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環保】聽說八九米外要建12米高的垃圾站,順四條37號院居民急了

由 趣味社會學 發表于 攝影2021-06-05
簡介其實,不僅本次報道中的垃圾站,還有焚燒廠、汙水處理廠等設施在建設過程中都面臨一個問題:儘管這些都是服務於區域內廣大民眾的、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但由於居民擔心這些設施對身體健康、居住環境、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往往會產生“建設可以,但別

如何減少鄰避效應

相關報道

聽說八九米外要建12米高的垃圾站,順四條37號院居民急了

垃圾站真的這麼可怕嗎

“垃圾站是要建設,但不能緊挨著我家門口,移到別處去建不行嗎?”規劃師對垃圾站選址的技術指標等做出解釋、澄清誤會後,居民的反對聲音卻依然很高。本次報道的順四條37號院旁邊規劃垃圾站的問題,就是鄰避效應的一個典型案例。

【環保】聽說八九米外要建12米高的垃圾站,順四條37號院居民急了

就是這座緊挨著居民樓的二層建築被規劃為垃圾站。

【環保】聽說八九米外要建12米高的垃圾站,順四條37號院居民急了

規劃建設的垃圾站用地與居民樓最近只有八九米。

其實,不僅本次報道中的垃圾站,還有焚燒廠、汙水處理廠等設施在建設過程中都面臨一個問題:儘管這些都是服務於區域內廣大民眾的、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但由於居民擔心這些設施對身體健康、居住環境、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往往會產生“建設可以,但別挨著我家建”“憑什麼由我們承擔應該整個區域承擔的後果”的心理,甚至採取強烈的、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行為,這就是鄰避效應。

其實,鄰避效應本質上是理性經濟人與非理性社會人糾結的結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公眾權利意識的提升,這種情況難以避免。公眾有此類心情也是人之常情。

而打消公眾的疑慮,需要一個上下充分溝通與交流的過程。換句話說,公共決策不但要考慮到目的正當性,也應該顧及公眾的感受,透過順暢的溝通和資訊的公開來取得理解與支援。

此次本報持續關注順四條37號院垃圾站的規劃建設,並嘗試推動問題解決,正是在努力尋求一種破解鄰避效應的可行方案。在本報推動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居民坐在一起,面對面誠懇地交流溝通,經過工作人員的充分解釋,居民們明白了垃圾站建設的必要性,消除了對立情緒;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透過溝通,聽取了最真實的意見,提高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僅尋求“正確解”,更尋求“最優解”,真正做到化解矛盾、推動工作,既讓居民滿意,又落實了垃圾站的建設。

【環保】聽說八九米外要建12米高的垃圾站,順四條37號院居民急了

規劃垃圾站選址的對面有一座幼兒園。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案例還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即關係群眾利益的民生工程,別再只是政府部門大包大攬,而要讓涉及的居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共同參與進來,多元共治,形成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如果讓居民扮演旁觀者角色,通常他會是一個批評者,但如果他成為了參與者,就可以轉換成監督者或建設者,“鄰避效應”也在大家的有效參與中順暢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