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太陽魚入侵四川,吃光噻?還真不容易吃光噻!

由 央廣網 發表于 寵物2021-10-11
簡介如果環境適宜、水溫合適,再加上太陽魚強大的繁衍能力,有可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事件的發生

太陽魚為什麼不能吃

央廣網北京6月8日訊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最近,一位成都的垂釣愛好者在當地的一個水庫釣到了太陽魚。不光數量多,個頭也不小。此後,很多垂釣愛好者們表示:在四川多地如白龍湖、黑龍潭等水庫都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跡。

太陽魚是什麼魚?多地發現其身影,是否證明它已“成災”?僅靠吃,能不能有效控制其數量?

在日本引發生態災難的魚

太陽魚,原產於美國南部以及墨西哥北部,是一種淡水魚。它的體長可達24-40釐米,擁有華麗的色彩以及好看的各種斑紋。眼睛後端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是它明顯的標誌。太陽魚好養,而且能吃,經常以食用魚的身份出現。

太陽魚在1987年被引入我國內陸養殖,因其肉質細嫩鮮美堪比鱸魚,屬於中高檔魚鮮,目前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已實現大規模養殖。

太陽魚曾在日本氾濫,引發生態災難。1960年,時為皇太子的日本明仁天皇訪問美國時收到太陽魚作為禮物,回國後便送給日本漁業研究所進行養殖,沒成想卻引發了一場生態災難。到2000年左右,太陽魚飛速繁殖,已遍佈日本的湖泊、河流,還佔據了東京皇宮護城河,嚴重搶佔當地魚群的生存空間,甚至還將日本其它一些珍貴的魚類逼上了絕路。

有了前車之鑑,太陽魚在我國的“發展”不得不重視起來。

還沒達到“成災”級

太陽魚貪吃、兇猛,成熟快、繁殖能力強,“打遍淡水無敵手”。它的生存溫度範圍很大,從1-38℃都能適應。這種極強的適應能力,讓很多人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氾濫成災?

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杜軍表示,由於太陽魚適宜在溫水裡生存,自然河道冬天水溫低,太陽魚在自然水域不可能大規模生存。目前還未成災,但是風險不得不提防。

太陽魚對生態最直觀的影響是在它們出現的水域中,白條魚、麥穗魚的數量驟減。此外,這種偏肉食性的雜食魚類還會對其它小魚或者是正在孵化的卵產生較大威脅,它們的“入侵”破壞了原本的食物鏈,並佔用了水域裡“土著”魚群的生存空間。

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已進入長江10年禁漁期。休漁期間這種魚群會大爆發嗎?杜軍表示,有一定可能性。如果環境適宜、水溫合適,再加上太陽魚強大的繁衍能力,有可能導致外來物種入侵事件的發生。

如何應對?靠吃?

對此,我們該如何應對?光靠吃,可以解決問題嗎?杜軍表示,吃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專業的捕撈隊進行針對性捕撈才能控制數量。

外來物種的傳入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人為引進;二是隨交通工具或者國際遊客帶入;三是自然擴散。排除自然因素,守好國門,無疑是實現國門生物安全的有力屏障。

海關總署官網顯示,今年一季度海關在郵件、快件、旅客攜帶物渠道截獲外來物種710種、1749批次,平均每天截獲約190種次有害生物。

雖然資料顯示海關截獲外來物種次數大幅增加,有效維護了國門生物安全,但非法引入外來物種的情況依然嚴峻。生態環境部此前釋出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當前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一系列數字背後蘊藏的危險隱患是:破壞生態平衡、汙染生態環境、危害人類健康、侵害生物安全。

把一些物種攔在國門外最好。如果已經進入國內,也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入侵物種。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勁碩表示,最終的評判標準要看其是否造成了經濟影響,或是對當地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造成直接危害。

儘管目前太陽魚在我國還未構成較大威脅,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在我們關心這種魚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的同時,更要關注身邊物種和環境的變化。

監製:郭靜

記者:楊揚 李默

編輯:畢利偉 彭毓姬 楊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