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寄生蟲》——氣味與階級之間的相互暗示,人與金錢的寄生關係

由 蓓林日記 發表于 寵物2021-07-20
簡介人之寄生於金錢“地上豪宅”與“(半)地下室”,是整部影片所聚焦的空間對立,生存環境的差異代表了富人與窮人之間從存活狀態這一層面便產生的根本差距,陰暗的地下環境也為窮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生而為人,“寄生蟲”已是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象徵,

寄生關係是什麼意思

作者 | 小L

“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一個鮮活的比喻。

”——《故事》

第一次知道《寄生蟲》這部影片,不是豆瓣推送,不是微博熱搜,僅僅是朋友圈裡的一句“《寄生蟲》真的牛X!”。

《寄生蟲》——氣味與階級之間的相互暗示,人與金錢的寄生關係

而真正觀影結束後,我承認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影片,在表現核心思考上下足了功夫,自然、流暢、緊湊,但並未滿足了和“好評如潮”相符的期待值。

不同於韓國電影以往多設懸念、步步推進的風格,《寄生蟲》從頭至尾都在“順利地”敘述這個故事,它沒有一昧地把富人形容成了有錢而無腦的白痴,也沒有刻意把窮人表現得陰險狡詐、步步為營,其中不免多了些戲劇性的色彩,如一家四口都演技超群,在富人家表現得禮貌得體;前傭人心甘情願窩藏丈夫多年依然選擇守候。

或許這是導演為避免影片過於壓抑而有心設定,雖在情理之中,但也讓故事少了些許深度。

《寄生蟲》——氣味與階級之間的相互暗示,人與金錢的寄生關係

氣味與階級

富人家的男主人對氣味的極度敏感,在影片中多次出現。

與其說是一家人所用香皂的味道、或是半地下室的味道,不如直白地說“窮人的味道”、“沒有金錢氣的味道”。

然而當男女主人在沙發上做愛時,男主人說了一句“以前在地鐵上聞到過”,似乎暗示著他也有過貧窮的經歷,如今富有後反而厭惡、排斥窮人。

從氣味開始,表現出如此的階級反差。貧窮時總渴望著富有,富有後卻是一副醜惡的面孔,展露出了男主人的勢力與自私。

然而現實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相比之下,女主人則應是一直在象牙塔裡生活的人,她輕信他人,沒有在意過所謂“窮人的氣味”,即使最後窮人區淹水,司機再現為女主人駕車時,她捂住鼻子開窗,也只是因為司機在多人聚集的地方睡了一夜後,身上不免殘留有難聞的氣味。

可即使如此,無論是“事業成功而富有”還是“天生富有”,富人依舊是富人,生活在上流社會里;窮人依然是窮人,用貧窮的方法生存,一家四口在得到富人家工資後,並未拿著這筆錢去做一些生意,或是存款,僅僅是喝酒、消遣,令人生嘆。

氣味不是階級的象徵,階級卻是造成氣味的源頭,而階級之門由金錢開啟。這部影片則把氣味用作了一把鑰匙,打開了富人與窮人之間衝突的枷鎖。

生活在底層的人總是對向上爬充滿著無限渴望,因為窮,所以一切都可以是窮引起的。

大概八成的人面對貧窮時,都會對有錢的一方心生嫉妒與嚮往,於是有人選擇正當拼搏,也有人選擇“急功近利”,貪圖眼前;但也有兩成的人,選擇滿足當下的生活。

窮不是惡臭,只是一種生活條件,書寫這些文字已不是在深究影片,而是對某些心態的開導。人要活得寬闊才好,世上有價值的東西太多了,僅僅糾結於金錢,甚至把金錢看得重過一切,那人生基本也進了死角。面對當下的不如意,懂得體會滿足和舒適最重要。

《寄生蟲》——氣味與階級之間的相互暗示,人與金錢的寄生關係

人之寄生於金錢

“地上豪宅”與“(半)地下室”,是整部影片所聚焦的空間對立,生存環境的差異代表了富人與窮人之間從存活狀態這一層面便產生的根本差距,陰暗的地下環境也為窮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生而為人,“寄生蟲”已是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象徵,究竟是窮人寄生於富人,還是階級社會里的人在無腦地寄生於金錢?

相較之下,我更不願說是那一家四口或是前傭人一家在寄生於富人家,而是人與金錢的一種寄生關係。

《寄生蟲》——氣味與階級之間的相互暗示,人與金錢的寄生關係

勞動創造了財富,也將人與金錢捆綁在了一起。

在這個社會里,做什麼都離不開金錢二字,從前是人類創造了金錢,如今卻寄生在了金錢裡。

商人想出各種法子掏空消費者的錢包,微商代購網購大浪淘沙般地湧現,大學生們向北上廣湧去,高薪職位苛刻地驅趕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

人們糾葛於前途,心念著後代。如近日抖音短影片裡突然爆火的“秀一秀自己的媽媽”,頓時出現了一大批炫富的孩子,然而實際生活中,工薪階層的家庭還是佔多數,並不是家家都有條件在孩子小小年紀的時候就進出各類奢侈品大牌,也並不是人人都有底氣答應孩子的各種要求。

虛榮也和金錢交織在了一起,從另一層面反映出一種“寄生”的無力,實則是精神空虛,亦如上所說,失去了對生活的滿足感。

“人生永遠無法跟著計劃進行。”

“沒有計劃就不會出錯。”

父親的這段話令我印象深刻,同時也暗示了結局裡,他終究是拔刀殺了富人家的男主人,回到了那個地下室裡,回到了暗無天日的空間。

雖是在一種消極語境裡緩緩道出的話,卻讓我有了些人生的體悟。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不是計劃不好,而是大多計劃都會與結果產生差異,從而帶來慌亂、帶來失落、帶來不滿;而順其自然地生活,悉心解決面前每一個小問題時,人生會踏實許多。

即使沒有“走一步,是一步”的心態,站在大的框架裡讓自己的拳腳有空間伸縮,總比活在計劃裡、最終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要好得多。

人生之所以叫作人生,“life”之所以可以譯為“生命,生活”,是在告訴我們人需要“生活”,頭破血流的生存也要有懂得釋懷的一天。

結語

《寄生蟲》不是在刻意諷刺某種生活方式,而是在敘述著“生活有一面是這樣”,它更像一種警示,刺開階級與氣味,刺開金錢與人,提醒人們保持清醒,也保有對生活的滿足,去找到點滴的幸福。

藝術只是故事,給不了我們答案,真正的生存之門有待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