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由 壹心理網 發表于 音樂2022-12-04
簡介一件事情最起碼是一體兩面的,你最起碼要有兩種看法,比如說就說懶惰,一個人行為上懶惰,那麼如果思想上不懶惰,就會造就很多發明

消極的完美主義者怎樣改變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我做了一個完美的計劃,可是隻要有一項任務沒完成,我就會感覺很失望,其他的任務也不想去完成了。

丘吉爾說: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

。確實,這樣的完美主義常常讓人自暴自棄,喪失自信和勇於嘗試的勇氣,從而虛度年華荒廢人生。

現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完美主義分為兩種:1。不適應的、神經質的“消極完美主義”。2。適應的、健康的“積極完美主義”。

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拒絕接受現實、害怕失敗、只關注結果,而後者卻能接受現實、把挫折和失敗看成最好的成長反饋、設定合理的目標、並能在追求目標時也能享受過程。

如果你是一個“消極完美主義者”,希望從現在開始調整認知,改變自我暗示,轉負為正!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檢視原問題詳情)

在意的事上喜歡追求完美,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如何讓我這個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喜歡追求完美的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感覺自己懶惰,好高騖遠,自卑,驕傲,愛面子。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貼負面標籤會形成惡性迴圈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FrankLau

傾聽你的故事,走進你的世界

傾聽你的故事,走進你的世界

為什麼要在自己的身上貼上這麼多不好的標籤呢?

雖然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活著那樣的標籤,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呢?

你自己貼上這些標籤之後,相當於是自我認知,或者說是自我認同。

說說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簡單來說就是他人認同內化成為自我認知之後的自我認同感。

首先你形成的自我印象是別人對你的評價,別人告訴你的,你做的這件事情做的很好,你很棒,你認同了別人對你的評價,之後你就把這樣的評價內化成為你的自我認知;

形成的自我認知就是我在這一方面很有天賦,我很棒,隨之就是自信的形成,以及為了保護自己內心這樣的自我認知不被破壞而為之努力的過程。

別人對你正面的評價可以形成良性迴圈,讓你變得越來越好,你的自我認知自我認同也是積極地向上的。

但是,現在的你形成的更多的是負面的自我認知呢。

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呢?

自己好像陷入了這樣一個惡性迴圈之中,我是懶惰的,我沒有毅力,我好高騖遠,所以我選擇不做一些事情,我就是眼高手低。

如果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狀態,你的人生可以說就完了呢。

你需要一個契機,你需要一個突破口去改變這一切,讓自己跳出這樣的惡性迴圈。

這個可以是外界的,也可以是自我的。

就拿自卑來說,你要怎麼不自卑?或者說自信起來,怎麼做?怎麼打破這個迴圈?

首先,對於別人的評價,你要理性的思考,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看,去思考,這樣的評價真的就是客觀的準確的嗎?

然後,換位思考,你需要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做法,自己的作為,自己的一切,你再去評價一下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把這個評價內化成為你自己的思想,內化成為你的自我認知。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我想你就已經成功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任何人想要跳出來,以旁觀者的姿態看待自己,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你長時間的聯絡。

一次次的嘗試會讓你理性的思考,會讓你變得沉穩,更有智慧。

希望你能更正確的看待自己,對於別人的評價不要盲目的內化成自我認知。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改變自我暗示,轉負為正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丹思心舞

管理諮詢顧問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最終要認識和接受的是一個真實、完整的自己,一個活生生的自己,而不僅僅是自己的某些面向或者某些點,同時我們也在發展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雖然樓主給自己貼的標籤如果固化下來是一件比較黑暗的事情,但是能夠覺察到自己為不完美而感到自卑,或者什麼時候又感到自己懶惰、驕傲、好高騖遠、愛面子等等;

而且也嘗試著去歸因、去從自己的經歷和原生家庭中尋找,就是很好的機會去跟自己對話,探索更真實的自己、也讓自己不斷變得更好。

因為某些失敗的體驗,讓我們一度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知恥而後勇,變得更好,每次坦然地接受這種感受,放下與它的對抗或者掩飾,反而能幫助我們超越自卑。

但是如果透過逃避、壓抑、無力這樣反覆糾葛形成自卑情結,就會給自己加上魔咒,不斷地否定自己。我們可以嘗試:

1、從成長故事中重新探索、發現自己

把這些零星的或者在某段時間頻繁出現的感受,去串成故事,從最早的出現、復現的場景等等,在成長經歷中剪輯起來,去看看我們是如何講述這個故事的,其中隱含了我們怎樣的情感和情緒體驗、信念、價值觀、評判標準;

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產生背景和自我的強化),對你的成長形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什麼時候是建設性的、什麼時候是破壞性的,有沒有相反的體驗和另外的可能性出現過?

2、找到客觀視角認識自己

同時,也回溯一下,成長經歷中其他人是如何看待和評價你的?還可以在身邊找到信任的人進行交流,讓他們給你反饋,體會一下你的自我評估跟他人的評估有什麼不一樣,找到更客觀的視角去認識自己。

3、從失敗事件中學習經驗,形成正面認知

遇到挫折,能就事論事地去反思,把每個讓你產生自卑或其他負面感受的事件當成學習的契機,將導致失敗或落後的未盡努力、未知經驗當成可提升的空間和收穫的經驗,同時跟自己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

4、改變自我暗示,轉負為正

比如,在語言上,將“我不行”改成“我試試”,同時,練習將一些退縮、害怕的姿勢和表情進行改變。

以上方法,可以自己嘗試練習,也可以找到信任的朋友或者諮詢師陪伴、幫助。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管理諮詢顧問

看完了你的敘述並不長。得到了兩個重要的資訊。追求完美的事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這兩個認知是矛盾的。如果一個不完美的人,是不是不能做出完美的事?反過來說那麼是不是隻有完美的人才能做出完美的事?

完美意味著沒有瑕疵,你覺得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做到沒有瑕疵?你覺得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到沒有瑕疵?就算是全能的上帝也照不出完美的人。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悖論既然上帝是全能的,為什麼會造不出完美的人呢,這不應該嘛。但不是進一步印證了,上帝並不是全能的?還有我們歷史上的那些聖人。

身上有沒有缺點?當然有。為什麼有缺點的人我們要捧到聖人的一個神壇上。因為需要。

一個人在做事情上可以精益求精。在修養上面可以自我提升。但是一個人突然完美了,意味著他沒有進步的空間也不要改變。這不是一件好事,這是一件糟糕的不能糟糕的事情。

比如說你敘述的後面說自己懶惰,好高騖遠,自卑,愛面子。你覺得這些全部都是缺點。那麼你自己把這些詞全部換成反義詞,然後用到你身上你覺得是完美的嗎?好像還不夠吧。

一件事情最起碼是一體兩面的,你最起碼要有兩種看法,比如說就說懶惰,一個人行為上懶惰,那麼如果思想上不懶惰,就會造就很多發明。

比如說就是一些不想走路的人發明了汽車。就是一群不想挖土的人發明了挖掘機。

我想說的是,一件事情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如果你把完美當成一種絕對的事情來看待。那麼本身這個看法就是不完美。

你需要調整的就是你的認知。不是你的懶惰,不是你的自卑。因為自卑和自信,它完全是一種很自主的意識。你覺得自卑就自卑,你覺得自信就自信。

就像有人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你覺得有他就有,你覺得沒有他就沒有,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完美主義讓人癱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