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孫海洋孫悅合著《回家》背後:我們哭了,但不想讓別人哭

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音樂2023-01-29
簡介不過,孫悅還是更希望把父親孫海洋還原成一個“平凡而不平凡的人”,而非英雄,“就像我在書中寫的,人所經歷的苦難、絕望,作出的努力,會比所謂的‘英雄’這個詞更有力量

買完你就哭去吧是什麼

極目新聞記者 楊錦英 曹雪嬌

2022年9月,由孫海洋口述、其女兒孫悅撰寫的新書《回家:14年又57天》正式發行。甫一上架,便在不到一週內賣出超8萬冊。

5E6D0A2AAAB4BB47A3CE4171B3D15FA0.jpg

孫海洋、孫悅的新書《回家》

《回家》主要講述了孫海洋在孫卓丟失前後的人生經歷,將14年間的漫漫尋子故事娓娓道來。

對孫海洋而言,寫下這本書,是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到那些還沒有找到孩子的家庭,他們還在路上。在向孫悅講述時,他是輕鬆的、冷靜的,因為對他而言,“孫卓已經找到了,那些事都已經成為過去。”

而對孫悅來說,這是她第一次完整了解到父親無比艱辛的尋親路。在著書過程中,她一度崩潰痛哭,也藉由寫書對父親有了新的認知。

《回家》的結局中,孫卓回到家,一家五口團圓;“結局”之外,是許許多多尋親家長仍奔波在尋找的路上。9月20日,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孫海洋父女希望此書能讓更多人關注到仍在路上前行的尋親者,關注到國家在司法變革上不斷作出的努力。

全家商議新書封面,三人相擁的畫面動人

不管是孫海洋還是孫悅,都沒想到這本書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在電商平臺上架不到一週,《回家》的銷量已經超過8萬冊。

書籍封面選用了2021年12月6日孫卓與父母相認時擁抱的畫面。孫海洋緊緊地抱著孫卓,背影看起來堅實可靠。孫卓眉頭微蹙,彭四英則神色溫柔地擁著父子二人,一輪象徵團圓的滿月正正地落在一家三口中間。

在孫悅最初的設想裡,這是屬於父親孫海洋的故事,她曾建議使用父親的一張面部特寫作為書的封面。“這樣這本書會看起來會比較沉重,但其實,她的整體基調是光明而溫暖的。”孫海洋說。後來,經過一家人的商量,選用了現在的封面。

“他們三個人相擁的畫面很打動人,大家對於這個畫面也十分熟悉。”孫悅說。

自從新書上架,孫悅社交媒體賬號的私信和評論區,就變成了網友的大型催貨現場,還有國外的網友購買,正等待空運包裹。

“大家的熱情讓我們受寵若驚,沒想到這本書會這麼快賣出這麼多本,現在出版社正在瘋狂加印。”孫悅表示,他們手裡目前只有3本校對用的樣書,網購的書正在快遞回來的路上,不少網友比作者本人更早拿到了這本書。

孫悅說,有讀者已經讀完了這本書,還給她發了讀後感,其中一句評價讓她很喜歡:“這本書不是想要讓人哭,而是想要給人力量。”

A98FF46DA82A16E57A94E254B5130A49.jpg

孫海洋、孫悅父女

寫書花了四個月,女兒重新認識孫海洋

為什麼會想寫這樣一本書?這是孫海洋和孫悅最近常被問到的問題。

很早之前,孫悅聽到父親講起過去的一些經歷,就會覺得唏噓和震撼。當時她就在想,應該把這些記錄下來,就像寫日記一樣,專門為孫海洋記錄。到2020年,這種記錄的想法變得更加明確。

“但當時我的心情是比較沮喪的。到2020年,我們已經找了孫卓13年,一件事情持續13年,就會變成常態,很少會想什麼時候發生改變,也不敢抱那麼大的希望。”孫悅說,所以當時雖然想寫,但覺得故事還沒結束,寫下來沒有意義。

直到2021年12月6日,孫卓找到了,孫海洋一家的故事終於有了一個好的結局。孫悅才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就這樣,孫悅從故事的旁觀者、親歷者,最終成為故事的講述者。2022年4月,她開始動筆。

對孫海洋而言,寫下這本書,是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那些還沒有找到孩子的家庭,他們還在路上。為了貼合他的經歷,孫悅最終選擇以父親的口吻來講述。對她而言,這既新奇,又充滿了挑戰。

“我要想象自己就是孫海洋。他在廣場上吶喊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他在陌生的門縫向屋裡張望的時候,是怎樣的感受?卓卓丟失時,他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瘋狂地追趕,又有哪些心理活動?”孫悅說,父親有些經歷她本來就是知道的,但當她站在父親的視角看待這些年的尋子經歷時,心境與之前有所不同。

有網友評論這本書說:“這是揭開自己的傷疤。”孫悅並不認同這種評價,她覺得把這些經歷敘述出來,反而會覺得很輕鬆。

白天寫,晚上寫,路上也在寫。從春天到盛夏,孫悅趕工四個月後,終於把這本書寫完了。

但僅僅一本書,很難描述出孫海洋複雜的人生經歷。

“寫完書後,我一度認為我對爸爸的人生了如指掌,但交稿後,他有時又突然和我講起曾經開廠子、和打拐志願者一起解救小孩的經歷。所以我三天兩頭就會和他說,‘這些你當時怎麼不告訴我?’”孫悅說,這些她所不知道的、在她看來非常新奇的經歷,也讓她對父親有了新的認知。

不過,孫悅還是更希望把父親孫海洋還原成一個“平凡而不平凡的人”,而非英雄,“就像我在書中寫的,人所經歷的苦難、絕望,作出的努力,會比所謂的‘英雄’這個詞更有力量。”

B4F6B9116AFCBCE9DB929F5A6B3746B6.jpg

孫海洋此前的尋子照片

整理父親的資料,女兒會突然崩潰大哭

《回家》一書記錄了孫海洋的漫漫尋子路,14年又57天,見證了他從青年到中年的時光。

孫海洋給孫悅講述了大量她從未了解到的尋親故事。在講述過程中,孫海洋是輕鬆的、冷靜的,因為對他而言,“孫卓已經找到了,那些事都已經成為過去,講出來就輕輕鬆鬆的了,所有事情都不會讓我再生氣、再痛苦了。”

但對孫悅來說,這是她第一次直面父親在尋找弟弟過程中經歷的苦難,無論是四處奔波的艱辛,還是內心面臨的煎熬。這些故事,孫海洋曾在媒體面前千百次地講述過,但他從未跟自己的孩子透露過半分。

“有時他講著講著我就哭了,有時我自己一個人整理資料,也會突然崩潰大哭。”孫悅說。她指的是2008年8月,孫海洋前往寧夏尋子的一段經歷。

當時,寶貝回家網站負責人告訴孫海洋,有報道稱寧夏有一個走丟的孩子被送到派出所,新聞上的照片很像孫卓。孫海洋看了照片後也覺得很像,就是瘦小了一些,便請深圳警方幫忙調查。深圳警方詢問寧夏當地的派出所後回覆孫海洋,孩子只是走失了一會兒,已被家人領回。

孫海洋很失落,他翻來覆去看那個孩子的照片,越看越像孫卓,肯定是在外一年多挨餓受凍,才會比以前瘦小。他決定親自去寧夏走一趟。從深圳到寧夏沒有直達車,他輾轉鄭州、西安,終於到達寧夏。他找到報道此事的記者,又親自去見了那個孩子,反覆確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不是孫卓。

《回家》中形容,這是“一段最接近絕望的旅途”。希望再次破滅之後,孫海洋重新陷入痛苦。他放聲大哭,迷茫下一步又該去哪裡,也害怕回到家面對父母妻子悽楚的眼神。

14年後,孫海洋再次看到書中描摹的當時的情景,痛苦已如雲煙。他甚至有餘力自嘲,其實種種線索表明那個孩子不是孫卓,但自己就是不信,找諸多借口,甚至偏執地懷疑深圳警方在騙人,非要自己去一趟。

但在孫悅看來,孫海洋的“偏執”,是一種對抗命運的“犟勁”。不僅是寧夏之旅,尋子的14年間,孫海洋許許多多次面臨絕望的境地。在沒經歷失子之痛前,孫海洋的童年亦是在窮苦中度過,他的母親曾為了全家吃上飯,去偷過菜薹。

“但他不斷地反抗這種絕望,哪怕有一丁點、幾乎不可能的希望,也一定要抓住它,我覺得這一點是很打動人的。”孫悅說。

而最終,這些掙扎和反抗,也迎來了柳暗花明的結果。正因如此,孫海洋父女都認為,《回家》一書的總體基調是充滿光明的。

“希望這本書看了之後,能給大家一種力量:不管經過什麼苦難,都不叫事。只要努力,都可以改變。”孫海洋說。

A9E2881859470C8502B618D5350B3263.jpg

尋子家長的合影

“結局”之外,希望更多關注尋親群體

《回家》的最後一章,標題為《在“結局”之外》。“結局”,是孫海洋尋子路的結局,孫卓回到家中,一家五口團圓。“結局”之外,是許許多多尋親家長仍奔波在尋找的路上。

書中提到尋找鄭楚澤的鄭爸爸,每年都會給丟失的兒子過生日;尋找羅妙全的羅爸爸,等待女兒回家已32年;還有尋找童芸婧、童仁謙兩兄妹的90後父母,是最年輕的尋親家長之一……

孫卓回家之後,孫海洋亦未停止幫助其他尋親家長的步伐。他會在社交平臺傳播被拐兒童的資訊,也會在新線索出現時,和尋親家長一同奔赴現場。

“我能夠感同身受,有些家長和我在尋親路上一起走過了十四五年,對他們真的放不下。希望他們的孩子都能夠找到。”孫海洋說。

孫海洋談到他多年的好友杜小華。如今,電影《親愛的》四個原型中,只剩下杜小華還未能如願找到孩子小米奇。

今年9月中旬,杜小華從江西老家赴湖南常德,與一名疑似小米奇的男孩做DNA對比。那孩子外形長得像他,但DNA比對失敗。

“類似情況我們經歷得太多了。”孫海洋說,有時候孩子長得很像,被拐賣後上戶口的時間也對得上,但一對比,並不是。孫悅也回憶,有一年母親曾說找到孫卓了,像真的一樣,但實際並不是孫卓。

因此到後來,孫海洋有了新的線索也不會告訴妻女,怕她們會再失落。

但無論是孫海洋還是杜小華,他們始終都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告訴自己,“一定能夠找得到的。”

孫卓找回來之後,孫海洋將這句話傳遞給其他尋親家長,“一定能夠找得到的。”這是一句安慰,也是一句鼓勵,希望尋親家長們保持堅強,保持信心。“把自己家裡照顧好,自己照顧好,等孩子回來的那一天。”孫海洋說。

在孫卓回家後,尋親群體更多地進入大眾的視野。2022年的前9個月,許多被拐兒童被尋回,其中包括手繪家鄉地圖的黎方富、素慧大姐苦尋31年的徐劍鋒、24年前被泡麵騙走的張洋洋……

孫海洋表示,這與全國各地公安積極開展工作,DNA資料庫、人臉識別等高科技打拐分不開。他衷心希望社會給予尋親群體更多的關注,更希望針對人口拐賣的法律和制度能夠更加完善,早日實現“天下無拐”。

孫悅在《回家》的結尾處寫道:“總有一個明天會積雪盡消,到那個時候,我們抬頭一看,只見每個人手裡都舉著火把。”這是對這本書的“結局”的詮釋,也是對“結局之外”的尋親人們的光明祝願。

點選檢視相關報道

孫海洋女兒談新書《回家》銷售火爆:正考慮辦籤售會

孫悅迴應新書《回家》銷量火爆:加印速度已經快跟不上了

新書《回家》封面採用認親現場圖,孫海洋女兒孫悅:是一家人共同設計

孫海洋女兒出新書《回家》講述父親14年艱辛尋子路:寫書讓我更瞭解父親

孫海洋談新書《回家》:準備在孫卓高中畢業後再讓他看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