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由 老嚴拍案國學 發表于 音樂2023-01-22
簡介”而之所以稱為漢兒,就是因為生活在中原的這些民族曾經是漢朝的主體民族,因此用漢這個字稱呼他們

數字幾代表離開

1、漢族的多元起源

漢族並不是單一的血統,而是多元起源的。而且漢族的血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人的血統,另一部分是神的血統。

根據《山海經》、《史記》以及其他歷史的記載,上古時候的人類豐富多樣,人種比現在多得多。山海經記載了幾十種人種,他們外形各異,大小不一,習俗多樣,有多種膚色,甚至有不同的能力。每一個人種形成一種部落,這些部落在大荒時代叫作國,到了炎黃時期又被稱為諸侯。人種不同當然民族也不同。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大荒時代,這些部落被諸神嚴格控制在以山的走向形成的網格里,部落之間很少交流。這樣的情景經歷了至少上千年。一直到神農氏組建部落聯盟,各部落之間才開始逐漸有交往。在神農氏末期,炎帝崛起,開始武力征服其他部落。

這一段歷史客觀上造成了不同部落之間的接觸,因而形成了融合的通道。然而真正主動融合的時候,是以黃帝的崛起為標誌的。黃帝所在的有熊部落力量強大,那些被炎帝侵陵的部落,紛紛前來投靠。而在阪泉之戰之後,各部落自願接受黃帝的領導,黃帝取代神農氏,成了部落首領。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之後在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中,以及黃帝收服其他領土的過程中,都是各部落共同參與。這時候在中原地區,部落之間融合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黃帝末年,雖然也有許許多多的封國,但是有一部分封國民族成分混雜,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民族。這時候再也不是一個民族就是一個部落了,有一些不同的部落屬於同一個民族。

而在顓頊帝年間發生的全球大洪水,讓東部和南部的很多地區倖存下來的人們與世隔絕,因為地理、氣候、物產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又出現一些新的民族。這些聚居的民族依然以部落的方式共同生活,比如在今天浙江省的防風部落。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為了各地進貢的方便,特意修建了天下九州到達舜都的道路。當然此舉帶來的次生效應,便是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到夏朝年間,廣義的中原地區,也就差不多是大禹治水所到達的區域,到處分佈著同一個民族。這個民族事實上就是透過前面所述的過程融合而來的。

當然在商周時期,融合在繼續進行著。而且不僅僅是中原各地之間的深度融合,還包括周邊少數民族中有一部分也融入了中原。當然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伏羲女媧的後代,以及伏羲女媧派到人間的那些天神,他們本來屬於神,幾千年來是嚴禁與人類通婚的。但是夏啟娶了有扈氏的女子,從而開啟了諸神和人類結婚的先河。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伏羲女媧的後代和天神的後代紛紛效仿,因此他們透過婚姻逐漸融入到了人類。諸神向人類的融合在夏朝就已經完全完成,他們的血脈成為漢族血脈的一部分。而中國的其他少數民族,很多也和炎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在他們的基因裡照樣有著神的血統。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2、漢朝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統一六國,三代而亡。劉邦建立西漢。關於漢朝名稱的來歷並沒有準確的記載,其中確定可以追溯的是,項羽稱為西楚霸王之後,封劉邦為漢王。而漢王的來歷是他的封地在漢中。漢中的來歷則是因為這裡有一條河叫漢水。

漢水這條江的名稱,也是非常古老的。在大洪水發生之前,中華大地上就有兩條江叫漢水,其中一條在中國南方,另一條在西方。西方的這條漢水,這是後來的漢江的雛形。《山海經》載: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但是這裡的漢水只是一條小的支流,地理位置大體上在後來的漢水的附近。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大禹治水之後,重新疏通了漢水。《禹貢》記載: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成為漢水;又向東流,成為滄浪水;經過三澨水,到達大別山,向南流進長江。之後整條河流,從源頭到進入長江的這一段,都被稱為漢江。這時候的漢水和今天的漢江就是一條河了。

至於為什麼這條河被命名為漢水,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因為這地方正好是銀河的分野,銀河又被稱為河漢,因此把地面的這條河也命名為漢水,天上和地面相對應。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但這個說法有一種明顯的缺陷。根據《說文解字》,“漢”造字的目的就是用來指代漢江。也就是說先有漢江,然後才有河漢這種說法。是把銀河比喻為漢江,而不是把漢江比喻為銀河。而之所以造漢這個字來給這條江命名,是因為這個字帶有波濤洶湧的形狀,而漢江正是水流湍急的一條河。

在漢朝最初的疆域,大部分是同一個民族。而在周邊環繞的都是少數民族。但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中國向西部和南部擴張,很多少數民族都納入了漢朝的版圖。這時候是有比較鮮明的民族區別的,也形成了對各民族的特定稱呼,如南越、南蠻等。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3、漢族族名來源

經歷兩漢三國和西晉,中國進入大分裂時代。這就是史稱的五胡亂華。五胡指的是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五個少數民族,分別是氐、羌、匈奴、羯、鮮卑。這五個少數民族,其實都是炎黃時期從中原的民族分裂出去的,但是到了南北朝,他們的民族屬性已經相當明顯,和中原民族的區別也非常大。

這些入侵中原的少數民族,把中原的人稱為漢兒。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歌辭》就有這樣的句子:“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而之所以稱為漢兒,就是因為生活在中原的這些民族曾經是漢朝的主體民族,因此用漢這個字稱呼他們。中原的民族和五胡相區分,逐漸形成了漢人、漢民這個族名。所以漢族其實是相對於少數民族的稱呼。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但是後來漢族人自己也習慣了自稱為漢人,原因大概在於,漢朝是一個強大的王朝,代表了漢族這個民族歷史的輝煌。甚至在唐朝時候的文學作品中,都喜歡用漢朝來借代唐朝。“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漢皇重色思傾國”“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正雲”等。

正式有了漢族這個稱呼,其實是在中華民國時期。當時把中國的民族主要分為五個,即漢藏滿蒙回。而在解放後,才具體細化為五十六個民族。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有人認為漢族起源於遠古時期的華夏族,其實這其中包含大量的想象成分,並沒有具體的資料可以佐證。甚至華夏這個詞語的來歷都不得而知。《說文解字》對“夏”字的解釋是:中國之人,也就是處在最中心的那一個部落。這個意思是夏字的本義,但這並不是禹分五服的那個中心。夏字出現相當早,至少在堯時代,就有了夏至這個節氣,而這裡的夏是從它的本義轉註過來的,所以這個字的產生應該在堯之前很久很久了。

堯的政權處於大洪水的肆虐之中。從顓頊帝往上推,各部落林立,並沒有見過一個關於中心部落的記載。所以猜測,這個字產生於伏羲女媧時代。那時候伏羲女媧居住的地方是一個一個的同心圓,而伏羲女媧和他們的天神居住在最中心,因此被稱為中國,而且用夏字來指代。當然這只是推測。

漢族的血統組成、演繹經過和族名來源簡介

“華夏”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尚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在這裡華夏兩個字,的確指的是生活在中原的民族。但是在周朝的時候是不是有通行的華夏這個稱呼,目前還沒有見到對應的記載。就算有,這也只是漢族發展階段上的稱呼,並不是漢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