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由 麥冬愛讀書 發表于 音樂2023-01-18
簡介當爸媽的要想說的話孩子聽得進去,那就得學會這一招:用好潛臺詞

別人說啥聽啥用什麼詞形容

我們都知道,孩子說什麼話,就是什麼意思。而成年人的話中,往往都藏著“潛臺詞”。

潛臺詞是什麼?言外之意。而這言外之意,有時候是故意在釋放資訊,有時候卻只是無意識的一句話。

現在的孩子,小到幾個月,大到十八歲,有一樣東西絕對是大家都有的,那就是“叛逆”。

你好好說話,他們拿背脊對著你。你耳提面命,他們嗯了嗯啊了啊不往心裡去。

當爸媽的要想說的話孩子聽得進去,那就得學會這一招:用好潛臺詞。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當爹當媽的“良苦用心”往往是恨不能捧在手心上,湊到孩子跟前,讓他們仔細端詳端詳!但孩子的反應是什麼呢?往往會厭煩,會逃避,甚至反抗。

來看看這幾個例子吧。

場景一:

玲玲總是把玩具到處亂丟,還在上面塗塗畫畫,弄得髒兮兮的。媽媽生氣了,說:“玲玲,你再不愛惜自己的玩具,我就把它送給別的小朋友了!”

想想看,如果玲玲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那麼她理解到的潛臺詞是什麼?

那就是,把玩具送給別人,是對我的懲罰!如果潛移默化接收到這樣潛臺詞,久而久之,玲玲就會成為一個自私,不願意分享的孩子。

那麼,正確的話應該怎麼說呢?

媽媽可以這樣試試:“哎呀,玲玲,玩具娃娃身上好髒啊!不愛乾淨的孩子不好看,我們幫她洗洗乾淨吧!”

玲玲當然樂意玩水了。在洗娃娃的時候,媽媽可以把洗的顏色抹一點在玲玲鼻子上,說:“你看,抹在玲玲臉上,玲玲就不好看了,抹在玩具身上,他們也會變醜的。我們不在它們身上塗顏色,讓它們和玲玲一樣乾淨漂亮,好不好?”

這樣,避免了講道理和責罵導致的傷害,還讓孩子運用“共情力”,理解了玩具的“感受”,是不是更好呢?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場景二:

貝兒的爸爸廚藝很好,飯菜做得香甜可口。可貝兒卻總是不好好吃飯。

貝兒的爸媽是很溫和的人。他們從不發脾氣,貝兒不肯吃飯,他們總是誇獎孩子:“貝兒真聽話,媽媽一喊就來吃飯。”或者說:“乖孩子都自己吃飯,我們貝兒是不是乖孩子呢?”如果還不管用,媽媽就會假裝委屈地說:“貝兒不愛我們了嗎?不願意和我們吃飯了嗎?”

看起來都是正面的話,但貝兒接收到的潛臺詞是什麼呢?

我不愛吃飯,所以我不是聽話的孩子。我老是要媽媽喂,我不是乖孩子。如果我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愛我了……

爸媽的潛臺詞把孩子好不好、乖不乖完全和吃飯這件事掛鉤了。孩子肯來吃飯,那是在討好他們,是怕他們不愛她呀!這肯定是不可以的。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媽媽可以心平氣和地跟貝兒說:“貝兒,我們現在吃飯了。吃飯是很開心的事情,所以媽媽沒有時間來喊你,或者餵你了。我要去享受爸爸做的美食了,你要去嗎?”

邀請孩子一起去做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孩子肯定是非常樂意的呀!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場景三:

徐明上初中後,就和媽媽溝通不多了。週末,媽媽準備和閨蜜出去逛街了。出門前,媽媽跟徐明說:“明明,待會兒你自己做作業,不要打遊戲啊!”徐明嗯了一聲,轉身進了房間。

媽媽心裡有點忐忑,只好和閨蜜一起出門了。

剛走到樓下,媽媽發現自己忘記拿東西了,於是返回家中。

開啟門,徐明正捧著一本書在看。媽媽很欣慰地笑著說:“我們明明真是長大了。媽媽拿個東西就出去了啊!”

誰知,徐明哼了一聲,轉身回房間了,一把把門拍上了。

媽媽說錯什麼了?表面是誇獎,其實徐明聽到的潛臺詞是什麼呢?

是不放心,是不信任,是被媽媽緊緊抓在手上,無法自由呼吸的窒息感。

那麼媽媽應該怎麼說呢?

媽媽其實什麼都不需要說,只要在行動中放手,選擇真心信任徐明。大孩子會自己去感受,並接納和回饋這份信任。

看完以上這三個例子,你可能會覺得很誇張。大孩子可能比較敏感,小孩子懂什麼呢?

其實你錯了。人的大腦,本身就有處理和再加工資訊的能力。和成人對比,孩子的大腦尚未被大量的資訊擾亂,對資訊的捕捉非常敏銳。

他們捕捉潛臺詞的能力,比成人更強,很容易就會捕捉到父母話中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我在讀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時,得到的感悟。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正確地把自己的“潛臺詞”傳遞給孩子的辦法。

消極的辦法,是少說。如果不知道怎麼說,那就不說,儘量避免產生負面的影響,引發沒有必要的誤會。當你發現了問題,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時候,那就什麼都不要說。

積極的辦法,是家長應當有正面思維。比如如何處理好孩子做作業和打遊戲的衝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說好你的潛臺詞才是關鍵

首先,父母應當知道,作業和遊戲,其實是一樣重要的。

但這個“遊戲”不是打遊戲的意思,而是放鬆自己,疏通情緒的方式。比如學累了去散散步,去聽首歌,看一點閒書,甚至是打一盤遊戲。

一個不會享受生活,不會疏通自己壓力的人,根本無法好好學習。

其次,如何說,才能給孩子正面的暗示?

如果孩子沉迷於遊戲,你和孩子說:你得先寫作業,然後才能玩遊戲。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呢?潛臺詞是:玩遊戲是對完成作業的獎賞,而作業是遊戲的阻礙!

試想一下,孩子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怎麼會喜歡學習呢?

但如果你這樣說:孩子,如果今天寫作業的時間太長,那就沒時間玩遊戲啦!這樣的話,你明天不能寫作業啊,還是要保證遊戲的時間的。

這樣孩子聽到的潛臺詞是什麼呢?潛臺詞就是:作業和遊戲,有相同的價值。

這樣,孩子就更容易對學習懷有好感,而不是把作業當成了沉重的任務。

當然,父母也要言行一致,不能今天罰不寫作業,明天又罰不玩遊戲。

其實很多時候,潛臺詞是下意識的表達。孩子也往往會認為,這就是父母的真實想法。

如果家長能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尊重和信任,可能不需要你再說什麼,表達什麼潛臺詞,就能讓孩子理解你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