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我憑什麼開啟你的文章

由 漫隨知否 發表于 音樂2021-11-07
簡介你寫什麼樣的文章,就會吸引什麼樣的讀者

陪你一起長大為什麼不放了

為什麼你寫的文章沒人看?

我憑什麼開啟你的文章

文/漫隨

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注意力在被無限地瓜分?

無論是工作五分鐘,手機兩小時,還是計劃一大堆,完成沒兩件。資訊飛速傳播的時代,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去注意。

我們在反覆的拉扯中,不斷切換任務。要工作,又要回覆信息,還要看看朋友圈有沒有點贊;要看書,又要喝養生茶,還要聽著音樂哼小曲。

什麼吸引了我們,我們就注意什麼。任務越多,注意力越分散,效率越低,導致任務積壓,形成惡性迴圈。

最終你會發現:注意力,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所以,想要讓讀者開啟你的文章,就要搶佔注意力。

吸引到的注意越多,文章的開啟率就越高,作品傳播就越廣,被看見的機率就越大。如此,爆文才有可能。

當然,開啟僅僅是第一步。想讓讀者看完文章並進行下一步動作,還要給他們獲得感。所謂獲得感,指讀者看完要有所收穫,不管是解決問題,還是解決感情。

讀者的獲得感越強,就越願意為你交付時間乃至其他。良性的互動關係,才會展開。

可見,想要讀者開啟你的文章,關鍵有兩點:吸引讀者和創造價值。

[心]

1.文章的吸引力,從哪來

一篇文章想要引人注目,從兩方面來看,一是整體,二是細節。

整體即作者丟擲的話題。《寫作公式:新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一書中講到:寫作就是寫話題,作者的話題能引起讀者的關注,讀者就會參與評論。

一般來講,讀者較為感興趣的話題有四類:

(1)熱點話題。

包括但不限於時事、新聞、熱劇、名人、節日、災禍、爭議事件等。因為熱點自帶流量,所以追熱點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熱度,若表述合理有趣,很容易引發讀者的討論。

(2)情感話題。

自古以來,情之一字,動人心魄。由親情、愛情、友情衍生出的棄養、出軌、背叛等話題,無一不令人激憤。而掩於樸素深處的真情,更扣人心絃。

(3)職場話題。

人的第一要義是生存,而職場,是生存技能的集中體現。如何在這個複雜而又多變的社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我們需要前行者的指引。職場歷險,不得不說。

(4)新奇話題。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潛伏的未知。而我們只能看到,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我們對未來,永遠充滿著好奇和探索。而一些聞所未聞的故事,更能引人入勝。

確定話題後,就要琢磨細節了。想在細節上取勝,注意兩點:標題和導語。

(1)好標題是開啟的一半。

《寫作公式》中指出,爆文標題三要素為:有趣、有料、有效。

有趣,指能激發讀者的興趣。也就是,說到點子上。比如,相比於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如果我們告訴讀者,不這樣做,你將會失去什麼,則更能引發大家的關注。但切忌言過其實。

有料,指明確關鍵資訊。就像店名,服裝店賣衣服,便利店賣日用。你要說清楚你的文章主題是什麼,才能吸引目標使用者。

因為每個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而選擇費時,思考費力,所以,提供明確的資訊,更容易讓讀者心生好感。

有效,指文章有用。人們開啟你的文章,不是閒得沒事幹,而是想獲取優質的資訊,解決具體問題。所以,一定要在標題告訴讀者:開啟不虧,不但有用,還簡單易行。

(2)導語決定完讀率。

也就是說,讀者是否接著往下看,取決於第一句話是否有引力。那麼,第一句話怎麼寫呢?常用三個方法。

第一,提問法。

問句可以引發讀者的好奇,讓讀者產生探究答案的心理。比如,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明明相愛,卻互相傷害嗎?或者,我可以在30分鐘內讀完一本書,你信嗎?

如此,讀者才會接著看第二句。

第二,結論法。

一件事情,當你先說出結論時,人們會好奇過程。畢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算完整。比如,用刻意練習,天才夢不是夢。你不好奇刻意練習是什麼嗎?

這樣,讀者才會去看下面的解釋。

第三,引用法。

無論你引用什麼,名人名言、研究資料,還是當前盛事、爭議話題,都可以順勢導向主題,吸引讀者一探究竟。

比如,研究表明,如果我們衡量、分析、研究和評估得越多,我們對購買的東西就越不滿意。你不好奇為什麼嗎?

恰巧,讀者也好奇,他也會像你一樣,繼續讀下去。

[心]

2.讀者的獲得感,怎麼給

如何激發讀者的獲得感呢?先讓他們有想看的慾望。這要求我們的文章有價值。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滿足使用者需求。

也就是說,你的文章要切實幫助讀者解決問題。只有一個標準:簡單有效。

所謂簡單,指簡單可行,容易操作。比如,你想教大家快速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自己。很簡單,把書翻到69頁,看自己能否看下去,看得下去就看,不然就換一本。

所謂有效,指實測有效,方便實用。比如,想要快速平復自己的心情,怎麼做?很簡單,用4-7-8呼吸法:先閉嘴吸氣,默數到4,再屏住呼吸,默數到7,最後張嘴呼氣,默數到8。如此迴圈四次,可有效靜心。

(2)展現使用者品質。

有兩種方式:代替使用者表達或代表使用者發聲。

同樣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有的人讀完一本書能侃侃而談,而有的人卻有口難言。寫作者的義務,就是幫助後者表達情緒。

比如,當你看完一本書,感動得稀里嘩啦卻不知從何說起時,就需要有人代你表達,幫你疏通情緒,宣洩感受。

所以,觸及讀者內心深處的文章,自然會被擴散和轉發。

除此之外,書寫者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不管是勘破生活真相,還是追求夢與遠方,只要能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我們就可以代表使用者發聲。

更近一步,我們還可以呼籲社會關注特殊群體,比如,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盲人發聲,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

同樣在關注這些群體的讀者,也會因為意見相同而自發支援。

(3)激發稀缺心態。

人人都有的東西,不稀奇,比如水、空氣。但人有我無的東西,絕對能引發你的好勝心,比如,開小電驢的你,難道沒有夢想過擁有一輛蘭博基尼嗎?

有的知識,對於別人來說是常識,對你來說卻是新知。你不想把它變成你的常識嗎?

如果一篇文章,寫的是別人都知道而你不知道的知識,你難道不想看嗎?

所以,利用稀缺心態,激發讀者的求知慾。他也會因為了解一個新的知識而高興的。

有價值,才會有交換。當你為讀者提供相應的價值時,交換行為就會產生。

包括但不限於時間、流量、認知、金錢和信任。

時間,即閱讀文章所需要的時間。當你的文章足夠好時,別人才願意花時間來讀。

流量,取決於閱讀時長和點選量。閱讀時長越長,點選量越高,文章收穫的流量就越多。

認知,體現為評論互動和點贊轉發。只有當文章戳到痛處,引發共鳴時,才會作為讀者的發聲器,出現在他們的社交圈,展開互動。

金錢,指文章產生的實體收益。當有人喜歡你的文章並願意付費時,知識就能變現。

信任,指認同你,支援你,願意和你一起成長的讀者交付於你的信任,俗稱鐵粉。他們會給你堅持下去的勇氣,成為你最堅實的後盾。

[心]

3.相互的責任感,怎麼建

信任之上,能讓作者和讀者相互成就,實現各自價值的,是責任。

作為作者,必須做到三件事:

第一,圈定目標群體。

沒有靶子的箭,永遠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寫作也是一樣,沒有人能寫出所有人都喜歡的文章。

所以,知道你為誰而寫,才能精準吸引使用者,長遠發展。既想撿芝麻,又捨不得西瓜,最終只能兩手空空。

第二,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就像開飯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窮才怪。

我們都喜歡穩定的東西,因為有安全感。所以,穩定輸出,才有穩定的讀者。

第三,以讀者利益為出發點,切實解決問題。

胡吹亂侃,注水文章,沒人喜歡。要寫,就接點地氣,不要高高在上,評頭論足,也不要諂媚討巧,低聲下氣。

你寫什麼樣的文章,就會吸引什麼樣的讀者。文章有風骨,你我亦是。

同樣,作為讀者,也有三件事要做。

首先,明確自己的需求。

閱讀的目的,無外乎這幾種:消遣放鬆、釋放情感、提升自我、實現價值。

就像吃飯去飯館,買花去花店,每一種需求,都對應一個目的。需求不清晰,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只有當目的明確時,讀者和作者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絡。你需要,我就在,最好的關係,莫過於此。

其次,有思考地閱讀。

吃掉的飯,只有被消化了,才能為身體提供營養,讀過的書,只有經過思考和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

在這個“有問題,搜一搜”的時代,讀書不思考,意味著失去了最好的健腦方式。你的大腦,如果不用,就會降智。

刀越磨越利,腦越用越快。讀書不思考,無異於耍流氓,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自己。

最後,和作者良性互動。

當作者的觀點被認可時,我們也要回饋相應的表達。有來有往,有始有終。

臺上有優伶,臺下有觀眾,幕起有亮相,幕落有迴響。而獨角戲,終究難唱。

你的喜歡,是作者最大的動力。

[心]

《道德經》裡講到,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你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先付出什麼。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

這就是我開啟這篇文章的原因,

因為它,有用。

如何從拖延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