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這些中小微企業,太不讓國家省心了

由 路財主在這裡 發表于 寵物2021-08-18
簡介根據央行的說法,本次降準之後,可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這意思就是說,因為降準向社會釋放了長期資金1萬億元,所以中小微企業的應對大宗商品上漲、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就會減輕

個體經營是什麼意思

降準了!

就在證券市場收盤之後,中國人民銀行發出新聞公告,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這些中小微企業,太不讓國家省心了

以往每次的準備金率下調,都是央行自己發個新聞公告,但這次卻有點不尋常,因為降準的事兒,已經由“國常會”提前兩天告知公眾了。

7月7日的國常會提出: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援,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哎,中國的中小微企業,也太不讓國家省心了!

最近幾年來,無論在什麼場合,幾乎每一次國家金融政策變動,政府都要反覆強調,是為了中小微企業,而不是為了大型企業,不是為了地方政府,更不是為了那些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超大型壟斷央企……

包括這一次的存款準備金率普降,在央行釋出的新聞公告裡明確說了:

“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支援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

你看,雖然是所有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普降,但央行還是明確說了,這都是為了中小微企業!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什麼企業叫做“中小微企業”。

2017年,國家統計局印發了一份通知,叫做《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其主要思路,就是從企業的營業收入、從業人員數量、資產總額這三個方面著手,對各行各業的企業規模,進行“大、中、小、微”的劃分,具體劃分標準見下表(從業人員或營業收入超過表格中界定標準的,即為“大型企業”)。

這些中小微企業,太不讓國家省心了

看了這個表格,我們馬上就應該明白,國家所謂的“中小微企業”,基本都是那些不涉及國計民生的不關鍵行業的中小企業,他們所從事的行業,都是市場競爭充分而又激烈,掙錢困難而且必須隨時面對市場風險的行業……

對於整個國民經濟來說,中小微企業,就相當於身體上一個個的毛細血管,將所有的養分、水分輸送到其該去的地方,身體遇到危險(市場風險),區域性的一些毛細血管很可能會發生堵塞、壞死甚至是被切除的情況,但只要不影響整個身體血液的流動,對於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當身體恢復正常的時候,很多的毛細血管是可以再生和重新疏通的……

這麼來看的話,除非整個身體各個部位的毛細血管一起堵塞或者壞死,按道理來說,中小微企業是不需要國家操心太多的,他們獨自做出經營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獨自承受市場風險,經營好了賺錢,經營不好賠錢,甚至破產倒閉,都很正常。

簡單來說,中小微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在市場風險中生存和打拼,透過一部分個體的風險承擔,消除整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

如果有人試圖消除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風險,那很可能意味著整體經濟的災難性風險。

拿大家都很熟悉的餐飲業來說。

根據有關資料,2019年中國餐飲市場總規模高達4。6萬億元,看起來規模龐大,但,95%以上的餐飲企業,均為中小微企業,甚至很多都是個體工商戶。

2019年全年,全國共有營業的餐飲門店912萬家,2020年,新開店數251萬家,但與此同時,有356萬家餐飲門店關門倒閉,2020年營業的餐飲店數目,反而是縮減了的。

這正是小微企業很典型的特點,高波動、高風險、競爭激烈、經營利潤差別極大,一旦遭遇市場的風吹草動,很多中小微企業就容易陷入破產關門的境地。

特別是,餐飲店是最容易受到原材料漲價影響的一個行業,包括糧食、蔬菜、肉蛋奶,水電煤氣乃至房租漲價了,這都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生存困難……

如果,到了這個時候,為了化解風險,需要國家出臺各種關愛、呵護小微企業的政策,避免餐飲企業破產,那最後,很可能是所有的餐飲店,飯菜做好做壞一個樣,服務好壞一個樣,這不又回到了吃大鍋飯的時代麼?

這樣一來,整個餐飲行業怎麼會有今天這樣的活力,咱普通老百姓外出就餐,能像今天這麼“自由選擇”麼?

不否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降低利率,對於個別特別依賴貸款的企業(正常情況下,能夠從銀行得到大筆貸款的餐飲企業,基本和中小微企業扯不上邊),可能會有那麼點用處,但,對於整個餐飲行業、對於99%以上的小微餐飲企業,恐怕都不會有什麼用。

這些中小微企業,太不讓國家省心了

最讓人感覺迷惑的邏輯,是央行宣告中,關於降準與大宗商品上漲、小微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之間的關係。

根據央行的說法,本次降準之後,可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這意思就是說,因為降準向社會釋放了長期資金1萬億元,所以中小微企業的應對大宗商品上漲、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就會減輕……

按道理說,社會上的錢多了,應該是,漲價的商品,更會漲價吧?如果大宗商品進一步漲價,那麼,任何一家中小微企業,只要沒有從這1萬億元資金中分到一筆羹,他們的經營成本,上升得只會更嚴重吧?

除非,向罪惡的美國學習,把這1萬億元,精準定向直接發給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唯有如此,才能改善這些中小企業的成本上升。

但,這樣做的問題就更大了,憑什麼這些企業得到錢,那些經營穩健,的中小微企業豈不是處於被歧視的地步?拿剛才提到的餐飲企業做例子,難道,我們應該給那些經營不善,大家不願意去吃飯的餐飲企業發錢,就因為他們“成本上升、經營困難”?

當然,我們國家的制度比較先進,不採取美國那種直接給企業發錢的錯誤方式,我們有自己的經濟邏輯。

前兩年,為了中小微企業,我們搞供給側改革,漲價去庫存;

現在,為了中小微企業,幫助他們應對原材料漲價,降準去成本。

問題就進一步來了,有哪些企業,能夠從這降準的1萬億元資金釋放中分到一筆羹呢?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信貸體系中,信用基本集中在與政府有關的企業上,國有企業、大型央企、大型民企是中國金融機構貸款發放和債券發行的主力,普通的中小微企業(根據統計局定義的標準),想要在市場上發行債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們得到資金的途徑,要麼是自己以往的積累,要麼來自民間借貸,而銀行貸款,可能只能排第3位……

不僅如此,傳統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為了資產安全,對於中小微企業的貸款,要麼,要用土地或廠房來做抵押,要麼,必須有相關的企業經營資金流水和繳稅證明,純粹靠信用貸款,在中國的小微企業當中,無論額度還是數量,都不屬於普遍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降準這種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與中小微企業經營,關係不會太大。

本次降準是針對所有金融機構的普降,降準所釋放的長期資金,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說,大型國企、大型央企和大型民企都更有可能從中分到一筆羹,而中小微企業,除非有額外的政策來定向調節,否則,在得到資金方面,大機率還是偏弱勢的——即便是那些能得到資金的中小微企業,也很可能與他們長期的銀行關係維護有關,而不是他們本身經營得更好。

簡單來說,降準釋放的資金,除非有額外政策加持,否則中小微企業是吃不到什麼肉的。

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本來也不需要貨幣政策的關愛和呵護。

涉及國計民生的壟斷行業,國家根本就不允許中小微企業進入,所以,市場上一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其本身就是市場激烈競爭的一部分,是市場風險的一部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甚至於破產倒閉,這都是正常的市場更新和出清的一部分。

政府和央行的作用,是在市場上充當裁判員,將企業經營規則明確化,讓市場來檢驗和淘汰相應的企業。如果說,因為原材料價格上升,就需要國家出臺貨幣政策,避免部分企業破產倒閉,這對於整個中小微企業來說,絕不意味著關愛和呵護,而是在放大市場風險。

比方說,現在中國有很多經營自媒體的小微企業,不知道違反了什麼規定,動輒涉及到封號問題,許多嚴肅的自媒體小微企業都朝不保夕,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小微企業並不需要什麼國家政策調整,只需要把封號規則明確化,自然就可以正常生存發展……

至於國家的貨幣政策調整,降準降息,可能是整個國民經濟需要,也可能是大型企業的債務緩解需要(中國絕大部分債務都在大型企業身上),也可能是地方政府財政穩固需要(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但對於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來說,並不需要這樣額外的關愛與呵護。

這些中小微企業,本來應該讓國家更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