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由 曼諦悟思丨禪與冥想 發表于 攝影2021-09-07
簡介很多人去讀書,希望透過閱讀來找到人生的意義,但這些書本是不是某種權威

如何讓自己進入虛空狀態

大家好,歡迎開啟今天的空談。

本期是一場隔空對話。最近一期訪談節目《十三邀》,主持人許知遠採訪了華人歷史學家許倬雲,其中一些談話,讓我們很有共鳴。

面對全世界都在找人生意義的情況,許倬雲先生的建議是——「往裡走,安頓自己」。那究竟如何安頓呢?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話題。

所以,今天,我們想在空中加入兩位許先生的談話,讓這場討論延續下去。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首先推薦大家聽音訊,其間引用了幾小段原始音訊,對話更有交流感,語音、語調亦能傳遞很多資訊。

喜歡閱讀的朋友,文稿如下——

我們先來看一段訪談文位元組選。

許知遠:包括您說,以後現代世界都陷入某種精神危機。人無法安身立命,西方、東方都有相似的。

許倬雲:對。現在世界全球性的問題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找不到目的,找不到意義,於是無所適從。

尤其今天網路、媒體,每一個人都在影響別人。每個人彼此影響,但是難得有人自己想。

聽到的資訊很多,不一定知道怎麼揀選,也不知道人生往哪邊方向走,人生活著幹什麼。

許知遠:您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許倬雲:叫每個人自己懂得怎麼想,看東西要看東西本身的意義,不是看它的浮面,想東西要想徹底,不是飄過去。

許知遠:您自己遇到過那種很大的精神危機的時刻嗎?

許倬雲:我,傷殘之人,要能夠自己不敗,不敗不餒。

我從生下來知道自己是殘缺,不去爭,不去搶,往裡走,安頓自己。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Joyce:聽了剛才這段對話,你有什麼樣的感想?

Cico:這句話裡面包含著一層意思,就是說我們都在尋求權威。

希望有個權威告訴你,這麼走、那麼走。當我們把這種尋求行為,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時,它變成一種非常強的習慣,我們自然就變成了影響和習慣的產物。

換句話說,我們都是一個二手的靈魂。因為我們總是被各種事情影響著,被各種習慣把控著,所以我們的內心世界一團亂麻。

想要獲得平靜、安定,我們只能向內探索,去了解自己,去剝離各種影響和習慣,來看清自己內心的本質。

當我們懂了自己,也懂了所有人,懂了世界混亂的原因,懂了社會構架是如何執行的。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Ana Yael / 西班牙

能不能自己去找,而不是被告訴?

Joyce:我們想找生活的意義,和權威有什麼關係呢?

Cico: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尋求權威。

比如,你剛聽說,許倬雲是一個著名教授的時候,這句話對你有沒有影響?你是不是更容易相信他的話?因為他是一個著名教授?

很多觀眾對生活有困惑,希望從《十三邀》裡找到答案或激勵,這是不是尋求權威?

很多人去讀書,希望透過閱讀來找到人生的意義,但這些書本是不是某種權威?好書,可以讀,但是閱讀還是向外尋找,而不是往裡走。

大家都希望被告訴,這種被告訴狀態,就是一種尋求權威的狀態。

怎樣才是往裡走?

一旦我們“往裡走”,就意味著我們要揮手告別所有的心理權威。

我們需要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內心世界,不帶有任何的判斷,在此時此刻,放掉過往的知識和經驗,這叫觀察,這叫向內探索。

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訪談很有水準,有內容值得大家去思考,但是我們要意識到這種「喜歡被告訴」的狀態。

· · ·

Joyce:如果這些書籍和節目,只是激發我們思考的一個誘因呢?我們也是看了這期節目,想到了做這樣一期空談。

Cico:問題在於我們對內心的理解。

當我們懂得內心規則的時候,你不需要讀那麼多書,你也不需要聽這麼多人的傳播;

但問題在於當你還沒有懂得內心規律的時候,你看這個訪談,究竟能獲得多少?

當我們困惑的時候,我們總想去被告訴,但如果我們無法把握內心的規律,你聽到的,也可能被你誤解了。

因為每個人的理解都是自我投射。

拿閱讀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技巧的活。

你不光是要讀文字本身,還要去讀你自己的心。你內心讀不懂,只讀文字,可能就會產生誤解。

同樣,聽演講、聽訪談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對內心沒有深刻的剖析,單純聽音訊、對話,可能會產生誤解。

最終是要去觀察自己的內心,而不是被告訴。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Ana Yael / Spain

當我們在找意義的時候,其實是在找什麼?

Joyce:你怎麼看這句話,“

全球性的問題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

Cico:

當我們困惑的時候,我們去尋求意義;

當我們不困惑的時候,我們什麼也不尋求,包括意義。

我們之前的空談,也談過人生的意義。意義只出現在特定的現實中,現實,是每個人內心世界的投射。

每個人的神經系統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現實也不一樣。

每個人的神經元一直在變,現實在變,意義也在變,尋求什麼意義?

第二,所謂的尋求意義,是為了獲得一種安頓的感覺。所謂安頓,就是讓自己感到平靜。

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是平靜和快樂,但你卻找一個“尋求意義”的說辭來實現這個目的。

但你從來不提,你來尋求平靜和快樂,你只說你來尋求意義。

我們看穿這個假象,意識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平靜和快樂的時候,一切就變了。

如果你能活在當下,享受每一刻,你已經平靜了,當你平靜、快樂的時候,你還有所求嗎?

所謂「往裡走,安頓自己」,

在我理解,就是當你理解了內心是如何運轉之後,

你就知道如何去平靜你的神經元,

讓自己感到平靜和穩定。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Ana Yael / 西班牙

能否不再盲目跟隨?

許倬雲:(人)忙的是趕時髦,忙的是聽最紅歌星的歌,不管那歌星的歌是不是你喜歡聽的。

人家告訴你聽,因為他有名,因為他有名,所以我就聽他,不是因為他好,是不是?

就人的判斷能力也沒有了,人沒有目標,沒有理念,也沒有判斷能力,這個是人生是灰白一片,這個是悲劇。……

許知遠:那怎麼應對這樣的時代呢?如果一個人不甘心,他的力量又這麼微薄,他怎麼應對這樣一個潮流,怎麼自我解救呢?

許倬雲:這個就是你們媒體和新聞界,和知識界第一線應該做的事情.

我願意給你做討論、談話,就是希望藉助你把這訊息告訴別人,

有一千個人,有一萬個人有兩三個人聽,到他耳朵裡面去,聽到心裡面去,我也滿足了,你也滿足。

許知遠:您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許倬雲:叫每個人自己懂得怎麼想,看東西要看東西本身的意義,不是看它的浮面,想東西要想徹底,不是飄過去,這是很難得的機緣。

Joyce:你怎麼看這段對話?

Cico:第一個還是我們這種二手靈魂;第二個是自我。

二手靈魂,就是轉過手的,也可能是三手、四手的。什麼意思呢?我們腦袋裡有很多結論,從別人那裡拿來的結論。

現代人的生活就這樣一種方式,完全是各種結論、習慣和影響的堆砌,所以我們人活得非常機械,機械性的思維,機械性的思考。

什麼是機械呢?機械思維意味著它有一個圖形,它有一個模式,只要有模式,就可以讓計算機來完成。

不幸的是,當今的人類就這麼活著,被各種機械思考所綁架著,同時還被影響著,影響之後又進一步形成新的機械性思考。

你想變成一手的,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你就要向內探索,這是唯一的方式。

如何向內探索?

Joyce:到底什麼是向內探索?

Cico:

向內探索就是觀察我們的內心世界,不帶有任何的判斷。

來看我們的內心狀態,看我們的貪婪,看我們的嫉妒,

看我們的生氣、鬱悶、僥倖,不帶判斷,也不要去演繹它,去觀察我們這個狀態。

在此時此刻,放掉任何的理論知識。

比如說,我今天生氣,你可能想,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

不要這麼做,去觀察它,此刻我就是憤怒,此刻我就是貪婪。

觀察內心的狀態,沒有觀察者。

觀察內心的前提是「極度平靜」

Joyce:很多人覺得TA在觀察,我怎麼才能知道我現在對自己的觀察,和你說的正念冥想之後的觀察,是一個東西呢?

Cico:

你在觀察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內心極度的平靜,而這種平靜是不太容易獲得的。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認為自己很平靜,但實際上不然。

Joyce:怎麼才能知道,我此刻是不是真正的平靜呢?

Cico:

你可以嘗試做呼吸冥想。做15分鐘,做20分鐘,你看看,有多少想法在打擾你?

我想,當你做完這20分鐘的呼吸冥想之後,你已經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平靜。

我們只有在平靜的時候,才可以去觀察內心的活動,要保持一種高度的敏銳,去深刻覺察到各種影響,各種思維習慣,這個需要我們給足關注,跟普通的邏輯推理不是一回事。

邏輯推理,那還是在想。

觀察,不是那種想。

你需要去看清楚,在此時此刻,你內心的狀況,作為一種現實,貪婪、鬱悶、生氣、憎恨……不要去逃避它,不要去演繹它。

平靜,意味著你沒有進入各種想法的“套”裡面去。因為我們很容易進入某種意識形態,某種觀念裡面去,那時候我們沒有觀察能力。

要解救自我,先要結束自我。

許知遠:那怎麼應對這樣的時代呢?

如果一個人不甘心,他的力量又這麼微薄,他怎麼應對這樣一個潮流,怎麼自我解救呢?

Cico:從我的理解,那就是去意識到自我的影響。觀察自我在生活每個角度的影響。

我們非常容易深陷到「自我」這樣一種概念中。

我們有肉體存在,那是一種物理自我。但當我們說「我」的時候往往是一種心理概念,而這種「我」又被語言強化了。

當我們意識不到自我其實不存在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各種的衝突、矛盾、混亂、困惑。

要自我解救,那就要結束自我。

當沒有自我的時候,你也沒什麼可解救的。

這又回到我們之前尋求意義這方面,

當你沒有困惑的時候,你沒什麼可尋求的;

當你沒有自我的時候,你也沒什麼可拯救的。

所以,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有很強的這種自我的暗示,它是個套。

產生這個問題,來自於我們對人生的困惑。所以解決方案不是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去解決人生的困惑。

當我們困惑的時候,我們能問無數的問題,但是,回答這無數問題,無法幫助解決人生的困惑。

當你人生沒有困惑的時候,你也沒有問題可問,你也不需要回答。

關於自我是一個心理概念。我們之前也有過一起空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連結去看。

如何安身立命?往裡走,安頓自己,認識虛空和自我,方能平靜快樂

Ana Yael / 西班牙

人生的局面就是虛空,認識虛空,才能擺脫

Joyce:你說到,自我是一個概念,自我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是空的。

節目裡,也有一段對話,談到了虛無,許倬雲先生談到了他對《西遊記》的理解————

許倬雲:然後我再說《西遊記》。

意馬心猿,孫猴子的心,意是白龍馬,你心在導路,用馬載人;

豬八戒是慾望,吃的慾望,得的慾望,貪東西、好色、貪吃,但還非他不可;

唐僧啥事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可他是師傅,因為他在駕馭(牽)著馬,反正他管事。

到最後,真經求來了是沒字的,求見如來,靈鷲山有個假,有個真,哪個是真、哪個假到現在我不知道。

過了河,無定河,先死了才能過去,飄過來船裡面,就我自己屍首躺在那,所有的追尋到了最後是虛空。

人生的局面就是虛空,就虛空,認識虛空,才能擺脫。

Joyce:你怎麼理解這個「虛空」?

Cico:其實,

「空」是個事實,我們整個內心世界的所有動態、經歷、感受,它都是空的,我們的感知也是空的,這是個事實。

但我們卻總在以各種方式來回避這個事實,我們怕空,不是嗎?

怕自己什麼也不是。所以我們想用各種方式來填空,讓空顯得不那麼空。

自我的出現,其實就是一種方式,來回避空、來填空。

當我們有自我的時候,我們有所謂的聲望,職稱,頭銜,人生故事,名望,家庭等等,這一切都是來源於我們的意識。

意識,是神經元在運作著,產生的一些想法、觀念。

「空」是什麼?

Joyce:在你理解,「空」是什麼?

Cico:在佛學,或其他一些哲學中,大家都採用不同的論述,希望能夠更好地去理解空。

「空」一定是基於大家的感受,這種虛空的狀態,我想每個人都有感受到。

這裡,我們透過神經元的角度,來闡釋一下什麼是「空」?

你的一些想法、感受,都是神經元活動的結果。

你此時的感受,不同於彼時的感受,因為神經元的活動在變化。當神經元停止活動的時候,你的一切感受都消失了,對不對?

當你的神經元發生變化時候,你昨天的感受已經不在了,今天又有新的感受。

你看你的人生變化多快,你可能現在都很難認出5年前的你,會覺得那時候好愚蠢,好幼稚。

這種變化本身就顯出是空的,因為一切都是神經元帶來的幻象,這種幻象是空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空」。

如果你把任何一種感受當做是永恆的、真實的、你就違背了這個事實。

你把一種本來是空的東西,當作不空,那隻會產生矛盾、痛苦、煩惱。

· · ·

Joyce:你說人的想法、感受,這個是空的,還好理解;那房子、桌子,這個有形的世界也是空的嗎?

Cico: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在你內心的位置是虛的、空的。

你說你擁有一個房子,什麼叫擁有?你想過沒有?如果你把「擁有」整天放在你心裡,你多累?所以,你看「擁有」本身它是個非常虛的東西。

任何所謂的所有權,實際上是建立了人的內心世界和物質的一種關係,它是虛的。

當真正感受到空,人生才充滿自由和希望

Joyce:有人覺得如果所有的追尋最後都是空,那還追個什麼勁,好像幹什麼事情,都提不起那股勁頭。

Cico:空,一定是在正念的背景下來談論「空」。當大家透過「空」想到一種悲觀的世界觀的時候,那還是在想法裡面掙扎。

而這種想法恰好就是我們人對「空」這個事實的反應。TA可能會想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我活著幹嘛?你看這是個想法。

而正念是我們要覺察到想法對我們的影響,當我們對「空」產生反應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再正念了。

說白了,你感受的空和你想象的空是兩碼事。

當你真正感受到空的時候,你的自由來了;

當你感受到空的時候,你不需要跳入任何的思維迴路裡面,你有自己的絕對的意識,來選擇你要走的路,那是自由。

當真正你感受到空的時候,你的人生才充滿希望,你沒有被任何的思維迴路限制住。

思維迴路就是想法,每個迴路都是一個套,你知道它是空的,你就不上套了,那是多麼的好啊。

大家都渴望自由,那是真正的自由。你居然會想到那是悲觀的世界,可見你還在想法的漩渦裡面,遊啊遊啊遊。

Joyce:你剛才說的,有點玄,剩下的是不是隻能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感受了?

Cico:神秘是因為內心世界的東西,難以用語言描述。

但你去感受你的,我感受我的,這樣感受出來是一樣的。但是咱倆又沒法用語言描述。

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是沒法說。

結語

以上是本期空談的上集,之後會發佈下集,關於許倬雲先生的個人經歷,對東西方文明的看法。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Mindiverse正念冥想的頭條號,或公眾號Mindiverse 接收最新的文章。

拓展閱讀

內心最有力量的時候,是自我最小的時候 | 放下自我,立地成“佛”

保護大腦和內心,從覺察影響開始,從神經元層面談影響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