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由 小東名人 發表于 攝影2021-06-26
簡介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筆法筆墨是中國畫的最大特色,從廣義上講筆墨指利用筆墨達到的效果,諸如色彩、章法、意境、品位等都要透過筆墨來實現

國畫上色彩怎麼保持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筆法

筆墨是中國畫的最大特色,從廣義上講筆墨指利用筆墨達到的效果,諸如色彩、章法、意境、品位等都要透過筆墨來實現;從狹義上講,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這裡我們先說說筆法。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中國畫用筆分為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中鋒也叫正鋒,方法是將筆管垂直,用筆時筆尖在墨線中間,中鋒的線沒有明顯粗細變化,顯得連貫一致;側鋒是指行筆時筆尖不垂直於紙,筆尖在墨線一邊,側鋒筆墨容易產生飛白效果,線條有切削感;順鋒是指筆按照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走勢執行;逆峰是將筆向筆峰方向逆行,適於畫樹幹山石時使用,線條顯得蒼老滯澀;拖筆是指執筆時稍稍放鬆,引著筆管拖行,線條顯得輕柔飄逸。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筆鋒的運用還有:“提按”、“轉折”、“滑澀”、“虛戳”、“揉”等方法。中國畫的筆法主要體現在對線的運用上。“以線造型”是中國畫的基本原則。經常利用毛筆線條的粗細、長短、濃淡、剛柔、疏密等變化,來表現物體的形態和畫面的節奏韻律。關於運筆方法,黃賓虹曾提出“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要求用筆畫線時注意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從而做到畫人物“傳神寫照”;畫山水剛柔相濟,有質有韻。中國畫的筆法必須服從客觀形象造型的要求,筆法不同,畫作的風格就不同;物件不同,使用的筆法也應該不同。同時,筆法必須接受畫家思想感情的指揮,畫家個性感情的不同,自然會運用不同的筆法,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墨法

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中國畫素有“五墨六彩”的說法,五墨是指墨的濃度,即焦、濃、重、淡、清。六彩是指墨的變化,即黑白、乾溼、濃淡。用墨是中國畫的基本技法,處理好筆與墨、墨與色的關係,是技法中的關鍵問題。還可以透過筆中墨與水的比例、含墨水的多少、蘸墨方法以及行筆速度等,變換出各種不同的筆墨效果。中國畫用墨,主要在於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以墨代色,讓不同的墨色在紙面上體現出來,更巧妙的是讓一支筆中產生各種墨色的變化中國畫用墨的技巧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和歷代畫家的總結而日趨成熟,逐漸產生了潑墨法、積墨法和破墨法等多種表現手法。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積墨法是先畫一遍或濃或淡的墨,幹了之後,再畫層,讓墨色積疊起來,畫面蒼潤渾厚,如龔賢的《山水圖》。潑墨法是用筆蘸滿墨色,大片塗抹,像潑出去一樣,不重複,畫面淋漓溼潤,多用於作大寫意畫時使用。破墨法又分為濃破淡、淡破濃、幹破溼、溼破幹四種。具體操作是先畫出墨色,在墨未乾的時候,再在上面施加墨、色,可使墨色呈現出溼潤、豐富濃厚而變化莫測的效果。畫家作畫的時候,往往將三種方法融合在一起。此外,還有焦墨法、宿墨法、用礬法等。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水墨寫意

寫意俗稱“粗筆”,是與“工筆”相對的一種繪畫技法,可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兩種。透過簡練概括、放縱恣肆的筆墨著重表現描繪物件的意態神韻。它出現於工筆人物畫成熟之後,是由宋代的梁楷創造的。明代中期,水寫意畫迅速發展,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出現了很多名家,如人稱“青藤白陽”的徐渭和陳淳,就是當時成就突出的兩位畫家。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是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他的寫意花鳥,用筆豪放,筆墨淋漓,注重內心情緒的抒發,如《墨葡萄圖》等。他獨創的水墨寫意畫的新風,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陳淳擅長潑墨大寫意的花鳥畫,他的作品不講究描畫物件外表的形象而是追求畫面的生動,在淡墨運用方面有一種特殊效果,如《紅梨詩畫圖》等,其人物畫寥寥數筆,令人回味,山水畫水墨淋漓。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白描

白描,指中國畫中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可分為單勾和復勾兩種。單鉤即用線一次勾成,或用一色墨,或根據不同物件用濃淡兩種墨;復勾則僅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進行復勾,其線條並非是依原路刻板地復迭,要求流暢自然,以達到加強畫面質感和濃淡變化的效果,使得物象更具神采。由於物象的形、神、光、色等都要透過線條來表現,所以白描畫法有著較高的難度,但是其具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因而常用於人物畫和花鳥畫,顧愷之、李公麟等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白描大師。

文化常識:中國畫的墨法,主要是運用墨色變化的技巧

十八描

“十八描”,指中國畫中衣服褶紋的18種描法,分別為:1。高古遊絲描:為工筆畫法線條細而均勻,多為圓轉曲線頓筆為小圓頭狀。2。琴絃描:比高古遊絲描略粗,用顫筆中鋒,線中有停停頓頓的變化,多為直線,有寫意味道。3。鐵線描:比琴絃描粗些,用筆中鋒,轉折處方硬似鐵絲弄彎的形態,頓筆也是圓頭。4混描:基本上是一種寫意畫法,先用濃墨皴衣紋,墨未乾時,間以濃墨,講求“濃破淡”的墨法變化。5。曹衣出水描:來自西域畫家曹仲達,其畫佛像衣紋下垂、繁密,貼身如出水狀,故稱“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羅藝術的影響,用筆細而下垂,成圓弧狀,講求線條之間的疏密變化。6。釘頭鼠尾描:行筆方折多,轉筆時線條加粗,收筆尖而細。7橛頭釘描:是一種寫意筆法,用禿筆,側鋒入筆,線條粗而有力,頓頭大而方。8。馬蝗描:頓頭大,行筆曲折柔軟,但很有力。9。折蘆描:多為直線,用筆粗,而轉折多為直角,折筆時頓頭方而大。10橄欖描:頓頭大如同橄欖,行筆稍細,粗細變化大。1。棗核描:頓頭如同棗核狀,線條行筆中亦有棗核狀的用筆變化。12柳葉描:用筆兩頭細,中間粗。13竹葉描:與柳葉描類似,有時不相區分。14戰筆水紋描如山水畫水紋之畫法,表現薄而褶多的衣紋。15。減筆描:大寫意筆法,極為簡練,用筆粗而一氣呵成,一筆中有墨色變化。16。枯柴描:水墨畫筆法,用筆粗,水分少,類似皴法,筆勢往往逆鋒橫臥。17。蚯蚓描:用篆書筆法,線條圓轉有力,粗細均勻,曲折多而柔軟。18。行雲流水描:表現軟而彎轉的衣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