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由 知識TNT 發表于 音樂2023-01-27
簡介但未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屆時人工心臟可能會替代移植心臟,成為人類新的“續命工具”,到時候滿大街電子人的時代說不定就能到來了

突然心跳慢了怎麼回事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原創2022-10-15 18:57·知識TNT

一個人沒有心跳,沒有脈搏,他還能存活嗎?

如果是在過去,那人肯定就一命嗚呼了,但隨著電子心臟的出現,人類依靠心臟跳動才能活命的時代,可以要改變了。早在2000年,就有一位61歲的老人,靠著電子心臟存活了下來。

雖然他沒有心跳,但卻能正常生活,並持續了7年之久,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用電子心臟替代移植心臟

心臟作為人體的供血器官,承擔著人體大大小小的物料迴圈,如果心臟停止跳動的話,不光是血液停止流動,人體內的尿素、無機鹽、二氧化碳等物質,都會沉積在某一處地方,從而堵塞人體的各個腔道。

據相關資料統計,每年有900萬人死於心臟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心臟無法給身體供血,最終造成其他器官的衰竭,直至死亡。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心臟移植手術,但需求遠大於供應,這也就意味著,很多病人可能等不到移植的心臟就一命嗚呼了。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人工心臟,以此來替代那顆病變的心臟。這個所謂的“人工心臟”,其實就是一臺泵機,它被安裝在病人的左心室,透過泵機的渦輪增壓,使血液持續流動,人體也就能夠實現新陳代謝的迴圈了。

其實這項技術早在1969年就開發出來了,那時候在美國的德克薩斯研究中心,人們將一顆泵機心臟移植到了病人的體內,不過由於當時技術並不怎麼成熟,這個病人最終因感染而死。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賈維克”系列的研發

時間到了1982年,科學家們又研製了一款新型人工心臟,取名“賈維克7號”。這個“賈維克7號”比“前一任”強多了,它讓病人挺過了112天,可以說是很大的進步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家相繼研發出“賈維克10號”,“賈維克15號”,後來的“賈維克2000”更是讓一位病人存活了整整7年,它究竟有多強大?

其實“賈維克”系列的人工心臟,那時候只是作為一個心臟移植的過渡工具,在病人等待移植心臟的那段時間,幫其簡單的續一下命。因為科學家發現,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並不是來源於心臟的跳動,只要血液能跑起來,心臟跳不跳都無所謂。

新開發出的“賈維克2000”,透過其每分鐘1。2萬轉的渦輪增壓,可以將5升的血液泵出心髒,簡直和正常的心臟無異了。很快,“賈維克2000”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患者,他就是61歲的英國病人彼得。

在英國,由於有著嚴格的心臟移植審查程式,當移植心臟出現供應短缺的時候,優先供給年輕病人,彼得自然不屬於這個範疇。這一天,醫生給了彼得兩個選擇:

第一是選擇自然療法,在生命的最後週期,盡力減輕症狀帶來的痛苦,多享受一些好日子,然後慢慢等待死亡;

第二就是移植人工心臟,如果奏效的話,說不定能活很長一段時間。

彼得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畢竟對於一種確定的死亡而言,不確定的生存機率更加誘惑人。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電子心臟助其“續命”7年

2000年6月,彼得接受了人工心臟移植手術,醫生將一個泵機放入了他的左心室,以此來給他的心臟增加動力,隨後醫生把一根電線穿過他的脖子,從腦袋裡拉了出來,緊接著醫生又在他的腦袋上面做了一個固定支架,這樣電線就能順著腦袋接到背後的電池包了。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之所以選擇從腦袋拉出電線,主要是因為腦袋的脂肪層比較薄,不會引起感染。就這樣,彼得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子人,每天依靠心臟裡的那臺泵機生活,只有泵機能一直轉下去,彼得就擁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雖然此時的彼得已經沒有了心跳,但他依舊可以像個正常人一樣吃飯睡覺,精力充沛的時候,甚至還能跑一段馬拉松,可以說是很愜意了。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不過這臺泵機也給彼得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首先第一個就是不能斷電,一旦出現斷電的情況,泵機停止執行,那彼得就完了,到時候血液全部堆積在心臟,憋都能憋出內傷。所以彼得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給電池包換電池,以保證生命的延續。

除此之外,彼得在洗澡、睡覺、上廁所方面也很麻煩,畢竟身上一直揹著個電池包,要時刻保證它不浸水、電線不被扯斷,到最後還得專門給這個電池包做個“保護套裝”,反正這日子過的顧慮重重。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其中最嚴重的一起事件發生在一個冬天。那天他正在街道上行走,突然一個小偷搶走了他的電池包,小偷以為這包裡是一臺相機,正打算搶走了換錢,沒想到電池包突然發出警報,嚇得小偷趕緊把它扔到地上。

後來,還好電池包被遊客及時撿到,並送還到彼得手中,否則他將會成為史上第一次因斷電而死的人。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失去情緒的人

當然了,除了生理上的不方便,在心理問題上,彼得同樣面臨著煩惱。

他說他安裝了人工心臟以後,已經沒有了情緒,無論經歷怎樣的變故,他的內心都是波瀾不驚,既不會暴怒,也不會感動,就好像一個機器人一樣。

根據他的描述,醫生們推測,可能是因為心率的喪失影響到了他的情緒。醫生們在研究中發現,人在生氣或歡樂時,心跳是紊亂的,這種紊亂的心跳讓血液的供應很不正常,從而刺激大腦分泌激素,所以人才會感受到情緒上的變化。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而彼得因為沒有了心跳,只有一臺穩定的泵機在身體裡安靜地執行,所以無論他遇到什麼事兒,都不會使得心跳搏動,大腦也就無法分泌激素了,不過這也有個好處,彼得再也不會被情緒上的事情困擾了。

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生活平靜且美好,彼得正是靠著這個泵機,活了7年時間,最終因為身體其他器官的老化衰竭,再次被送入病房。

在病床上,彼得感覺自己時日無多,不想再遭受無端的痛苦,於是便要求醫生結束他的生命,而醫生宣告他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掉了他身上的泵機。就這樣,彼得成為了人類歷史上依靠電子心臟存活最久的人。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電子心臟可能會成為人類新的“續命工具”

除了彼得以外,還有一位叫劉易斯的美國人,也是電子心臟的直接受益者。2011年,劉易斯因為澱粉樣變性病入院,這種病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裡的纖維蛋白會像澱粉一樣沉積在內臟中,並造成心臟和其他臟器的負擔,尤其是心臟,被澱粉樣物質堵住,無法將血液正常運送到全身各處。

眼看劉易斯時日無多,醫生們為了拯救他,直接將一臺渦扇泵機植入到劉易斯體內。手術結束後,劉易斯又重新存活了下來,他不僅能正常和別人交流,甚至還能讀書寫作。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易斯身上的其他器官依然沉積了很多澱粉樣物質。看到丈夫如此痛苦,劉易斯的妻子只能遵從他的意願,讓醫生結束了他的生命。

如果其他器官完好無損的話,說不定劉易斯能依靠這臺泵機活很長時間,畢竟泵機的工作狀態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包括之前彼得的那臺泵機,取出來後發現它依舊嶄新如初,7年時間裡只有一點小小的軸承損耗。

他沒有了心跳和脈搏,卻在科技的續命下活了7年,怎麼做到的?

從中也可以看出,人工心臟確實可以幫助人類延續生命。雖然現階段,由於技術有限,人工心臟的作用比起讓人類“續命”,更多時候是讓病人得到更多治療時間,創造活下去的機會。

但未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屆時人工心臟可能會替代移植心臟,成為人類新的“續命工具”,到時候滿大街電子人的時代說不定就能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