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血液檢測可預測肺癌復發風險 吳一龍教授團隊釋出肺癌MRD權威研究成果

由 南方醫Plus 發表于 寵物2023-01-30
簡介該研究經過前後4年的時間入組了261例經過手術根治性切除後的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現MRD陰性者腫瘤復發風險極低,可被認為是潛在治癒人群,無需進行輔助治療,這對肺癌術後精準治療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mrd檢測是什麼意思

如何精準辨別肺癌復發高風險人群,進一步最佳化治療策略?由國際著名腫瘤學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牽頭設計開展的早中期肺癌MRD研究最新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12日在國際癌症研究的頂級期刊《Cancer Discovery》(影響因子39。397分)雜誌發表,初步回答了這個問題。

血液檢測可預測肺癌復發風險 吳一龍教授團隊釋出肺癌MRD權威研究成果

吳一龍教授團隊在頂級期刊《Cancer Discovery》發表肺癌MRD最新研究成果。

MRD即分子殘留病灶,透過檢測血液中微小的腫瘤DNA資訊,用以預測腫瘤復發的可能性。該研究經過前後4年的時間入組了261例經過手術根治性切除後的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現MRD陰性者腫瘤復發風險極低,可被認為是潛在治癒人群,無需進行輔助治療,這對肺癌術後精準治療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MRD監測肺癌復發風險

吳一龍教授介紹,早期肺癌中,部分患者是有機會治癒的,越早期的患者預後越好。近年來,靶向治療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生存期,但相當一部分患者還是存在腫瘤復發。

如何精確區分哪些肺癌患者有復發轉移的風險?吳一龍教授團隊透過該項前瞻性臨床研究,論證ctDNA-MRD檢測方式輔助肺癌術後診療的可行性。

據介紹,MRD即分子殘留病灶或者微小殘留病灶,透過外周血進行高深度檢測,發現其中癌來源的分子突變訊號。研究共入組261例I-III期(最大徑≥2cm)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過根治性切除術後進行動態外周血ctDNA-MRD監測。

從理論上而言,MRD陽性代表患者體內仍存有腫瘤,MRD陰性代表患者體內沒有腫瘤殘留或者說腫瘤負荷極低。研究顯示,若患者術後一直保持MRD陰性,僅有3。2%的機率發生復發轉移,復發風險極低,可被認為是潛在已治癒人群。若患者術後出現MRD陽性,其後續出現疾病復發的機率高達90%左右。

吳一龍教授表示,MRD監測有效預測了哪些肺癌患者會出現疾病復發,哪些患者已經治癒,而且,對不同分期的肺癌同樣適用。研究資料還進一步證實,MRD陽性人群可以從輔助治療中獲益,而MRD陰性人群接受輔助治療並沒有生存獲益,據此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化療。這對肺癌術後精準輔助治療決策有重要價值。

復發高峰為術後18個月

吳一龍教授介紹,MRD的概念最早是從血液腫瘤得到的啟發,尤其是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當血液中檢測不到MRD,即意味著治癒。MRD這個概念能否用到實體瘤?團隊從4年前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2021年3月,“第18屆中國肺癌高峰論壇”達成“肺癌MRD的檢測和臨床應用共識”,確立了MRD檢測的技術標準。在這項研究中,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團隊收集了入組的261例患者術前血、術中組織以及動態術後血,前後進行了913個血液樣本的檢測,對MRD監測結果與患者疾病復發情況進行對應分析,首次定義了肺癌術後潛在治癒人群。

對於復發風險比較高的II-III期肺癌,分析發現患者MRD轉陽或者復發的高峰出現在術後18個月左右。隨後復發風險逐漸降低,持續陰性的患者有可能代表接近治癒的人群。

將應用於更多癌症檢測

據瞭解,MRD監測需要患者在術後每3-6個月複查,跟隨患者影像學複診同步進行,隨診2年。“這個研究我們將繼續隨訪至5年,明確找到能治癒的病人。”吳一龍教授表示。

根據臨床研究測算,相對於常規影像學檢查,MRD監測大致可提前3-4個月發現外周血腫瘤訊號,從而預測疾病復發。廣東省肺癌研究所肺二科主任楊學寧教授表示,根據研究初步結果,MRD陰性患者將獲得治癒腫瘤的信心,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治療。對於MRD陽性病人,接下來將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明確這類人群進行何種治療獲益最大,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生存。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周清教授指出,此次研究把早期肺癌不需要過度治療的病人和真正需要治療的病人區分出來,給中晚期肺癌的臨床診療也帶來了啟示。研究團隊目前已設計了針對中晚期肺癌的兩項MRD相關研究,也將陸續啟動。

吳一龍表示,MRD檢測操作簡單,適合在臨床推廣,有望成為輔助肺癌精準診療的重要檢測手段。目前在結直腸癌、膀胱癌等其他癌症,也已經發現了MRD監測的價值,預估70%左右的癌症可以用到這個檢測方法。

【記者】 江玲

【通訊員】 張藍溪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