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由 網際網路那些事 發表于 寵物2023-02-02
簡介上市12年間,愛爾眼科旗下醫療機構的數目增加了600餘家,平均一週就有一家掛“愛爾眼科”招牌的新醫院營業,無論是醫生數量還是網路佈局,愛爾眼科均在整體行業遙遙領先

魚得了白內障怎麼治療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武漢愛爾眼科副院長王勇一顆懸了2年的心,終於落下了。

自2020年底一場醫療糾紛事故後,當事人艾芬便透過微博賬號@急診科向日葵艾芬釋出資訊質疑愛爾眼科的醫療流程,一度導致股價大跌,愛爾眼科也被籠罩在“醫療事故”的陰影下。

近日,武漢愛爾眼科副院長王勇訴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名譽權糾紛一案,宣佈一審判決結果,被告艾芬敗訴,不僅被法院要求刪除涉案微博、60天置頂道歉宣告外,還被判賠王勇精神損害撫慰金、公證費。

目前,艾芬在微博迴應稱會繼續準備上訴,同時希望王勇二審時可以不再向法院遞交“不公開庭審”的申請。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截止目前,艾芬本人的粉絲數為205。9萬,為熱門健康醫療博主,微博條數共計2592條,其中近90%的內容均與愛爾眼科有關。

其中不乏有她本人集結同樣遭到醫療事故的“同僚”共同發聲,評論區一片“支援良心醫生勇敢維權”的光景,2年戰鬥下來,艾芬儼然成為一名稱職的“網路人民英雄”。

但此次敗訴,不得不讓人陷入對艾芬深深的懷疑,若愛爾眼科打了個翻身仗,恐怕艾芬又會有什麼新動作,愛爾並不能掉以輕心。

01。愛爾“自作自受”?

據艾芬描述,自己於2020年底至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事發後艾芬發文質疑其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環節不符合醫療規範。

1月4日,愛爾眼科釋出公告稱艾芬的視網膜脫落與手術完全無關,當天愛爾眼科的股價大跌8。91%,市值相比於前一個交易日縮水275億元。

讓市場出現如此大的反應,原因是愛爾眼科僅透過公司微博、微信公眾號釋出迴應爭議,有違上市公司對資訊披露的要求。

準確的說,艾芬的眼睛幾近失明,確實是愛爾眼科醫療失誤所致。

而這輿論沸沸揚揚的背後,是愛爾眼科無比激進的擴張方法和醫療事故頻發的現實。

在搜尋引擎上搜索“愛爾眼科”,最先跳出來的聯想詞條竟然是“愛爾眼科害了多少人”,而關鍵詞“愛爾眼科投訴”的結果超過770萬個,愛爾眼科涉及的法律訴訟高達1046條。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另外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愛爾眼科及其下屬醫院28次被罰。

其中包括病歷書寫不規範、使用過期醫療器械、價格違法、超物價標準收費等事項。

其中武漢是愛爾眼科醫患糾紛的重災地,曾先後收到6次訴訟,此外還有29起訴訟發生在二線城市及以外,另外在春雨醫生整理的一份《“莆田系”民營醫院名單大揭秘》中,愛爾眼科赫然在列。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走莆田的承包之路,註定會埋下風險的種子。

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在一場大病住院過程中,無意間發現有人靠著承包上海第六醫院的眼科賺了大錢,於是他傾盡3萬元積蓄,以“院中院”的方式,承包了長沙市第三醫院的眼科科室。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美名曰與公立醫院合作,實則在公立醫院中設立營利性醫療實體,自負盈虧,雙方獲利。

直至“院中院”遭受打擊,陳邦迅速轉型專科醫院,隨後他為整個行業示範了一整套完美的擴張策略:透過資本市場運作、不斷做大市值、股票套現、加速擴張、高薪挖人、營造口碑。

上市12年間,愛爾眼科旗下醫療機構的數目增加了600餘家,平均一週就有一家掛“愛爾眼科”招牌的新醫院營業,無論是醫生數量還是網路佈局,愛爾眼科均在整體行業遙遙領先。

截至2019年末,愛爾眼科已有境內醫院105家,門診部65家;併購基金旗下醫院275家,門診部37家,2020年又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將30家醫院收入囊中。

不斷地收購,使得愛爾眼科的期末商譽餘額較年初增長56。41%,更使得愛爾眼科在短時間內坐上了眼科龍頭的位置。

風險越大機會越多,愛爾算是“賭”贏了。

02。愛爾的好日子會長久嗎?

儘管數量取勝,但愛爾的未來不一定順風順水。

2011年至今,中國的眼科專科醫院數量增長較為明顯,其中民營眼科專科醫院的數量期間複合增速高達17。52%,而最大的民營眼科專科醫院,正是早早於2009年登陸A股的愛爾眼科。

幾近長達12年的時間,愛爾眼科都穩坐A股唯一眼科醫院寶座,並靠著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的優勢四處擴張,建立起自己的“眼科帝國”。

甚至,愛爾眼科還是個隱藏的地產大佬,2017年樂視被傳出轉讓時,愛爾眼科被列為潛在重要接盤物件,陳邦旗下專做投資生意的7家子公司中,4家都涉及房地產。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用買醫院多出來的“閒錢”,投資投資房地產,愛爾的日子過的不要太舒服。

不過這獨享蛋糕的局面,在2022年發生了鉅變。

2022年3月,何氏眼科登陸創業板;同年7月普瑞眼科成功上市;11月,華夏眼科成功敲鐘。

從規模上來講,三家企業還不足以對愛爾眼科造成威脅,但與愛爾眼科相同的是,三家所募集的資金普遍用於醫院或視光中心的新建、擴建上,總體發展目的一致。

眼科賽道大有作為,行業競爭也肉眼可見的激烈,要說三家“新銳”誰是愛爾的最大威脅,當屬市值400億的華夏眼科。

被醫療事故纏身2年,前湖南首富“眼科帝國”終勝訴,當事人崩了

上市前3年,華夏的財務報表非常好看:毛利率從2019年的40。22%上升至2021年的46。04%,幾近與愛爾持平,另外淨利潤也同樣從2019年的7。43%上升至2021年的14。80%。

眼科行業具有三大壁壘:人才壁壘、聲譽壁壘、規模壁壘。

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需要培養5-10年的時間,傳統強勢眼科醫院通常會建立臨床、研究、教學一體化的人才輸送平臺,。

相比之下,華夏眼科擁有人才的絕對優勢:不僅建成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下屬醫院還與廈門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均簽訂協議,且聯合了各大院校設立了眼科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面對明顯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愛爾眼科再大手筆擬收購西安愛爾、泉州愛爾等26家醫院部分股權。

碰巧的是,受口罩因素影響,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大企業反倒可以藉機擴張,愛爾再搶佔先機。

不過當下眼科四大家誰能笑到最後還說不定,當前行業空間還未觸及天花板,未來幾年眼科行業將迎來不可避免的一場廝殺。

目前愛爾眼科參與的7家基金公司參與融資併購,2015年以來愛爾已經與收購基金合作建立了30多家地級市醫院,儘管資本向私立醫院擴張是正常的,但資本也應發揮出正向的作用。

企業更應靠技術的力量去提升醫療服務的總體效率,單靠資本運作支撐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的增長的。

希望愛爾眼科不會忘掉自己的初心,讓利潤成為衡量醫院成績的唯一指標。

參考:

愛爾眼科醫療事故(一夜暴跌275億)——金錯刀頻道

眼科醫院“白刃戰”,愛爾眼科不再稀缺——英財商業

醫療風波後,愛爾眼科反創新高?——介面新聞

3000億愛爾眼科風波:上市後開了600餘家醫院,醫療事故數十起——中訪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