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晏殊:從草根神童到北宋大神

由 探花郎sa 發表于 音樂2023-01-18
簡介但很少有人能看到晏殊的身影,這不單一般人感到奇怪,宋真宗聽了也頗為好奇,一問才知道晏殊天天在家讀書呢

油結成團了怎麼辦

晏殊:從草根神童到北宋大神

這期的人物誌,我

從“二桃殺三士”講起吧。

這個成語故事來源於《晏子春秋•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是齊景公帳下著名武士,以勇著稱。三人戰功卓越,恃寵而驕。

一日,晏子從他們身旁經過,小步快走,即行“趨禮”,以示敬重。誰知遭三人無視,人家並沒有起身回禮,你小步快走關我屁事?

喲嗬,你們可以說豆包不算乾糧,可拿上大夫不當幹部,那就是你們的不對了。晏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一日晏子向齊景公彙報工作,二人談到了三壯士問題,對他們日益驕縱深感“憂慮”,晏子獻計曰:“如此這般這般┈┈”

景公連連稱妙,依計而行,遣人送二桃給三壯士,讓他們按功勞大小分桃。果然如晏子所料,三壯士都想獨享一桃,先是因比功勞大小而相互“撕逼”,然後又良心發現相互羞愧。

再然後桃子還是兩個桃子,人還是三個人,不過都狗帶了——三壯士相繼刎頸而死。

晏子妙計託紅桃,不用幹戈不用兵。

關於晏子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晏子使楚”、“燭鄒養鳥”、“死馬殺人”等等。

作為同一時代的孔子,對謀略過人、能言善辯的晏子,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話說這孔子雖然一肚子的學問,那也得滿世界地找工作。工作難找、打工不易,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

這不,孔子為了謀生,就趕著破牛車,叮鈴咣啷,跋山涉水,從魯國來到了齊國謀發展,眼看工作就要搞定了,誰知最後叫晏子給攪黃了。

斷人前程,如殺人父母。哈哈,這二位大咖怕是要結下樑子了。

晏子,請問一下,你不知道孔子的職業是什麼嗎?你沒見識過孔子的“毒舌”嗎?你就不怕孔子“撕”你沒商量嗎?

看一下孔子名聞千古的懟人語錄吧: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人家不過就是睡個午覺嘛,就要被罵成這樣。

“管仲之器小哉”,哈哈,這都可以看出來,莫非孔子是透視眼?

還有更過分的呢,“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瞧瞧,得罪孔子的下場會很慘的。

當然上面是開玩笑的啦,人家孔子是萬世師表的大聖人,有著比天空更寬廣的胸懷。

他對晏子是以直報怨,評價甚高:“和晏子在一起久處不厭,而且晏子忠君愛國,謙恭勤勉,我把他當兄弟看待。”

“晏子虐我隨他便,我待晏子如初戀”,看到沒,這就是我們俗人和聖人的差距。

晏子是不是牛人,人家孔聖人都服的一匹,我們作為普羅大眾不服也得服呀。

拉拉雜雜扯這麼多,我其實就想說一句話,這晏子名叫晏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晏殊的老祖宗,

這是由北宋名臣文彥博作序的晏氏家譜明文記載,是透過“SGS”論證的。

下面進入正題,有請晏殊小朋友閃亮登場!

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

大殿之上,宋真宗正襟危坐,宰相寇準恭立一旁,殿下兩總角少年正伏案疾書。這兩少年之一,便是來自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的神童晏殊。今天由皇帝本人親自對他進行面試。

少頃,宰相寇準將晏殊的試卷呈上,宋真宗閱罷,大加讚賞,當即要賜晏殊進士出身。

“官家,這小孩可是江南人啊。”

直腸的寇準悄悄提醒道。(寇準是北方人,此時朝廷上存在南北之爭,寇準骨子裡排斥南方人。)

“寇愛卿,朝廷選拔人才唯才是舉,大宋子民天下一家,什麼江南江北的!張九齡不也是江南人嗎?”

宋真宗見晏殊文章寫得這麼好,又長得一表人才,正滿心高興呢,誰知寇準說出了這樣大煞風景的話,很不高興。

宋真宗趙恆是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跟趙光義一樣,也是一個文藝發燒友,愛吟風弄月。大家耳熟能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來自他的《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看到沒,自古房事、老婆、車子都是大事,宋真宗早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你就好好讀書吧,書中啥都有。

宋真宗不為所動,堅決賜晏殊進士出身。

兩天後,晏殊又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進士考試,誰知這時又出現了雷人一幕:

只見晏殊傲嬌地表示:“這些題目我早就做過了,請給我重新出題。”

天了嚕!此語一出,差點把現場參加考試的數千名考生、主考官、皇帝宋真宗給當場雷倒:這小子不但有才,思想品德也高呀,還知道公平競爭呢。

皇帝很高興,後果很美好。

當即任命晏殊為國家圖書管理員,副科級,直接留在秘書閣讀書深造,並由文壇大咖、國家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陳彭年做他的導師,手把手地教。

此時的晏殊年僅14歲,一戰成名,一條通向人生巔峰的星光大道,正在他的腳下徐徐展開——-

而在這之前,晏殊只是江西鄉下地地道道的一“草根”。

晏殊,字同叔,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出生於撫州臨川(今江西進賢)一普通官宦人家,出生時並沒有白光香氣啥的祥瑞異象。

我們知道,晏殊的老祖宗是春秋時的千古名相晏嬰,但正如孟子所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N世到了晏殊這裡,早已是家道中落,晏殊的老爸只是撫州衙門一小吏,且讀書不多。

晏殊老爸自己讀書少,卻要求兒子們讀書多,他把光耀門楣的希望寄託在幾個兒子身上,非常重視對兒子的教育。

跟現在的很多家長一樣,明明自己初中未畢業,偏偏要求孩子考清北。

不知道是晏氏家族厚重的文化基因傳承,還是晏殊真的就“天賦異稟”,反正小晏殊呈現出了“神童”的一切特徵。

神童司馬光7歲“砸缸”,駱賓王7歲“詠鵝”,杜甫7歲“詠鳳凰”,還有上文的寇準7歲“詠華山”。咳咳,當然了,還有那個李隆基7歲時,小嘴吧吧的可會“罵架”了┈┈

我們的晏殊小朋友更厲害了,5歲“詠松”:

白塔青松古道棲,塔高松矮不能齊。

時人莫訝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小小年紀,就懂得託物言志了,這首詩雖然說不上有多好,但它出自一個呀呀學語的5歲孩童之手,那就相當難得了,詩中能感受到小晏殊的遠大志向。

撫州晏家村出現一個5歲會寫詩的“神童”,訊息不脛而走,粉絲瘋狂刷屏,晏殊成為了名聞遐邇的“網紅”boy。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晏家有兒初長成,那個呀呀學語的垂髫小兒,不知不覺間已成長為一枚翩翩少年。晏殊會不會也像後來的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神童的光環還在嗎?

呵呵,你想多了,人家晏神童日日早起晚睡,刻刻筆管在握。神童本可怕,更可怕的是神童比你還努力。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孩子。

洪州(今南昌)二把手、文壇大V、北宋名臣李虛己同志,聽說撫州有一個神童,寫詩很厲害,非常感興趣,馬上安排會見。

初次見面,非常好奇的李虛己對晏殊上下打量,左右環視,但見晏殊白衣勝雪,紅口白齒,滿眼星河。嗯,“硬體”很“硬”,李虛己滿心歡喜。

“記憶體”如何?詩壇名家李虛己同志親自出題“考核”,小晏殊毫不怯場,唱和答對,有板有眼,贏得滿堂喝采。

作為文壇老前輩的李虛己同志,對晏殊的表現是喜不自勝,欣喜之餘動起了“歪心思”,自己正好有一個寶貝女兒待字閨中,如能“下嫁”晏殊那豈不是美事一樁。

此刻他也顧不上晏殊的“草根”身份了,他是個內行,認定晏殊是隻“潛力股”,日後必成大器,趕緊安排人上門提親。

當然晏家能遇到這等好事,那真是攀高枝了,兩個孩子也喜歡在一起玩過家家。

就這樣,13歲還未成年的晏殊迎娶了李家未成年的“白富美”,實現了人生第一個夢想。

(這倆小屁孩能懂個啥,我深表憂慮。)

“書中自有顏如玉”,晏殊很快“兌現”了自己的學識。

有了老丈人的站臺和加持,晏殊成長的道路順風順水。

不久,李虛己憑藉自己深厚的人脈資源,將晏殊推薦給了前來江西視察工作的朝廷要員、欽差大臣張知白。張知白也是文壇大家,很“識貨”,很快又將晏殊推薦給了宋真宗。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晏殊得到了宋真宗親自面試機會,並一舉成功。

這一方面得益於貴人相助,另一方面晏殊的確很有才華,還很活泛會來事,屬於那種高智商、高情商雙核驅動配置。

話說北宋真宗年間,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朝廷也沒“八項規定”什麼的,宋真宗允許文臣武將聚餐宴飲。

一時間,汴京城內勾欄瓦舍、秦樓楚館等高檔會所人滿為患,大宋公務員、甚至高階幹部出入頻繁。

但很少有人能看到晏殊的身影,這不單一般人感到奇怪,宋真宗聽了也頗為好奇,一問才知道晏殊天天在家讀書呢。

這下宋真宗又被感動到了,決定升晏殊為太子舍人,簡單地說就是陪太子讀書,不簡單地說這個崗位前途無量,未來有可能就是“帝王師”,這可是李白心心念唸的理想,而宋真宗“一不小心”就把這麼光榮而偉大的任務交給了晏殊。

當然任職前還有個小插曲:

宋真宗對晏殊說:“小晏呀,他們天天都在卡拉OK採耳捏腳耍個大寶劍啥的,快嗨瘋了,唯獨你天天在家讀書,真是個好同志,既然這樣,你來陪太子讀書吧。”

“回官家,我不是不想出去嗨呀,那種高大上的地方死貴死貴的,比天上人間都要貴,我是去不起呀。”

我去,晏殊小同志呀,讓我說你什麼好呢,不帶這樣厚道的好不好。

我猜想宋真宗平常聽慣了“彩虹屁”,再猛然聽到晏殊這樣的“雷人”之語,怕是內褲腰帶都要被震斷了。

世上還真有這樣的實在人,晏殊像一股清澈的暖流蕩滌著宋真宗的心扉,宋真宗對晏殊是越發喜歡了。

宋真宗每次有問題諮詢晏殊,都是在小紙條上寫上小字,晏殊回答後,連同小紙條一併還給宋真宗,宋真宗覺得晏殊縝密有加。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七年(1014年),晏殊的父母相繼去世。

按照禮制,晏殊需回鄉“丁憂”守喪,可晏殊回去時間不長,宋真宗就受不了,無情“奪情”,派出專車將晏殊接回,可見宋真宗對晏殊是多麼的倚重。

得到了宋真宗的恩寵,晏殊的官職是一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從秘書省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王府記室參軍、左直言、直史館、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知制誥┈┈直到翰林學士加太子左庶子。

此時晏殊年僅30歲,已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員了,這可是很多官員一輩子都混不到的級別,晏殊真的很牛掰呀。

看看同時期婉約派槓把子柳永,屢試不第,直到50歲才勉強考中進士,仕途也堪稱九曲迴腸,和晏殊一比得直接氣死。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年僅13歲的太子趙禎即位,是為仁宗,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

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晏殊在官場上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天聖三年(1025年),35歲的晏殊升任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刑部侍郎,成為當朝宰執之一。

或許是仕途太過順利,晏殊也有點飄飄然了。

在一次重要的朝廷人事任命中,皇太后劉娥決定任命自己曾經的恩人張耆為樞密使。張耆不是進士出身,工作經歷大多是在機關和部隊上。

在重文輕武的宋朝,讓一個不是進士出身的武將擔當位高權重、比肩宰相的樞密使,這讓很多文人難以接受。

晏殊一改平日圓融穩重的行事風格,一馬當先跳將出來,堅決反對張耆擔任樞密使。

這樣做,不單單讓當事人難堪,更是直接得罪了大權在握的皇太后劉娥。勇氣膽魄沒問題,問題是你能阻止嗎?這不是雞蛋碰石頭嗎?

屋漏偏逢連夜雨。或許是因為未能阻止劉娥對張耆樞密使的任命,晏殊心情不佳,在一次陪宋仁宗巡視玉清昭應宮時,因隨從慢吞吞地送笏板趕來,晏殊火冒三丈,接過笏板一甩,打掉了隨從幾顆門牙。

這下讓諫官們抓住了把柄:這麼大的領導親自動手打人,成何體統!於是紛紛上書彈劾晏殊。

晏殊很快被罷免樞密副使,以刑部侍郎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這是晏珠五十年仕途生涯中首次被貶。

當然打人一事,只是導致晏殊被貶的導火索,根子還是出在上次反對劉娥對張耆的任命上。

被貶應天府的晏殊並沒有消沉,相反,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田間地頭,尋常巷陌都留下晏殊視察工作的身影。

晏殊尤其重視書院的發展,還邀請了范仲淹等學術大師到應天書院任教,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應天書院也躋身全國四大書院之列。

在應天府工作不到二年,晏殊再度回到汴京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執掌御史臺。重回朝廷擔任要職的晏殊意氣風發,提筆寫下了那首名傳千古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從草根神童到北宋大神

這首詞清麗自然,意境悠遠,融入對宇宙和生命的思考,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韻味無窮。

雖說詩無達詁,但如果說要從晏殊傳諸後世的136首詞作中,選出最好的一首,那麼這首《浣溪沙》排名第一恐怕沒有多少異議。

可以說這首詞中的每一句都是名句,尤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更是讓無數人為之一唱三嘆,真的是讀著讀著就醉了,哪裡還需要飲酒呢。

天元八年(1030年),剛剛步入不惑之年的晏殊“知禮部貢舉”,成為這一榜天下舉子的主考官。已是文壇領袖的晏殊擔任這一職務,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晏殊奉旨擔任主考官後,判廬陵(今江西吉安)舉子歐陽修為該榜省元。

歐陽修連中“監元”、“解元”、“省元”,滿以為要中“狀元”了,還特意去做了一件新袍子,準備中了狀元以後穿。

不曾想,陰差陽錯,不但“狀元袍”讓王拱辰搶穿了,狀元還讓他給“搶”了,歐陽修差點哭暈在廁所。

不是冤家不聚首,數年後歐陽修和王拱辰還成了連襟呢,生活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皮”。

這一榜中的歐陽修、劉沆、蔡襄、孫甫、王拱辰、張先、石介、田況等人,後來都成了朝廷股肱之臣、專家學者。晏殊作為主考官,自然也就成了他們的座師。

“狸貓換太子”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民間傳說故事,以宋仁宗不幸身世為基礎,進行了藝術加工和渲染,但“傳說”和“史實”相去甚遠。

話說宋仁宗親政後,直到皇太后劉娥駕崩,才得知自己的生母竟然不是劉娥,而是李宸妃!自己居然給劉娥當了20多年的假兒子,而整個朝廷高層只有他一個人被矇在鼓裡。

自己登基,生母卻“躲”在某個角落裡,不敢也無法說出真相,生怕影響到自己的皇位,這是多麼大的母愛呀。雖然近在咫尺,卻至死母子都未能相認,這又是人世間多麼令人遺憾的事!

每每念及此事,宋仁宗是肝腸寸斷,對劉娥的怨恨和憤怒可想而知。他更恨劉後一黨欺騙自己,盛怒之下,將以呂夷簡為首的六名宰執“團謫”外地。

而晏殊作為李宸妃墓銘的撰寫人,弄虛作假、知情不報,一併謫往亳州。

在亳州,晏殊聽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

事,由感而發,提筆寫下了這首《吊蘇哥》。

吊蘇哥

蘇哥風味逼天真,恐是文君向上人。

何日九原芳草綠,大家攜酒哭青春。

蘇哥雖是一風塵女子,但對愛情至情至純,又讓多少虛情假意計程車大夫們汗顏呀,朝廷之上,人人飽讀詩書,個個一本正經。

而自己被裹挾著,違心地做出了歁騙皇帝的事,自己的良心也很痛,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身處那樣的環境,勢單力薄的自己又能怎樣呢?自己無非就是沉默的大多數中一員而已。

在亳州,晏殊雖稍顯落寞,但也不時有好訊息傳來,繼三年前自己的大兒子任奉禮郎之後,六兒子又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

接著晏殊又使出識人之明的看家本領,將次女許配給高中榜眼的青年才俊楊察,再加上此前將大女兒嫁給富弼,無一不證明晏殊識人眼光之“毒”。

富弼和楊察以後都成了北宋股肱之臣,尤其是大女婿富弼更是三朝重臣、三度拜相,昭勳閣24功臣之一。

因“墓誌銘”事件外放亳州、陳州5年的晏殊,於1038年再次回到汴京擔任御史中丞,不久升任實權在握的三司使,類似於現在的財政部長兼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西夏李元昊建國稱帝。西北戰事再起,晏殊全力以赴籌措經費應付邊事,甚至動用宮中財物,充當邊關軍餉,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同時,晏殊提出扁平化管理建議,撤銷部隊監軍,取消層層上報制度,讓前線統帥靈活自主指揮,“讓聽見炮聲的人做決定”,極大提高了戰時指揮效率;在後方召募、訓練弓箭手,以作援軍。

晏殊作為一名文職、主抓後勤的官員,能夠提出如此合理化建議,難能可貴。這些舉措中肯可行,收效明顯,由此,宋軍很快挫敗西夏進犯。

鑑於晏殊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慶曆二年(1042年)七月升任樞密使加同平章事,一年後晏殊充集賢殿大學士,與章得象同為宰相。

就這樣,52歲的晏殊集宰相與樞密使為一身,達到了自己一生仕途的巔峰。

而緊接著自己的大女婿富弼被任命為副樞密使。晏殊為了避嫌,上書宋仁宗請求解除樞密使職務,被宋仁宗以“舉賢不避親”為由拒絕。

天啊,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可曾見過老丈人做宰相兼樞密使,而女婿為副樞密使、翁婿同宰的曠世奇觀嗎?人家晏殊、富弼做到了。

宦海沉浮幾十年,箇中艱辛,只有身處其中才能體會。閱盡千帆,到達人生巔峰的晏殊此時百感交集,揮筆寫下了這首《木蘭花》。

東風昨夜回梁苑,日腳依稀添一線。

旋開楊柳綠蛾眉,暗拆海棠紅粉面。

無情一去雲中雁,有意歸來樑上燕。

有情無意且休論,莫向酒杯容易散。

封建社會在朝為官,其實都是皇帝的臨時工,能善始善終者鳳毛麟角,唐朝的賀知章算是一個吧。

歐陽修作為晏殊的門生,性格是相當的耿直執拗。當年晏殊作為主考官,對歐陽修的文采極為欣賞,親點歐陽修為省元。

歐陽修和同樣工詩善詞的晏殊關係密切,一度因此受益匪淺,屢獲拔擢。按常理講,二人在大宋政壇應該是攜手共進的親密“戰友”。

呵呵,由於二人性格迥異,一個圓融沉穩,一個耿直激進,執政理念也有很大分歧,以致二人在大宋政壇屢屢上演“相愛相殺”的大戲。

被晏殊一手推上諫官崗位的歐陽修,如魚得水,馬不停蹄,大刀闊斧,幹掉了不少官員,矛頭直指元老重臣呂夷簡,真正做到了“老虎蒼蠅”一起打。

有時候甚至連晏殊的面子都不給。

有一次,晏殊推薦一個叫凌景陽的官員參加召試學士院。歐陽修以凌景陽“結婚非類”為由,上書朝廷提出反對意見。

什麼是“結婚非類”?

事情是這樣的:原來這凌景陽為了和開封富豪美女結婚,將實際年齡瞞小了5歲,還很得意。結婚後才發現這美女是位“資深美女”,人家才瞞了10歲。

哈哈,真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呀。我彷彿看到了凌景陽那風中凌亂的眼神:還帶這樣玩的?這就是“男瞞五女瞞十”掌故的來歷。

據說,宋仁宗聽到這個奇葩故事時,當場是烏龜辦走讀——憋(鱉)不住笑(校)了——-

探花郎:在這裡我得批評仁宗首長兩句了:堂堂天子,大殿之上如此大笑,成何體統!人家歐陽監察正在彙報工作,一個關於幹部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很嚴肅的,你怎麼可以親自大笑呢。

宋仁宗:無論多好笑,我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哈哈哈——-

你看人家凌景陽就這點小“秘密”,硬是讓歐陽修給扒拉出來了,氣得凌景陽吐血三升:我就喜歡“熟女”,你,你管得著嗎!

針對朝中保守派以“私結朋黨”為由,攻擊范仲淹領導的“慶曆新政”,歐陽修又大大咧咧地寫了一篇《朋黨論》力挺革新派,一時朝堂大譁!

一向圓融、審慎、平和的晏殊,此時很難理解歐陽修的激進做法。這樣下去,歐陽修早晚會引火燒身,到時不單救不了歐陽修,可能連自己都要搭進去,畢竟是自己當初推薦提拔歐陽修的啊。

晏殊決定以退為進,將歐陽修外放為河北都轉運使,目的是想間接保護歐陽修。

不曾想卻捅了馬蜂窩,門生蔡襄、孫甫等諫官,哪能理解晏殊的一片苦心,他們一擁而上,說晏殊侵佔官地蓋房出租,還把當年“墓誌銘”事件搬出,挑揭宋仁宗早已忘卻的“傷疤”。

就這樣,晏殊被諫官們的組合拳打倒在地,罷去相位,外放潁州(今安徽阜陽)。而歐陽修、蔡襄、孫甫可都是他的得意門生呀,對晏殊來說,真的是太扎心了,老鐵!

這當然不能簡單地說歐陽修他們就是忘恩負義。拋開政見是非不論,晏殊和他們也只是性格之爭,閱歷之爭。簡單地講,都是為了工作,終歸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師生情誼。

第三次外放的晏殊,和前兩次外放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第一次為自己的年輕衝動而買單,第二次純屬無妄之災,而這一次卻被自己的門生們掀翻在地,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臨江仙

資善堂中三十載,舊人多是凋零。與君相見最傷情。一尊如舊,聊且話平生。

此別要知須強飲,雪殘風細長亭。待君歸覲九重城。帝宸思舊,朝夕奉皇明。

三十年了,物是人非,曾經的老朋友沒有多少了。相見時難別亦難,自己還是盼望著能“朝夕奉皇明”。

只是晏殊不曾想到,此番外放,幾乎賠上了他整個晚年。

遠離朝廷是非的晏殊,也得以靜下心來填詞作賦,和朋友們唱和往來。

我們能記住晏殊,並不是他因為他是宰相,作為宰相,他不是人們眼中所謂的名相,但在宰相中他詩詞最好,在詞人中當官最大。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有人說晏殊為“太平宰相”,無非是想說晏殊在政治上無大的作為建樹,只會和稀泥。

這只是你的一孔之見,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脫離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不能以今框古。

范仲淹、歐陽修們夠“硬”吧,他們在政治上的成就一定比晏殊大嗎?當然也不能這麼比。

晏殊以詞著稱於文壇,尤擅小令。歷代專家學者對晏殊的詞是讚歌盈耳、不吝溢美之詞,以清人馮煦評價最為概括:“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晏殊的詞繼承晚唐五代之傳統,在宋詞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對當世及後世詞壇產生極大影響。

喜歡晏詞的朋友前文已欣賞過《浣溪沙》,這闋《蝶戀花》當然也不可錯過。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是晏殊詞中公認的名篇,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更是被著名學者王國維視為古今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之第一境。

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重境界;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重境界。

第八子晏幾道更是完美地繼承了晏殊的基因,在某些方面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他的“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父子二人將“花間派”的婉約詞推向了巔峰,在文學史下留下了一段佳話。

(Ps:晏殊一生“梅開三度”,三娶三喪,育有9子6女,呵呵,晏殊真是腎好錢多呀。)

晏殊以詞名世,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但僅存《珠玉詞》136首,名傳千秋。但後人對其詩歌卻不甚瞭解,其實晏殊的詩歌在宋朝詩壇也佔有一席之地。

《全宋詩》收錄晏殊詩160首,現從中擷取一二,以饗讀者。

無題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菸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這是一首愛情詩,“寶馬”美女驚鴻一瞥,便種下了萬年之情種,卻又像巫山雲雨一樣成了美麗傳說。

梨花滿院,月涼如水,柳絮池塘,清風徐來。佳人何在?借酒消愁,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正月十八夜

槿戶茅齋雅自便,京華風味入新年。

樓臺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掃雪天。

疾酒不聞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靜習間中趣,欲問林僧結淨緣。

這首詩則描寫了官員士大夫富貴優雅閒適的生活,其中“樓臺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掃雪天”為傳世名句,為歷代詩家所喜愛。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已外放10年的晏殊回京師養病。宋仁宗給晏殊極高的禮遇,把他留在邇英閣侍講,工作一天休息五天,工資待遇執行宰相標標準。

這是晏殊外放10年來最開心的時光,儘管來得有點晚。

至和二年(1055年)年正月,晏殊在開封家中病逝,享年65歲,諡號“元獻”。

宋仁宗輟朝兩天,並親自為其墓隧碑賜名“舊學之碑”。

從草根神童到北宋大神,晏殊的一生是波瀾不驚、富貴有餘的一生。

他早而夙慧、少年得志,以神童入仕。官場上雖有波折,三起三落,但總體向好,官居宰相。

他知人善任,推掖後進不遺餘力,范仲淹、歐陽修、宋庠、宋祁、韓琦、文彥博、梅堯臣、蔡襄、張先、孔道輔等都曾受益於他的舉薦、拔擢。

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初祖”,與歐陽修並稱“晏歐”,與其子晏幾道合稱“二晏”,是“導宋詞先路者”。

晏殊門生歐陽修這樣評價恩師的一生:

“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終>

文章來源於微公號 探花TV,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參考書籍:

1、《北宋大神•晏殊傳》 鄒曉春 著

2、《一看就懂的大宋史》 程曉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