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由 每日經濟新聞 發表于 音樂2023-01-15
簡介國產桌面作業系統大多是以開源專案Linux核心為基礎,由中國本土軟體公司自主對核心程式碼進行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加入GUI(圖形介面)、應用等部分,形成了相應的應用於桌面端的Linux作業系統發行版

電腦開哪裡看windows版本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俄羅斯境內使用者現已無法正常下載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統安裝程式。同時,俄使用者也無法下載用於安裝作業系統的Media Creation Tool應用程式。這給外界敲響了警鐘,關鍵技術國產化、自主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愈發凸顯。

當前,“缺芯少魂(“芯”是指晶片,“魂”是指作業系統)”仍是我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那麼,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的難點在哪裡呢?對此,民生證券指出,對國產軟硬體的推廣來說,一次性地投入資金購買並非難事,建立國產軟硬體的應用生態才是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

“打造生態的難點在於,怎麼樣讓更多相關的夥伴共同去做一個事情,這塊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時,和本身商業上以及從他們的產品方向上有一致性,並激發相關開發者的興趣,保證大家的意願和投入。”OpenCloudOS社群TOC(技術監督委員會)主席、騰訊雲副總裁郭振宇日前在線上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說道。

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譚玉涵 攝(資料圖)

打造一款作業系統難在哪裡

就市場格局而言,國內桌面作業系統方面,Windows、macOS處於絕對主導地位,雖然近5年在國內市佔率逐步下滑,不過仍佔據超過90%市場份額,而國產作業系統在Linux分類,佔比不足5%,市佔率有待提升。

現階段,我國市場上的國產作業系統達10種以上,其中主流的包括UOS(統信軟體)、麒麟OS、普華軟體、中興新支點、凝思、中科方德、華為尤拉OpenEuler等,但它們大多是以Linux為基礎的二次開發。

作業系統按應用領域可以劃分為四種:桌面作業系統、伺服器作業系統、移動作業系統和其他作業系統(雲、嵌入式、物聯網作業系統等)。

如今大家對Windows、安卓、iOS等作業系統都習以為常,但實際上開發一個作業系統的工作量非常大。

舉例來說,Windows XP有程式碼4000萬行,Windows 7有程式碼5000萬行,3。6版本的Linux 核心程式碼就有1590萬行,而Linux的發行版Debian系統程式碼行數達6500萬行,而且這些程式碼還都是經過軟體廠商反覆精簡的結果。如果對幾千萬程式碼行數的工作量沒有概念,可以參照一個案例:“WPS程式碼大約在百萬行這個級別,而雷軍執掌的金山軟體重寫WPS用了3年時間。”

龐大的工作量和漫長的開發週期導致作業系統研發成本高昂。以作業系統Windows為例,自1985年推出Windows1。0以來,Windows系統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變革。從最初執行在DOS下的Windows3。0,到後來風靡全球的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等歷代演進迭代、才於2021年推出Windows11。

在資金投入上,微軟開發Vista所花費的研發費用超過了200億美元,而Linux僅核心,如果根據人員投入的規模,據測算也耗資數十億美元。這種規模的資金和人力是國內作業系統廠商目前難以企及的。相比之下,國內做作業系統的公司的開發人員,大一些的有幾百人,小的甚至不足百人。

另外,作業系統的成功同樣離不開硬體,尤其是晶片的支援。早在IBM於1981年推出業界第一臺個人電腦前,微軟和英特爾就開始了合作。兩家公司強強聯合,軟硬體之間良好的協同發展使得WinTel聯盟迅速崛起,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逐步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民生證券表示:“基礎軟硬體產業鏈非常龐大,除本身參與的廠商外,運維和服務人員、二次開發、開源社群、基於生態的軟體應用都是實現國產軟體自立的重要參與方。”

雖然很難,但好訊息是,目前國產作業系統在幾個細分賽道或者客戶群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政企使用者市場,國產桌面作業系統已“破冰”

桌面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是配置在計算機硬體上的第一層基礎軟體,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硬體資源,分為閉源和開源兩類。國產桌面作業系統大多是以開源專案Linux核心為基礎,由中國本土軟體公司自主對核心程式碼進行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加入GUI(圖形介面)、應用等部分,形成了相應的應用於桌面端的Linux作業系統發行版。

全球市場,桌面作業系統中Windows佔比高達75。5%,儘管Windows一家獨大,但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正不斷下降,2012年其全球市場份額為90。0%,2022年4月僅為75。5%,而蘋果OS X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從2012年的7。5%上升到2022年4月的15。5%。

中國市場,桌面作業系統中Windows佔比達85。6%,蘋果OS X從2012年的1。1%上升到2022年4月的5。9%,Linux從2012年的0。19%上升到2022年4月的0。71%。憑藉較高的佔比,業內也流行著“微軟之下,寸草不生”這一軟體業的“詛咒”,中國自主軟體產品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也曾被微軟輕易地扼殺在了搖籃。

不過,在黨政市場,近幾年,國產桌面作業系統方面已經湧現出統信軟體(誠邁科技持股32。31%)、麒麟軟體(中國軟體持股34。93%)等廠商,給市場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影響著市場表現和競爭格局。

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公開資料顯示,統信軟體由誠邁科技(SZ300598,股價40。45元,市值64。74億元)與武漢深之度聯合成立,其作業系統品牌為UOS,UOS產品基礎為武漢深之度的作業系統Deepin。目前,以統信軟體等為代表的國產作業系統已趨於成熟。今年5月,誠邁科技董事長王繼平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據統信軟體內部統計,統信軟體桌面作業系統去年底在黨政市場市佔率約為65%,在行業市場約為80%。和2020年差不多。”

此外,6月24日,麒麟軟體還宣佈,中國首個桌面作業系統根社群openKylin正式釋出上線。所謂根社群,是指基於Linux核心和其他開源元件而構建,不依賴上游發行版的社群。而該社群的組建也能更好地加速我國自主化作業系統的程序,提升我國的資訊保安性。

受政策利好影響,桌面國產作業系統似乎“迎來了春天”,但真實情況也不容客觀。近年來,統信軟體總體規模和營業收入雖然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但公司淨利潤卻大多為虧損狀態。2019年~2021年,統信軟體的淨利潤分別為-36。44萬元、2035。91萬元和-23843。80萬元。2022年一季度,統信軟體實現營業收入3517。45萬元,淨虧損1。84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5。91%。

對於虧損額增加的原因,公司解釋稱,統信UOS作業系統為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產品研發、生態適配、市場推廣等方面需要較大的投入,同時,整體員工數量較成立之初也已大幅增加。另外,當前統信軟體產品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黨政信創市場,客戶型別較為單一,並且不同地區政府採購信創產品(包括國產作業系統)的節奏不同,導致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不及營業成本的短期快速增長。

伺服器作業系統已取得初步成效

手機作業系統方面,主要分為安卓和iOS系統,壁壘較高。不過,在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我國已有廠商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作業系統企業正從開源的使用者向貢獻者,甚至是技術的引領者轉變。”6月22日,在2022 OpenCloudOS社群開放日上,國產開源作業系統OpenCloudOS釋出了首個源社群(L1)專案及首個全量軟體包(L3)版本,並首度披露其技術研發路線圖。這意味著,OpenCloudOS將成為中國首個具備全鏈路國產化能力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可以為國內企業提供自主可控的上游版本,和滿足企業級穩定性需求的軟體供應版本。

2020年12月,美國RedHat宣佈,自2022年1月1日起停止維護CentOS 8伺服器作業系統,並將於2024年6月30日停止維護CentOS 7。停服後,CentOS無法獲得官方升級和補丁,使用者將面臨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此事曾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不過,OpenCloudOS社群理事、中興作業系統產品總工、作業系統專家委員會委員徐立鋒表示,“今年1月,OpenCloudOS的首個版本初步滿足了業界對CentOS替代的需求”。據介紹,目前,OpenCloudOS源社群已完成數百個軟體包的構建工作。後續,OpenCloudOS還將釋出首個源社群正式版本(OpenCloudOS Stream 22。12)及第二個社群大版本,滿足企業自主可控的需求。

此外,在OpenCloudOS社群之前,OpenHarmony、OpenEuler、龍蜥等開源社群相繼成立。

6月15日,在華為夥伴暨開發者大會2022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在線上對包括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截至目前,尤拉商業裝機量累計超過170萬套,新增市場份額達到19%,預計到今年底將達25%,明年的目標是做到中國新增市場份額第一。”

他進一步稱,尤拉的發展是非常快的。“作業系統的生態構建非常(有)挑戰(性),尤拉在2020年初開源,如果年底做到25%,可以說處於第一梯隊,三年時間生態得到快速發展在中國是第一次,這意味著尤拉在伺服器和雲的作業系統上走出一條路。未來,我們希望把尤拉的經驗都分享出來,產業鏈能夠共建一個生態擴大市場份額。

OpenEuler的定位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源作業系統,支援伺服器、雲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應用場景,這在一定程度上和OpenCloudOS的定位有所重合,如何看待二者的關係,雙方會不會展開合作?

對此,郭振宇在線上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對於國產作業系統的大目標,相信所有中國作業系統開源社群是一致的,共建國產作業系統生態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而且大家在源頭上,基於Linux核心和一些開源軟體的生態也是一致的。這奠定了我們可以和更多其他國產開源社群進行進一步合作的基礎,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一起推動作業系統相關標準的統一。在標準統一下,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在不同產品之間切換,甚至共同研發。”

他認為:“不同作業系統社群只要大的方向和標準是統一的,透過不同社群、不同方向的合作,能夠進一步促進國產作業系統社群的活躍度,同時也能迸發出更多的創新。”隨著產業生態的迅速發展,作業系統國產化程序有望提速。

做一個國產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物聯網系統或將成為趕超的機會點

在Windows、安卓、iOS等作業系統已經處於壟斷地位的情況下,或許換個賽道,提前卡位物聯網是關鍵之舉。一位券商分析師6月21日在微信上對記者稱,“如果國產作業系統要趕超的話,充其量物聯網是有機會的,因為比較簡單,而且大部分是聯網,所以網路功能實際上比較重要。”對此,前產業分析師姚嘉洋也持有相同意見。

根據IoT Analytics資料,2020年全球物聯網總連線數達到117億,預測到2025年將達到309億,2020年~2025年複合增長率為21。4%。

相比PC端和移動端時代,物聯網時代對作業系統提出了多終端、跨平臺、低成本、強安全等新要求。物聯網時代,終端變得多樣化、碎片化,作業系統如何解決終端割裂,達成跨平臺、跨終端協作變得尤為關鍵,目前物聯網還處於發展早期,作業系統市佔率較為分散,適配不同應用場景。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當前市場中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傳統嵌入式系統+通訊協議+其他物聯網功能模組;基於Linux、移動端成熟作業系統等的裁剪;面向物聯網的輕量級IoT OS;全場景的物聯網作業系統:谷歌 Fuchsia和鴻蒙。

“相比其他三類或是由其他作業系統裁剪得來,或是面向某特定領域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只有Fuchsia和開源鴻蒙是面對全場景的,專為物聯網時代開發設計的作業系統。”光大證券認為,目前看來,面向下一代作業系統定位的鴻蒙和Fuchsia有最大機會成為第三代物聯網作業系統領軍者。

不過,姚嘉洋透過微信對記者表示,目前鴻蒙的主力還是以智慧手機為主,當然也有在一些其他應用上佈局,但實際上AliOS在華為之前就已經在很多網際網路產品上進行佈局,並且跟晶片行業的合作會比較深入。同時,阿里涵蓋的產業範圍也很廣,有利於AliOS的佈局。

在多家國產廠商的共同努力下,國產基礎軟硬體體系目前已經處於“可用”狀態,但相比成熟的Wintel體系,國產基礎軟硬體體系在產品效能、軟體生態、使用者使用體驗等,以及未來可預見的售後、運維等還面臨眾多難題。不過,打造中國自己的作業系統已經形成產業共識,這也是我們在新時代的立足之本。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