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享受孤獨感

由 迷雨 發表于 音樂2021-11-13
簡介幸運的是,我的父母是開明的人,他們認為,男孩女孩都要接受教育,他們砸鍋賣鐵也要送我們進學校

當我孤獨的時候還可以抱著你什麼歌

享受孤獨感

當我聽到鄭源的《當我孤獨的時候還可以抱著你》這首歌的時候,瞬間就喜歡上了,經常一遍一遍地迴圈,那憂傷的旋律帶著濃濃的孤獨感,很適合我這個喜歡孤獨的人在孤獨的時候聆聽。

有些人喜歡孤獨或許是與生俱來的,而我可能是小時候所處的環境造就的。

生產隊的年代,是集體經濟,田地是集體共有的,農民的積極性不高,每天集體出工,集體收工,出工不出力是普遍現象,一年的收穫僅夠果腹。那個年代,不是計劃生育,每家的小孩都有幾個,生存不是問題,但是供幾個小孩同時讀書的話,確實比較困難。很多農村的女孩沒能進學校讀書,一是家庭確實困難,二是封建思想作祟,很多農村人認為女孩大了總要嫁人的,嫁出去的人就是潑出去的水,送女孩讀書就是幫別人送媳婦讀書,根本就划不來。因此,許多農村女孩就與學校無緣了,有些女孩讀了兩三年就被父母逼回家勞動。幸運的是,我的父母是開明的人,他們認為,男孩女孩都要接受教育,他們砸鍋賣鐵也要送我們進學校。

我們五兄妹,開學的時候個個都要交學費,儘管一個人塊把錢的學費,家裡也無能為力拿出這筆錢,每每這個時候父母就得去借學費,一般都是跟生產隊借,年底時在分紅中扣除。

一年到頭父母都是在忙碌的狀態,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回家還有忙不完的家務事,儘管是這樣馬不停蹄的勞作,生活依然是窘迫的。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的壓力使得他們的脾氣不好,經常邊幹家務活邊吵架,有時候吵得厲害了連吃飯都要分開。父母再怎麼吵,他們也不會因為沒錢而叫我們別上學。所以我很能體會到父母的無奈,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多做一些家務活。在父母的爭吵聲中日漸長大,覺得這苦日子不知何時是個頭,一邊為父母擔憂,一邊覺得生活很無趣,這種情緒在內心慢慢堆積,久而久之使我變得憂憂艾艾起來。

在孤獨中自虐。這是我給自己下的定論。那時候我確實很享受一個人獨處時的那份孤獨感。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摘豬菜、煮飯、掃地、餵豬、餵雞,把這些家務做完後,終於可以閒下來。此時,父母在地裡勞動還未歸,我喜歡跑到大門外等他們。天漸漸暗下來,天邊最後一道白光隱到山後,月光的清輝把對面的大山變得若隱若現,河灘上的蟈蟈開始鳴唱,流水潺潺。在這朦朧的環境中,一個小女孩呆立在夜幕下,一種孤獨感包裹著孤獨的我。可我內心是平靜的,整個世界就我一個人,不用誰來陪伴,什麼打擾都沒有,而且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用想,獨自一人享受這靜謐的空間,讓自己沉浸在無形的思緒中。

讀初中時候,瘋狂地喜歡上林黛玉,欣賞她的淡泊、真實、多愁善感。有意無意中,想象著自己就是林黛玉,柔弱、哀傷、孤獨。有一天,一同學對我說:‘’怎麼感覺你很像林黛玉?總覺你有一股淡淡的憂愁。‘’聽到此話,淡然一笑,沒作任何解釋,可我內心是歡喜的。從那後,同學們給我一個林黛玉的外號。

初中和高中都是在縣中學就讀,在那裡一呆就是六年。整個中學時期都不太愛交往,好友只有兩三個,其他同學都是淡淡之交。課餘時間大多是一個人呆在教室裡,複習功課以後寫寫日記和練練毛筆字。看似是整天用功學習,其實是喜歡一個人待著。宿舍裡太吵,相對之下,教室裡就安靜多了,在這裡沒人打擾,可以安安靜靜地想自己愛想的問題,這份獨處的時光讓我能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很舒服。

性格使然,向來不喜歡和生人打交道。因為嘴拙,不善言辭,和生人呆一起,不知該說些什麼,不說話嘛,氣氛尷尬,無話找話嘛,憋出來的話更顯得尷尬,處於這樣的環境真是如坐針氈。這樣的處境往往是工作中遇到的,不得不面對時,只能硬著頭皮應對,可心裡一直想著快點快點結束,太折磨了。唉,還是一個人待著舒服!

都說無奈、無助和寂寞了就會孤獨,可我卻覺得是孤獨撥動了我的心絃,與孤獨相伴,聽一首孤獨的歌是莫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