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由 定製傢俱搬磚工 發表于 攝影2021-08-30
簡介寫到這裡,我再提出“不推薦住宅中使用吸頂燈”,你想必能夠理解了,就因為吸頂燈發出那種人眼看起來均勻的光,看哪裡都一樣

光效lm/w是什麼意思

1、好的燈光,不是屋子亮就行了。

很多人對照明的理解就是亮起來,僅此而已。甚至大多數室內設計師,真正懂照明的也很少,只是在CAD圖紙上畫個圈,還是圖紙上看起來橫平豎直顯得好看的圈。

光,不僅僅是亮與不亮。光影響人,至少在三個方面,視覺效應、非視覺生物效應和情感,第三點聽上去很玄學,可細想一想,真的是這樣。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2、想要好的燈光,抓住這些最基礎的引數。

色溫(K)

市場對“暖光”、“冷光”的定義很混亂,我們只參考ANSI標準:暖白光2600K ~ 3700K,中性白光3700K ~ 5000K ,冷白光5000K ~ 6300K。

國標GB50034-2013有明確的規定,當使用LED光源時,“

在長時間工作或者停留的場所或者房間,色溫不宜高於4000K,

特殊顯色指數R9應大於0”,並且建議色溫<3300K的暖光,用在客房、臥室、病房等場所,因為色溫越高,越使人精神振奮,不利於人晚上的睡眠。

很明顯,低色溫的適用性更廣。

因此,還是拋棄“冷光=高檔”的固有印象,正確選擇色溫吧!

在住宅裡,建議低色溫2700K或者3000K;廚房有點類似工作場所,可以用高色溫,例如4000K,但不能再高了;餐桌選擇3000K很好,4000K也可以。

可有的人說:我家是黑白灰極簡現代風格,暖光不能還原色彩,會顯得黃?

首先,只要是LED,對許多白色的還原就無法那麼準確,這不可避免;再者,應該考慮居住者的舒適度,

不能單純為了好看犧牲舒適度

,也就是不能為了視覺效應犧牲非視覺生物效應;最後,對色彩的還原,還要看燈的顯色指數,高顯色的3000K也不會很黃。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顯色指數

代表光對色彩的還原能力。它是計算得出的數值,並不是光中每種顏色的含量,如果光不夠好,其中某些數值可能是負數。Ra代表1~8號顏色的平均值,Re代表1~15號顏色的平均值。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國標強制規定Ra要大於80,R9要大於0。買正規產品,顯色指數肯定是符合國標的。

但那種10塊錢包郵的燈具,通電能亮就可以了,其他的沒法要求,無論是哪個牌子。

那麼,住宅裡買了顯色很差的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比如你買了一套高檔傢俱,顏色非常漂亮,但是運回家裡後,因為照明顯色的問題,傢俱的色彩完全變了,從高檔直接變成了劣質產品的樣子;或者餐桌照明,如果R9缺失,肉類就可能看起來沒那麼鮮豔,有一種發黴的感覺。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照明功率密度(W/㎡)

就是一個空間中,燈具在每平方的功率。計算起來很簡單,

所有燈具的總瓦數除以空間的平方數。

我國在住宅的標準是這麼寫的,現行值6W/㎡,目標值5W/㎡。簡單理解就是,在6W每平方的基礎上,爭取做到5W每平方。

就住宅而言,超過了6W/㎡,基本是不合理的。

要注意的是,對於裝飾性照明,國標規定只計算50%的功率。什麼叫裝飾性照明?比如做一個壁燈,如果只用一個燈泡,它向四面八方發光,透光率是100%,功率自然也應該按照100%計算,但如果燈泡上面安了燈罩,透光不再是100%,壁燈的功率就取燈泡功率的50%。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光效(lm/W)

先插播一條光通量的概念,燈發出的光是可以計量的,光通量就是燈具發出的光的總量,單位是流明lm。而光效,指每一瓦功率能發出多少流明的光。

不同的燈,光效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瓦數的燈,光通量會不一樣,那麼最終展現在被照物上的效果也會不一樣。一盞好燈,涉及到的引數非常多,並且引數之間是動態平衡、魚與熊掌的關係。例如

高顯色95左右的燈具,光效通常也會在60lm/W以上。儘可能根據光效、光通量去選擇燈具,而不是單純按瓦數。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眩光

分兩種,一個是失能眩光,一個是不適眩光。失能眩光是看見這光以後,人就啥事都沒法幹了,例如交警不得不對著車的大燈,看個10分鐘就很絕望;不適眩光是人如果長時間待在這種空間中,從起初的不舒服到最後的腦殼疼。

眩光一定要盡力避免。

當然,防眩的燈具,是在正常視野下的防眩,你硬是要找個角度去盯著光源看,神仙也防不住。

那麼不防眩的燈具到底長啥樣?防眩的燈具長啥樣?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如上圖,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不防眩的燈發出的光像是太陽,周圍伸出來很多刺兒一樣的光,並且沒人能盯著它一直看。

好的防眩燈具呢?有兩種。

第一種,你完全看不見這個燈具在發光,光柔和地分佈在整個空間中;第二種,能看見燈具在發光,但是你能一直盯著它看,不會刺眼。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只有這兩種燈具才是好的防眩的燈具。很可惜,我國目前並沒有對燈具的防眩功能進行強制性規定(也就是國標中並沒有出現),以至於市場魚龍混雜難以分辨。

光束角

到底用多大光束角的燈,沒有什麼固定標準。完全看被照物是什麼,看我們需要取得的效果。用寬的光束角,被照物是均勻、柔和的;用窄的光束角,被照物會充滿戲劇性。LED的光束角最小甚至可以達到1°,效果也非常棒。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頻閃

買檯燈的時候經常提到。首先,用手機去測頻閃是不嚴謹的。不嚴謹,不是說完全錯誤,而是

你可以用手機攝像頭去看,只要不閃得驚天動地,這個燈光就能用。

這一條,適合住宅的生活用燈——注意只是生活用燈,而不是工作閱讀用燈。

長時間在不達標的頻閃空間中,人會感到身體的不舒適。如果家裡用燈帶,

一般低壓燈帶不會出現頻閃問題,但是高壓燈帶會。因此家裡無論是出於安全亦或是舒適的原因,推薦低壓燈帶。

高壓燈帶加上特製的驅動,能消除頻閃,但沒有廠家會特地這樣做,除非客戶有大量的定製要求。

反射眩光

就是光透過反射進入人的眼睛,讓人感覺到不適。很多場所都有這個毛病,包括一些不專業的博物館。

在住宅空間中,反射眩光常常出現在玻化磚表面、帶玻璃框的畫上,

讓人根本看不到畫的是啥,全是光進入眼睛。

光在低反射率的空間中,顯得更加溫馨舒適,適合人長時間停留。從這個角度來說,

大面積的裝修材料,推薦用低反射率的亞光材質。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光斑

好的光斑,該是什麼形狀就是什麼形狀。舉個栗子,好的圓形的光,正對著桌面照出來,形狀飽滿,而且過渡均勻、漸變,如下面兩張圖。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而劣質的燈,光學設計很糟糕,形狀上會出現“雙層月牙”,如下圖。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除了月牙,有的燈還有副光斑,是光過渡不均勻的另一種表現。並非有副光斑的燈具就是劣質的,只能說看需求,商業燈具會視情況選用。而在住宅照明中,儘可能去選擇副光斑不明顯的燈具,因為住宅裡用不上它。

甚至可以很肯定的說,住宅燈具只要有明顯副光斑,就不夠好

,如下圖。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最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某朋友和鄰居裝修買了同一幅裝飾畫,在兩家不同的燈光下,做一個效果對比,作為本節的收尾。

先是朋友家的燈光: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再是鄰居家的燈光: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很明顯看出鄰居家的燈光:1不防眩,2相比朋友家,對畫的顏色還原差了很多,這是顯色指數低的緣故,3出現了醜陋的月牙光斑。

對了,朋友家的色溫是3000K,你們看,也不是很黃,完全能夠接受。

3、住宅照明中,不需要均勻的光。

這個“均勻”不是絕對的均勻,而是說我們肉眼不可查的看似均勻。

均勻的光經常出現在哪裡呢?公立醫院、教室,沒了。甚至高檔圖書館,都不用均勻的光。因為

人在均勻的光中,或者說整個空間都亮起來,這個空間是非常無聊的。就算裝修得再豪華,也無濟於事。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人在住宅中,基本處於平視,人眼水平線上下20°、總共40°的範圍才是最重要的,必須保證這個範圍的視覺舒適度。

一個很多人不相信但無疑的事實是,

一個空間中,只要立面亮起來,人就不會覺得這個空間暗。不需要單獨給地面設計燈光,因為我們不會沒事低頭看地板,即使是走路的時候。

例如下圖,牆面是亮的,地面是有影的,因為使用了偏光型燈具,配光曲線是偏的,沒有對地面進行照明。但人在這個空間行走是足夠安全的,同時立面的照明,滿足了視覺舒適。

要想晚上在家呆得舒服,燈光設計很重要,這些常識瞭解一下

寫到這裡,我再提出“不推薦住宅中使用吸頂燈”,你想必能夠理解了,就因為吸頂燈發出那種人眼看起來均勻的光,看哪裡都一樣。買一套高檔吸頂燈的預算,完全能買得起一套住宅能用的、光品質還不錯的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