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由 寫乎 發表于 攝影2021-05-07
簡介損,或說破壞和傷害,跟超越式佔有(貪)和非理性自信(驕)一樣,也存在於幾乎所有人的內心,不同只在於,這種存在,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以及,因人而異的對於人的心理及由心理驅使的言行的影響力

三基色是什麼意思

作者:劉宏宇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也都有心理的“暗區”。

跟所有事情一樣,只有願意並且能夠看到、認識到“負面”,才有修補和改進的可能。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變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甚至是關注到之前容易被忽視尤其容易被我們這個民族忽視的“心理”及其健康,心理上的“弱項”或說“暗區”,也就有了被發現、被關照、被疏導和改變的機會。

理論上,不存在心理完全健康的人;正如機體的絕對健康也是不可能的。人吃五穀雜糧,必生病灶。同理,人生活在群體的社會中,心理方面也必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既不影響他人也對自己沒有明顯損害,或許並不見得非要去特別關注;有的問題會對自身或他人以及自身和他人造成損害,就屬於“暗區”了。

可以概念性地說,任何人,只要心智健全,內心就多多少少會有“暗區”;所涉方面,向外輻射的方式、程度、結果,千差萬別,有的“暗區”雖危險但還不至於造成嚴重客觀性損害,更關乎本體身心健康及其保持與增進,但有的“暗區”就具有“社會意義”的損害屬性,可稱為心理的“雷區”,一旦陷入,隨時可能“踩雷”,造成難以修復的嚴重負面後果甚至是“惡果”。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其中最危險的“雷區”,筆者認為,有三個,分別是:貪婪或說“超越式佔有”、驕傲或說“非理性自信”、破損或說“破壞與傷害”;簡單提煉,也可以叫:貪、驕、損。

相比諸如“嫉妒”、“仇恨”、“幸災樂禍”、“唯恐天下不亂”、“過度避害”、“損人利己”這些也屬“暗區”的心理現象,上述三個“雷區”,危險性更高,也更“本源”,有如色彩中的“三基色”(紅黃藍),是眾多另外“暗區”的“最基本”、“原料庫”。

所以,意識到心理“暗區”時,高度建議先追溯併力求解決其可能涉及的這三方面,第一時間從“雷區”裡安全退出,是為最終解決問題的首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一)心理三大最危險“雷區”之“貪”

用“貪”字概括“超越式佔有”,所指很簡單,就是人心理上普遍存在的“貪婪”心態。三大“雷區”,踏入這個的人最多;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個雷區存在於每個人心中,陷入其中,是波及全體的“通病”。

投資、炒股、打麻將(不論是否“純娛樂性”)、“財富遊戲”、折扣購買、免費待遇……以及千變萬化的大小賭局,都是貪慾陷阱,都是“標設”了“超越式佔有”的“局”!

古今中外,所有智者、哲人、大德、經典,無不教人“戒貪”、“節慾”。真不是什麼高深大道理,橫說豎講,都其實是很簡單的意思——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付出與獲得間的平衡定律……可就是有那麼那麼多的人會罔顧,會認為自己是特例,而終究“陷落”其中,什麼悲慘結局都有。

讀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都知道,老太婆最後要做“海上霸王”,讓滿足了她之前一切非分之想的、神通廣大且滿懷報償之心的金魚,也做她的奴僕,結果變回一無所有;肯定有不少人都孩子氣地想過,老太婆要是不提最後那個要求就好了。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這想法若出自孩子,情有可原,但要是出自成人,就說明,他還陷落在“貪”的“雷區”裡;他並不知道,若自己是老太婆,根本不會“適可而止”;他也不知道,老太婆在提出“非分之想”也就是產生“超越式佔有”慾念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貪”的“雷區”而不可能止住;他更不知道,不管有沒有最後要求,老太婆之前的所有被滿足的非分之想,都不是“應該”得到的,都是“超越式佔有”!

下賭場,第一把甚至前N把,通常會贏,所贏得的,就已經是“超越式佔有”了。這種情形下,會因為既得的“超越式佔有”而被激起繼續、更多、不斷擴大新的“超越式佔有”慾念的人數,相比“到此為止”的人數,可能是數千乃至上萬比一;不僅“到此為止”還能把先前“贏得”的都“吐出來”,笑說一句“玩玩而已”,瀟灑退出者,恐怕更會稀有到有如鳳毛麟角!

如是,可能有人會說,怕輸就不去賭嘛!沒錯,不下場,不輕易投資,不隨波逐流,都是“規避”貪慾雷區的可行之法,但勿忘兩點:

一是避開“雷區”,不等於“雷區”就不存在或被“排除”。

二是除了財務和可物質化識別的其他事務,還有主觀的思想、情感,也可能陷入雷區。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絕大多數人,在屬於主觀範疇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也存在“超越式佔有”的“貪念”。相比客觀的那些方面,主觀貪慾的危險性不僅在於更會損害心理健康,還在於很難被甄辨。

比如:對於“讚譽”的渴求、進一步渴求、無休止的渴求和索取,會導致偏執、理性缺陷;深陷其中者,對“症狀”很難察覺,更幾乎不可能完全“自覺”地察覺;倒是更容易滑向反面,陷入嚴重甚至不可逆的偏執,及至喪失基本理性,墜入常言說的“喪心病狂”!

再比如:對於“愛”的過度希求,嫉妒、因妒生恨、偏執的移情和報復心,等等,都有相當一部分是出於對“愛”的“貪婪”或說“超越式佔有”欲。關於此,很可參照莎翁名劇《李爾王》裡小女兒說給父親李爾王的話:我對您的愛,一分也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二)心理三大最危險“雷區”之“驕”

這裡所說的“驕”,就是指其本來的意思,指向心理中“非理性自信”的“雷區”;至於什麼為誰誰誰或者祖國“驕傲”這類文學化的反向形容,暫不涉及。

自負、自大、超級自負、盲目自大……都屬於“非理性自信”。關於此,我們的老祖先,早有“謙受益、滿招損”的訓誡。為什麼強調“謙”?因為那是需要修行才能具備的品質。而相對應地,“滿”或說“驕”,卻更趨近“人心”的本質。也就是說,大抵,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原生”著“驕”的秉性。

古有“驕兵必敗”之說以及對其透徹驗證的數不勝數的例項,說起來都是故事,知道的人多了去了,不再聒噪。說點兒眼前的、身邊的,比如:發了財的人。

我們中的大多數,還都該屬於工薪階層或普通收入階層;但不爭的事實是,就在我們身邊,也耳聞目睹甚至觸手可及一些“有錢人”,有錢到什麼程度,各異,總歸是比大多數的我們都更有錢,其中有些,真還不見得能有錢到哪兒去,而卻滿滿一付“我有錢”的自負。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例項:

大約十年前,筆者因為一部電視劇的劇本創作需要而受邀赴故事發生地“採風”,同行的製片方代表,帶了個“身邊女”——不是“小蜜”概念的,有點兒歲數了,就是可以被認為通常都已經應該“知性”的年歲,也談不到有什麼讓身邊“大佬”嬌寵的“本錢”;本來以為也是工作人員,可一路走下來,沒見其對於相關工作有半點兒幫助,卻足足見識了此女什麼都想買的“驕”。

不是那種逮什麼買什麼的“奢”,而是動不動就問人家“我能買嗎”!所問的,都是稍有常識就可知是“非賣品”的那些,也就是但凡有點兒禮貌的成年人都不至於問出“我能買嗎”的那些。她肯定也知道“不能買”、“不是用來賣的”,可就是禁不住要去問,口頭禪似的、頻頻地、不管對方顏色地問“我能買嗎”……

這就是典型的落入“驕”的“雷區”的表現——用“買”來標榜關於“有錢”的高昂自信,到了失去理智、不顧自己和“恩主”顏面的程度,拿旁人(包括被問“我能買嗎”的對方)報以的戲謔式的鄙夷、鄙夷般的戲謔,當成推崇、豔羨,活脫脫的小丑一枚!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似這樣,時間長了、現眼多了,就是陷入“雷區”不可自拔了——她會沉浸在自己編織的、脫離正常理性和公共客觀認知的自負假想中,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地遭到輕看、蔑視,不知哪天的哪一腳,就崴泥了!

當然,崴不崴泥,崴在哪天、哪一腳,本質來講,大抵也還只是她自己的事。可如果類似這樣的非理性自信,塗染到某些“要勁兒”地方,比如對現實狀態、處境的認識,就可能會產生錯誤的判定、決策、傳播;再要是傳播到一定範圍,形成群體性的“通病”,怎麼沒怎麼著呢張口閉口就“厲害了某某某”……好像“喊喊總沒啥大關係”,而其實,喊多了、喊響了、喊久了,就信了!而一旦“信”、群體地“信”,距離清醒,就遙不可及了。

那種遙不可及,無疑,是危險的,也是愚蠢的。借用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的話提醒自願沉浸於非理性自信中的人們——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三)心理三大最危險“雷區”之“損”

這裡說的“損”,包含兩個方面:破壞,和,傷害。後者主要指的是針對人和“有感生命體”(例如動物),前者則指代其他寬泛的一切,包括秩序和公共認知。

之所以在本文最前將“貪”、“驕”、“損”這三大心裡“雷區”說成是眾多心裡“暗區”的“最基本”、“原料庫”,其中一個重要原由,就是這三種心理趨向都近乎是“原生”的。損,或說破壞和傷害,跟超越式佔有(貪)和非理性自信(驕)一樣,也存在於幾乎所有人的內心,不同只在於,這種存在,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以及,因人而異的對於人的心理及由心理驅使的言行的影響力。

比如:兩個無知的小孩子,同時發現美麗的野花,都出於喜歡和好奇,採下一朵;之後,一個可能會把採下來的花撕碾成碎片、碎渣,另一個可能不僅毀掉了花,還把被採了花的株草連根拔起。這例子中,採花,是出於喜愛或者好奇,但也是內心深藏的與生俱來的“破壞慾”的“隱性”體現;損害、蹂躪採下的花,甚至“連根拔掉”,就是“破壞慾”的“顯性”表現了,不同人,程度不同,哪怕只是無知的小孩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看看那些被丟得亂七八糟的共享單車。

有否見識過吃剩下的殘破、器皿被遠遠高高丟開而垃圾箱近在咫尺?

平白無故拿硬物劃汽車。

專程跑去超市捏泡麵、開飲料瓶。

狠狠逮追打甚至虐殺並無傷害危險的流浪貓狗。

飯館吃完飯把痰、口水、漱口水吐到沒吃完的飯菜裡。

把玻璃製品摔碎在道路中央。

往前面陌生行人的衣服兜裡丟菸頭、果核、鼻涕紙。

明明可以正常行駛卻非要闖紅燈、壓實線、高鳴喇叭驚悚地超越貼著“實習”、“女司機”標記的車輛。明明可以正常取放的快件卻一定要摔砸。只要有機會就給差評、逃單……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這些損人不利己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不勝列舉!說“發洩”,說“解壓”,說什麼都可以,但歸根結底,都是內心的“破壞慾”、“傷害欲”在作用!

往大里推,甚至都可以得出概念性的印象——參與“革命”的,相比參與“建設”的,人數上更佔多數,“激情”也會更高漲。為什麼?因為“革命”相比“建設”,更具“破壞性”,或者說更“包容”破壞和傷害。國際關係發生變化,“修補”和“維護”的聲音,遠不如“對抗”、“打”、“大打”的氣勢,這種現象的心理因由,跟去超市捏泡麵擰飲料瓶,如出一轍!跟哪怕只是有一丁點兒的臨時的權力(例如“臨時工”們,又例如時效不超過一小時的“小組負責人”,再例如中小學的“值日生”)就迫不及待要耍威風、整治人,異曲同工!

相比“貪”、“驕”尤其是“貪”,“損”這個心理“雷區”危害程度最大,危害也最為直接。不過好在,正因為危害直接且嚴重,這個“雷區”更容易被感知、被警惕,也因而更有從社會公共層面予以限制乃至剋制的機會。所謂“文明”和“自覺”,很大程度上,便是這樣的機會的理性、持續、公正、普遍運用的結果。有約束才有遵從,有環境才有具象,有“路不拾遺”地“自謹”,才會有“夜不閉戶”的“公信”。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貪、驕、損,是人心中最可怕的危險點?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梁山上的COS PLAY:朱仝、關勝,誰更像關羽?

思維探源:人類為什麼會陷入人與鬼的邏輯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