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江門:生態古村展新姿

由 讀創 發表于 音樂2022-12-09
簡介《獨聯僑刊》工作人員林洪巨告訴記者,清朝年間,獨聯村人林紹德因有翰林大學士的功名才有了該祠堂

春露林是什麼藥

江門:生態古村展新姿

江門:生態古村展新姿

江門:生態古村展新姿

西江支流澎湃奔流入海,孕育了廣袤的田野和厚重的鄉土文化;煙墩山鍾靈毓秀,餘脈逶迤,生生不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掩映在如此青山綠水間,像一顆明珠鑲嵌於西江之濱,這裡就是新會區沙堆鎮獨聯村。

因河海所環抱,歷史上這裡多被稱之為“獨洲”。宋末元初之際,鄭姓和林姓先祖漂洋過海來到這片沃土上建立家園,其後,黃、鍾、何等

14

姓氏相繼遷入。

600

餘年來,獨聯村的先輩們結茅為舍,依山而居,鍛鐵造耜,墾拓稼穡,一直繁衍生息至今。

建築特色

8個門樓 8座宗祠

“獨起岐峰山南遠大慶豐穗 聯環蓈海里東長春燕鳳鳴”,來到獨聯村,巍然雄峙在眼前的就是村牌坊,八柱擎頂雙層樓體,官牆碧瓦,真金飾箔的“獨聯”兩個大字格外奪目,村內的多處地名巧妙鑲嵌於上述聯句。樓內同樣有對聯:“獨特風光閻閭永譜青青曲 聯翩思緒桑梓常牽赤子心”。

閘門樓可謂獨聯村獨特的文化之一,

8

條獨立聚居的自然村均有閘門。獨聯村不單有東、南、西、北閘門樓,還有遠嶺東邊閘、遠嶺西邊閘、連洲閘、大坑裡閘等,總共

8

個閘門樓。這些閘門樓都有不同的藏頭楹聯,寫於不同年代,濃縮著歷史和厚重,寄予美好的願景。其中,當數最古老村門西閘(已於早年倒塌,現照原兩層閣樓模樣擴建)的楹聯“獨擎天柱 洲繞地球”最為人所稱道。

祠堂是另一處見證獨聯村歷史悠久的地方。林氏祖祠孔安堂,這座具有嶺南傳統風貌的古建築,至今已有

200

餘年歷史。此外,還有大坑裡鄭氏祖祠、遠嶺務耕鍾公祠等等,這

8

座祠堂的一磚一瓦、一椽一木,無不凝聚著村落歷史的印記。

當中,坐落在東和裡的鍋耳祠堂是獨聯村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因其建築規模龐大,兩側牆髻的龍腰高聳像“鍋耳”,人們稱之鍋耳祠堂。“鍋耳祠堂”這名字看上去充滿了煙火氣息,但實際上卻是非尋常百姓家可以修建的。《獨聯僑刊》工作人員林洪巨告訴記者,清朝年間,獨聯村人林紹德因有翰林大學士的功名才有了該祠堂。“鍋耳牆兩邊像官帽兩邊翹起的兩隻紗翅,巧妙迎合了當時官帽兩耳的造型,無論其建築形制、裝飾的內容,無不透露出古代建築的人文文化內涵。”林洪巨說。

此外,林紹德及其後人居住的巷道也因此有了“太史第”的尊稱。曾經的巷口門樓雖已不在,但“太史第”巷內民居卻風采依舊。這幾十間青磚瓦房,三開或四開間,全磚木結構,建造工藝講究,灰縫精細實心實意。門楣、窗楣等處的山花灰塑彩繪用色彩斑斕,栩栩如生。遠遠望去,每座屋脊灰塑龍頭鳳尾,立體完好,線條清晰,神韻生動,古樸美觀,氣勢恢宏,凝聚了歷代獨聯村建築匠師的智慧與汗水,盡顯嶺南傳統民居的特色。

工商業態

老舊街市 多種作坊

“獨志耕耘春露秋香盛唐日 洲中建設夏涼冬暖樂堯天”,渺渺煙波,獨立成洲。獨聯村偏安一隅,造就了這條小村莊工商業自成一體。獨聯村水網縱橫,水運交通便捷

一頭走向江門,一頭走向澳門,因此與澳門地緣相近的獨聯村與其聯絡緊密。

林洪巨告訴記者,據前輩講述,那時每日基本有兩艘大的電船武陽號和新蘆山號往返澳門至獨聯村新橋頭碼頭。此外,還有電船仔、人工開雙槳的大木船(九桶)朝夕往返於獨聯與澳門之間,“水客”更是數不勝數,周邊村鎮的客商也由此往返。因此,新橋頭碼頭這裡商貿發達,旺極一時。貨棧、檔鋪、倉庫林立,氣燈、桅尾燈通明,通宵達旦,更是由先輩僑彥鄉賢捐資修築了一條“華僑路”接駁碼頭。

“舊時,南北四鄉坊間均流傳一句話,說是澳門有得賣,獨洲市就有得賣,十足一個小澳門。”獨聯村人對此不無自豪。

獨聯村舊街是獨聯人日常貿易的地方。舊街以上、下兩條街為主,東西走向。舊街道主要是用並排三塊花崗岩石板鋪就,從山頂裡至東和裡,俗稱“三條石路”。每日下午

1

時左右起,成條石路人流如過江之鯽,“擠身唔轉,直至凌晨四五點鐘,唔聽到板仔改動聲為止”。

舊街市店鋪檔口林立,小吃店、熟食檔、餅鋪、魚檔、豬肉檔、米鋪、缸瓦鋪、藥房、油糖海味雜貨鋪、兼做“接駁僑匯”的典當行……包羅永珍。百年木板門,千載石板路。走在舊街市上,看著這些古式商鋪建築,輕撫隱約可見的灰塑痕跡,依稀還能體驗到那種電視劇裡才有的感覺,燈籠照亮古街,木板門吱吱作響,沒有汽車穿梭的喧囂,彷彿只有老熟人走過的聊天聲、吆喝聲……

在商貿集市的興旺之際,當時獨洲人還開辦有獨洲糖廠、鹽廠、酒廠、鐵匠鋪、打金鋪、木匠鋪等作坊工廠,七十二行,應有盡有。

如今的獨聯村人早已不再囤於舊街市,有了剛落成煥然一新的新市場,也創辦出更多業態豐富的企業。獨聯人把舊時工商副業的追憶編成章節,收入該村村史《僑鄉獨聯》,“追憶我村史上的工商副業絲縷脈絡,不僅是對先賢鄉(僑)彥的追思緬懷,更是對我們今日奔小康,創新美好生活的激勵。”書裡記載。

生態宜人

努力打造綠色文旅新名片

“獨倚煙墩人傑地靈千祥集 洲臨崖海安居樂業百福臻”,從“寬步下漁船,漂櫓向東南”的一家人初來定居,到今日泥濘成綠洲,民居鱗次櫛比,發展成為有著

3800

多戶籍人口、

8000

多旅居海外及港澳地區的獨聯村。

600

餘年傳承與發展,獨聯村不僅歷史豐厚、人文薈萃,而且生態宜人,是廣東省宜居示範村莊。

煙墩山之下,獨聯村南閘,這裡有一片百年竹林,粉丹竹長勢高崇,枝枝叢叢抱團而生長,如劍出鞘,直衝雲霄,織出一洞青枝翠葉的天地。置身其中,只見天日盡蔽,感受到清涼撲面,如沐仙氣。

大坑裡旁,西邊河畔。這裡有

10

多棵大榕樹,平均樹齡

160

年以上。百年古榕,依水叢生,枝葉繁茂,盤根錯節,連成一片。那發達的鬚根,猶如山脈、似峽谷,千溝萬壑、波瀾壯闊;那由彎曲的樹枝構成的樹洞,似殿堂、如迴廊,氣勢雄偉、巍峨挺拔;那伸向蒼穹巨大的樹冠,似巨傘,如斗笠,樹影婆娑,遮天蔽日。

為打造更宜居的生態環境,獨聯村在上級的指導和支援下,因地制宜打造黨建口袋小公園

7

座,升級改造農村幸福院

3

間,升級改造標準化公共廁所

13

間,興建汙水處理站

2

座,完成連洲至大豐路等路段以及大豐村口停車場、黑美山公園、靈菊公園等改造工程,同時維修竹林書室,擴寬榕樹林邊河道以及完善綠化和配套設施等。

“未來,我們將以大坑裡百年榕樹林生態休閒區為主導,開闢一條串聯原始竹林、黑美山的自然生態資源與五層碉樓、鍋耳祠堂、林氏祖祠、華僑舊民宅、舊街市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精品鄉村遊路線,努力打造綠色文旅新名片,吸引周邊遊客前來觀光打卡,為新會農旅養融合發展再添新動能、再注新活力。”獨聯村黨總支書記林新慶說。

審讀

王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