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滿載傳奇歲月人文情懷的寶地

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音樂2021-11-25
簡介燎原路雲香小食店一側入口進入,向北行:開店四十載的老字號雲香小食店,重修的“竹坡古道”景觀節點與古地圖,街巷古樹,文物保護單位任映坊,文藝風“網紅”花店,平陽裡沿街嶺南傳統建築,眾多元素可逐一“打卡”

如何形容辦公室環境

禪城任圍老街

滿載傳奇歲月人文情懷的寶地

在任圍老街巷,按照“修舊如舊”方式,一座座清末民初嶺南風格的老民居建築,重煥光彩。

滿載傳奇歲月人文情懷的寶地

改造後的任圍街巷吸引了一批年輕的創業者進駐。

滿載傳奇歲月人文情懷的寶地

新建的“竹坡古道”景觀節點。左邊牆上展示了古地圖。

趁著週末,市民阿耀和朋友特意前來尋訪禪城燎原路任圍老街。短短的街巷,他在此待上了半天,置身其中,享受靜好閒情,他形容這裡讓人感到“很治癒”。

任圍舍人前街一間老屋裡,住著禪城老字號照相館“龍鳳閣”上一任掌舵人岑姨。他們一家對任圍祖屋有著深深的情感,之前哪怕遇上水浸街、停斷電,都未曾想過遷出。“更何況,街巷,老屋,現在都有人來維護修繕,環境越來越好,讓居民舒心多了。”岑姨說。

這些變化,源自去年禪城在任圍片區啟動施工的內街小巷改造提升專案。

目前,任圍老街內,回字形的300米示範段已率先完成改造提升。幾百米長的街巷,匆匆走過不過數分鐘步程,歷史卻在此流淌數百年。老街老屋重新煥發光彩,默默述說著關於歲月的故事。

尋幽懷古 任圍老街“威水史”多多

上週末,在任圍老街巷,翻新的麻石路面上,迎來了一撥撥遊人。隱於鬧市中的景緻畫卷,自巷道入口便徐徐拉開。古樸的青磚牆,白色麻石石腳,屋面黃色陶瓦,精緻門窗灰塑,多彩的木雕花板……按照“修舊如舊”方式,一座座清末民初嶺南風格的老民居建築,重煥光彩。古風美景,在遊人心間泛起陣陣漣漪。

不僅如此,在舍人前街的巷口位置,還重新修建起古色古香的門樓景觀,重現了一幅古地圖。“我們透過翻查地方誌資料,發現這條街巷的前身,乃是‘竹坡古道’。於是,我們在入口處還原了一些古老遺址。”專案負責人林鋮鋒表示,老街中,除了尋幽,更具懷古價值。

古地圖上,記錄著不少連本地人都未必聽說過的古老地名:福德鋪、竹坡古道、惺臺公街……正是在這些歷史舊地,上演著任圍眾多的傳奇故事。

明清時期,佛山發展為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城中形成“三圩六市九頭八尾十三沙二十八鋪”的基本格局。民國《佛山忠義鄉志》記載,當時本地紡織業“原料既備且精工作,則佛山紡織足以有聲世界也。”任圍位於“二十八鋪”中的福德鋪,這裡瀕臨佛山湧,運輸方便,可從汾江墟獲得生絲原料,成為了當時佛山紡織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繁盛景象可見一斑。

如今燎原路華安市場附近,在明代初年,原是福德鋪竹坡古道內的一座香火鼎盛的僧伽廟,內有鐵鑄的韋馱、關帝等像。歷史上的佛山鑄造產品,以鐵鑊為大宗,以人物為題材的鐵鑄件則較少。如此廟中鐵像般,年代如此之早、體形如此之大、工藝如此之精美的人物鑄件,存世罕見。

雖然,目前這座僧伽廟和石碑早已不復存在,但作為佛山鑄鐵業的珍貴遺產,該廟內的鐵鑄韋馱像被移到佛山祖廟博物館儲存了下來,生動展現著明代佛山鑄鐵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

要數老街過去的輝煌歷史,也不得不提佛山鉅富任氏兄弟的發家故事。

清朝時候,紡織業在佛山開枝散葉。任偉和任應兄弟分別開辦紗線商號,經營得風生水起,於是在此蓋起了鑊耳屋和祠堂,光耀門楣。其中,任應的莊園,就是現存的任映坊街區。任偉的宅邸,則位於一巷之隔的樂安裡。

融洽團結 鑄就老街人情味底色

追溯一條老街得名的歷史,可以還原老街最初的品格。

任圍片區人口稠密,除了任圍莊園外,還包含平陽裡、集賢坊等連片的古民居群。《佛山忠義鄉志》記載,歷史上,這裡曾有新街、上街等舍人十三街,還建有舍人廟。取名“舍人”有何緣故?原來,是為了紀念孝德之人梁舍人。

相傳,明代有一位在佛山賣杉木的商人名為梁舍人,為人樂善好施、孝敬家長,深得街坊愛戴。不料,在一次意外中,他捨身救人犧牲。大家為了紀念梁舍人,便把他經商地方的所有街巷都改名“舍人”。

舊時,這裡舍人廟前闢有空地、搭起戲臺,每逢農曆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節日,就有粵劇摺子戲在此演出,老少觀眾通通圍坐在空地上觀看,此情此景也成為了不少老街坊印象最深的兒時記憶。

街區歷經多次擴充整合,街道取直合併,十三條街名稱變化頗大,人們對於十三條街原貌的記憶也逐漸依稀,但這種友愛溫暖的人情味,早在居民心中生根。後來,舍人后街等統稱“光明巷”,舍人直街改稱“勤儉街”,這都深深反映出佛山人對美德的崇尚之風。

“七八歲前,我就在任圍樂安里長大。”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市民任中泰,是任圍始建者任偉的後人。在她的印象裡,有關任圍的記憶都閃耀著美好色彩。

“很懷念小時候,很開心,很溫暖。”任中泰說,當年隨著燎原路建設擴充,祖屋早已拆除不見,但她還清晰記得,四合院式的院落冬暖夏涼,院子裡種滿果樹,老房附近,就是祠堂、花園、大池塘。家門前有個小渠,清澈見底,常見鴨子、魚蝦活動。夏天雨後,祠堂外雖經常積成一個小水潭,但很乾淨,小孩們最愛在此踢水玩水。

任中泰還記得,街坊之間非常融洽團結。“一家人煮了好吃的,開啟門,整條街的小孩都跑過來品嚐。誰家有麻煩,大家群策群力幫忙解決。雖然當時大部分人家經濟條件並不好,但街巷裡的衛生、治安情況都相當好。就算搬來外姓人家,都能相處得很好。”任中泰認為,這種和睦共處、互助互愛的精神,鑄就了任圍社群文化裡的人情味底色。

提升改造 環境美了商機來了

美化老城老街,對施工人員的審美眼光和作業功力提出不少考驗。任圍專案剛一啟動施工,禪城區城管部門就遇到兩大難題。

其中,面對橫街窄巷的空間限制,幾乎所有施工機械無法入內。“機械裝置一旦進入,地下比較薄弱的管壁就破損了。”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辦公室主任王國雄表示,為了實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施工隊伍不斷攻克難題,在對街道路面、基礎設施、建築立面及景觀開展提升改造時,全部透過人工用鐵鍬鏟、肩挑、手捧、小推車裝載的方式,一點點清除掉舊石板和砂石。

另外,老屋私自違章搭建等雜亂狀況原先十分嚴重,一間三進式老房,常塞進了幾家住戶,任映坊的9座鑊耳屋也不例外。擁擠逼仄的房屋結構,發黴剝落的牆體,堆放著各類雜物的公共區域,像極了電影裡頭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模樣。禪城城管部門人員表示,為此,施工隊伍下足繡花功夫,對舊時街道里巷、古蹟遺址等作仔細考究,對老屋逐一施策改造。

例如在對任映坊文保建築進行改造提升時,為了保留“原汁原味”的嶺南特色風格,施工人員把瓦件一件件拆卸下來清洗,修復桁桷後,按傳統方式重新安裝鋪設;照著歷史儲存下來的傳統模式,製作轆筒,恢復窗扇麻石窗框和木窗扇,部分加上灰塑窗楣,恢復荔枝核色的趟櫳門及木門;按照傳統材料和樣式,修復屋脊、垂脊、灰塑。

對於平陽裡12號的古老大宅,除了透過修復青磚牆、灰雕,讓樓房的“外衣”重新恢復整潔光亮,施工人員還用專門造舊處理的青磚,為民宅修建了圍牆。如此一來,既完善了老宅建築,也為街巷增添了一幅景牆,“扮靚”了周邊環境。

歷史街區,往往是城市傳統風貌、地域特色的最佳展示場所。經過改造後,任圍街巷不僅環境和門面得到提升,還吸引了一批年輕的創業者進駐經營有文創特色的餐飲店和網紅打卡小店:緊鄰舍人前街牌坊位置,有老屋業主正籌備開一家精釀啤酒屋;幾個本地年輕創業者,租下了舍人前街的幾間老房,準備啟動餐飲生意,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任圍美了,商機來了,讓不少心牽窄巷老屋的居民和來客,都盼想連連。

對於美化後如何更深入活化老街的問題,區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正著力聯合有關部門,對推進營商環境最佳化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將重點透過綠化和景觀提升等方面,持續提升區域內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生活環境,讓市民共享發展改造成果,持續提升群眾對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滿意度。

知多D

任圍歷史文化街區是佛山歷史文化遺產儲存最為集中的片區之一,集中反映明清以來佛山由嶺南水鄉聚落向工商城市轉變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發展過程。

清代,絲織業已是佛山經濟重要支柱。清嘉慶、道光年間,佛山出現了兩位鉅富——任偉和任應兄弟,兄弟二人做絲綢生意,發家後興建了大型莊園。

任氏兄弟的莊園宅邸,包括作為任應莊宅的任映坊,以及位於樂安裡的任偉莊宅。兩座建築群原建時都有高大圍牆,故稱為“任圍”,是佛山市區較典型聚族而居的古代建築群。1989年,任圍被定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連結

任圍片區300米

示範段遊賞攻略

內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也是離老百姓最近的“連心路”。由平陽裡、任映坊、舍人大街和媽廟下街等組成回字形的相連街巷,加起來300多米,卻分佈著多個歷史古建築和縱橫交錯的小窄巷。經過改造提升,這裡不僅延伸城市升級成果,還有望成為新晉的遊賞勝地。

1。燎原路雲香小食店一側入口進入,向北行:開店四十載的老字號雲香小食店,重修的“竹坡古道”景觀節點與古地圖,街巷古樹,文物保護單位任映坊,文藝風“網紅”花店,平陽裡沿街嶺南傳統建築,眾多元素可逐一“打卡”。

2。 行至舍人前街門樓、轉入右側的舍人大街,向南行:媽廟下街43號、45號、47號,媽廟下街4號,紅磚黃牆式的民國建築風格,是吸睛的拍照取景點;任映坊一側,可近距離觀看了解文物保護建築修復工作;在街區主入口,可欣賞新建的“半邊亭”和雕塑景觀。

3。老街周邊:這裡緊鄰華安市場,旁邊就是匯聚一眾小店的燎原路,充滿生活氣息;前往祖廟商圈、東方廣場商圈也相當便捷。

【來源:佛山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