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劉素萍:怎麼形容知了的叫聲| 《怎麼形容知了的叫聲》| 優秀作文選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寵物2021-05-11
簡介文 | 劉素萍童年時的夏天,放學後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摸爬叉”(山東方言,學名叫蟬)

怎麼形容知了的叫聲

文 | 劉素萍

童年時的夏天,放學後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摸爬叉”(山東方言,學名叫蟬)。每當夕陽西下,我便拿著小鏟子、罐頭瓶,在樹林裡尋覓,也就是“摸爬叉”。看見地上有不規則的小洞洞,用手指尖輕輕摳摳,看見裡面有個爬叉頭。我趕緊找個東西蓋上,唯恐它跑了。用鏟子在旁邊小心翼翼地挖,挖出來後如獲至寶地放進罐頭瓶裡。天漸漸暗了下來,夜幕下爬叉們陸續爬出洞口向樹上爬去,我就可以直接去樹上摸了。有時運氣好,一晚上能收穫百十個。回家後一般都會放在水裡養著,有時候會撒點鹽進去,母親說這樣能讓爬叉把肚子裡的泥吐乾淨。第二天早上,母親會用油在鍋裡煎一下,煎到兩面金黃就可以吃了。我來不及拿筷子,連忙用手捏著送進嘴裡咀嚼,頓感滿口酥香。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對我來說這就是人間至極美味了。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爬叉並沒有從我家的餐桌上消失。每到夏天,老家的三弟與弟媳,仍然會“摸爬叉”。但他們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連同“收購”的鄰居家的爬叉(一個一塊錢左右)一併給我送到城裡來,每次都好幾百個,我很感動。

我用開水焯一下,涼透後用塑膠袋裝好(五十個左右一袋),然後冷凍在冰箱裡,從夏天吃到秋天,再從秋天吃到冬天,有時年夜飯裡也會有一盤炸金蟬。如今,市場上賣金蟬的很多,大多都是人工養殖,因為生長週期短,吃起來已經沒有了“蟬”味。如果遇到自然生長的還是會買一些,因為那是忘不掉的童年味道。

夏日蟬鳴

蟬要先在地下待上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依靠吸取樹根的汁液一點點長大。然後在一個晚上悄悄地爬到樹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然後,期待太陽昇起的那一刻,就可以飛向天空,衝向自由了。這就叫金蟬定律。

馬雲把金蟬定律概括為:“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成功需要厚積薄發,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堅持,堅持,再堅持,直到最後成功的那一刻。

由於蟬皮可入藥,有疏散風熱、息風止痙、鎮靜等作用,當年供銷社收購蟬皮。於是,星期天或暑假,我就舉著個竹竿去找蟬皮,然後去收購站賣掉。雖然那時很便宜,好幾個蟬皮也賣不了幾分錢,但積少成多,我就有了最初的“小金庫”。

小時候家裡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乘涼一般是在院子裡的樹蔭下。午間最熱,而蟬叫的卻更歡。我躺在涼蓆上看藍天白雲,只感暑氣,只聞蟬鳴。那時候還不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傍晚,母親手搖蒲扇,輕輕地為我驅趕熱氣與蚊蟲,我則枕著蟬鳴進入了夢鄉。

鳴叫的是雄蟬,它的發聲器在腹肌部,像蒙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雄蟬每天唱個不停,是為了引誘雌蟬來交配。雌蟬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聲,是“啞巴蟬”。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蟬蛻於汙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蟬在最後脫殼成為蟲之前,一直生活在汙泥濁水中,等脫殼化為蟬時,飛到高高的樹上,只飲露水,可謂出汙泥而不染。蟬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的高潔的品格。

唐代詩人李商隱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他以蟬自喻,寫出了:“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在,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的詩句,託物詠懷,表達了自己做幕僚的苦惱。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最響亮最熱鬧的聲音就是蟬鳴了。一般六月開始鳴叫,七八月份最盛,三伏天中午叫的最歡,天氣越熱聲音越洪亮,一直叫到九月。在連綿細雨中,蟬鳴也就慢慢消失了。

蟬鳴,是隻屬於夏日的風物。

2020年7月24日發表在《民主協商報》

夏日蟬鳴

作者簡介:劉素萍,筆名泉魂江韻。文章見於《知音》《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事》《少年月刊》《博愛》《生命時報》《齊魯晚報》《武漢晚報》等多家報刊雜誌及《金融作協》《山東金融文學》《揚州拾味》等多家公眾號。微訊號:sdlsp0909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