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由 自然使者 發表于 寵物2021-08-19
簡介本文雖提到了一些毒蛇與無毒蛇的形態簡明區分方法,但還是希望大家在野外與蛇類狹路相逢時,如果無法確切判斷蛇的種類就不要靠得過近進行拍照、記錄甚至玩弄,近幾年在野外掉以輕心與看似“溫順”的毒蛇親密接觸從而導致的咬傷案例屢見不鮮,血淋淋的案例都是

樹棲蛇和一般蛇有什麼區別

文:王聿凡、蔣珂、喬梓宸

圖:王聿凡、朱英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我從小就對節氣裡的“驚蟄”特別感興趣,這一天所有冬眠的動物都將結束冬眠紛紛出巢(其實並沒有)。實則對於在華東的浙江來說,三月天還略有冷意,真正的“驚蟄”通常要比節氣驚蟄晚半月左右。

毒蛇是讓人擔心的,但有毒蛇類在浙江所有蛇類中僅僅佔了30%,毒液真正對人能產生傷害的僅有16%(且還包含了3種海蛇,幾乎不可能碰到),所以你能碰到的毒蛇的機率非常小,但如何在野外快速簡單識別是一重要技能。雖然說的是浙江毒蛇,其實可以參考到華東大部分地區。

我來介紹下浙江所分佈毒蛇的快速辨認法,以及和浙江省內易混淆的物種做個對比。都是個人經驗,簡單明瞭,希望有所幫助。

首先要說明幾個點:

1。三角形頭不一定是毒蛇,圓形頭也不一定是無毒蛇。要明確就得認到種。

2。毒蛇的毒液是不一樣的,不是每種都會致傷致命,只要處理得當幾乎不會發生危險。

3。蛇不會主動攻擊人,不要故意挑釁或讓它感到受威脅。

本篇先說說——蝰科Viperidae的成員

1 白頭蝰Azemiops feae

極其罕見,長相奇特的蛇。突兀的淺色腦袋太有識別度,不會與其他蛇混淆。性格溫順不暴躁。

習性:夜行性,多在春秋兩季活動,主要行動在地面。

鑑別特徵:淺色腦袋。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注:有學者依據形態差異(主要是頭背部的顏色為白色或黑色)將中國原有的“白頭蝰”分為兩個物種,即白頭蝰(或稱白頭緬蝰)Azemiops kharina和黑頭蝰(或稱黑頭緬蝰)Azemiops feae。但初步的分子系統學研究並不支援這樣的劃分,而支援兩者為同一物種。因此我們在這裡仍使用其原有的名稱“白頭蝰Azemiops feae”。中國分佈的白頭蝰除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外,頭背部均為白色為主。

2 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

尖吻蝮還有一個名字更為人所知——五步蛇。當然不是隻走五步這麼誇張,但強烈的毒性和巨大的排毒量造成不少傷殘事故使它“臭名昭著”。及時的處理和就醫,一般都可痊癒。性格暴躁,體型巨大。

習性:夜行性,喜在溪流附近,主要地面活動。

鑑別特徵:大體型,黑色三角形斑,翹起的吻端。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3 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

應該是浙江導致蛇傷最多的蛇類了。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重疊;極好的偽裝;不愛動的性格;巨大的數量。性格相對平穩。易於頸稜蛇Macropisthodon rudis(偽蝮蛇)相混淆。

習性:夜行性,愛生活在平原或丘陵的田地中,主要地面活動會游泳潛水,平時盤踞不動,當人靠太近時無預兆發起攻擊。

鑑別特徵:

短尾蝮(有毒)

:粗短的身形,眼後方有白眉,不封閉的圓形斑,有頰窩。

頸稜蛇(無毒)

:寬扁的體型,無白眉,封閉的不規則斑,無頰窩。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4 臺灣烙鐵頭Ovophis makazayazaya

浙江蝰科物種中的顏值擔當,當然也極其罕見,主要地面活動。性格暴躁。

習性:夜行性。分佈在浙南、浙西的高海拔山區。

鑑別特徵:顏值高(看下圖);明顯粗短。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注:浙江省原記錄的該物種為“山烙鐵頭Ovophis monticola(山烙鐵頭華東亞種O。 m。 orientalis)”。有學者依據分子系統學研究結果將山烙鐵頭進行劃分,其中浙江省分佈的物種被改為臺灣烙鐵頭Ovophis makazayazaya(模式產地在我國臺灣)。

5 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省內極其常見且危險的蛇類,毒性不大但極具攻擊性。與遊蛇科的微毒(比蚊子咬一口稍稍嚴重一點)後溝牙毒蛇——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非常相似。

習性:夜行性。適應從平原到山地,村莊至森林,地面與樹上,各種生境都有它。

鑑別特徵:

原矛頭蝮

:頭部三角形 ,吻端尖,頭頂為小而密集的粒鱗,有頰窩。

絞花林蛇

:頭部梯形,吻端平,頭頂9枚大鱗,無頰窩,體型更細長。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6 角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

一種極為罕見的小型毒蛇,目前僅在臺州仙居境內被發現。

習性:夜行性,依賴大型石灰岩火山岩的地帶。

鑑別特徵:眼上方有鱗片延伸形成的角狀物。與灰色系的絞花林蛇略相似。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7 福建竹葉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又叫焦尾巴(請看圖)。太過常見,可你卻不一定注意到,一襲青紗在樹葉間是最好的偽裝。

習性:夜行性,偏樹棲,出沒於溪流兩側的岩石、灌木。

鑑別特徵:浙江有三種主體顏色為綠色的蛇,分別是福建竹葉青T。 stejnegeri、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灰腹綠錦蛇Gonyosoma frenatum。後兩者均無毒,也偏樹棲。

福建竹葉青(有毒)

:頭頸區分明細,頭大呈三角形,有側線(紅白或白),紅尾巴,有頰窩。

翠青蛇(無毒)

:通身綠色,尾巴不紅,無側線,頭頸區分不明顯,無頰窩。

灰腹綠錦蛇(無毒)

:通身綠色,頭部有黑紋,無紅尾巴,無頰窩。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在浙江,如何辨別這裡的毒蛇

注:有學者主要依據分子系統發育和半陰莖形態研究,對竹葉青屬Trimeresurus進行了細分,其中福建竹葉青被歸入新建立的“綠蝮屬Viridovipera”,但該劃分還存在爭議。因此,我們在這裡還是使用“竹葉青屬Trimeresurus”。

本文雖提到了一些毒蛇與無毒蛇的形態簡明區分方法,但還是希望大家在野外與蛇類狹路相逢時,如果無法確切判斷蛇的種類就不要靠得過近進行拍照、記錄甚至玩弄,近幾年在野外掉以輕心與看似“溫順”的毒蛇親密接觸從而導致的咬傷案例屢見不鮮,血淋淋的案例都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前車之鑑。對大自然,我們應永懷一顆敬畏的心,不去打擾甚至破壞動物的生活是對雙方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