晰,眉清目秀,動作天真爛漫,惹人喜愛、用嬰戲圖描繪了“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園美景和太平盛世。當時的官窯瓷器嬰戲中的兒童姿態多樣,動作誇張,畫面多呈熱鬧愉悅的氣氛。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三:溫州博物館藏北宋青瓷童子戲魚紋粉盒

在封建政權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之時,嬰戲圖同樣也能記錄下來。明末天啟、崇禎兩朝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導致國力衰竭,這些社會現實折射在嬰戲圖中,孩童們瘦骨嶙峋,腳奇長,後腦特大,形體十分抽象,看起來奇形怪狀。清朝中期的嘉慶、道光、咸豐三朝,嬰戲圖上人物呆板笨拙,兒童粗頭大腦,反映了國運衰落的現實。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四: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嬰戲圖洗

嬰戲圖的創作離不開民俗,民俗是一種最生動、最活躍、最普遍、最實在的民族文化生活現象,具有傳承和變異性。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程序中,它的形式和內容,不可能一成不變,而且有時變動相當大。然而傳承性和變異性,始終統一地表現於民俗生活中,即見淵源,亦見其發展,這也是嬰戲圖創作題材的源泉,如:“麒麟送子”圖,麒麟為我國人民想象出來的一種瑞獸《詩經》中有《麟之趾》一篇,讚揚文王子孫的賢惠,後來逐以“麒麟送子”圖作為祝頌之詞,在陶瓷裝飾中,嬰戲圖“麒麟送子”是常見的一種題材。“慶賞元宵”,畫一群兒童敲鑼打鼓慶賞元宵佳節的民俗風情,還有“十不閒”、“莊稼忙”、“春風得意”等等都是民俗風情和嬰戲圖創作的完美結合。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五: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五彩嬰戲圖碗

民俗風情承載歷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嬰戲圖的創作可以根據不同的民俗風情創造出風格各異的優秀作品,嬰戲圖反映了一種強烈的民俗儀式和傳統的民族文化,寄託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對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追求和嚮往,真實地再現了歷代民俗風情的方方面面,利用民俗中祈求與祝頌的吉詞為題材創作嬰戲圖深入人心,能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共同欣賞和喜愛。民俗的內容以及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創作嬰戲圖寶貴題材和巨大空間。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六: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琺琅彩嬰戲圖雙聯瓶

嬰戲圖作品,都要表現形象,抒發感情,這種感情是真誠深厚的,能動人心絃,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吉祥詞語運用到嬰戲人物創作構思中,透過道具、玩具、動物、花鳥、走獸等景物配置,追求吉祥的寓意,反映出畫中人物的身份、情緒和性格,也反映出人們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利用吉祥詞語創作的嬰戲圖有:“五子奪蓮”,畫五兒童作嬉戲爭奪蓮之狀,表現了人們面對豐收而流露出來的喜悅心情;“蓮年有餘”,畫一娃娃手持蓮花,懷抱金魚,以諧音的手法來表達人們希望連年有餘的美好願望,形象生動,洋溢著喜慶吉祥的氣氛;“叫蟈蛔”,畫兒童嬉戲叫蟈蟈的場面,“叫蟈蟈”為“叫哥哥”的諧音,哥哥指男孩,故以叫蟈蛔為生子之兆;“五福壽為先”,《尚書•洪範》排列五福的順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畫面用誇張的手法畫五個兒童爭壽桃的場面,暗寓增壽之意。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七: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嬰戲圖瓶

吉祥詞語內容豐富,寓意廣泛,在嬰戲的創作中,畫中的景物“道具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吉祥詞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都具有一定的規範和程式化,人們一看都明白了其中的寓意,通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根據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欣賞和選擇自己喜愛的嬰戲作品。

怡然自樂——瓷器上的“嬰戲圖”

圖八: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百子圖燈籠尊

自從文入畫興起之後,出現了詩意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繪畫的表現手法從單一的寫實發展到藝術和誇張,沒有誇張這個表現手法,中國的藝術真髓也不復存在了。造型藝術是運用誇張手法作為主要手段,不以反映生活真實為滿足的,嬰戲圖的創作也離不開誇張手法,嬰戲的創作多采用散點透視,表現兒童的各種姿態,為了突出主要人物,可以在同一畫面和場景中將主次人物任意放大和縮小,這也是一種誇張。生活裡在同一環境下的兒童不會因為身份的貴賤和地位的高低而改變體積,也不會變成“大兒童”和“小兒童”。兒童的頭畫得特別大,身體畫的相對較小,手和腳都畫得白白胖胖象蓮藕,也是對人物造型的誇張。兒童形象的刻劃,主要是傳神阿睹,眼睛大大的、亮亮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翹翹的,特別是細細長長的睫毛,各種形狀的頭髮無不是一種誇張的表現,有時在衣著上誇張的佩帶各種玉器、銅鎖、項圈等,也能增添兒童的情趣和神態生動的效果

小編交流號:17576025588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