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由 譚躍湘 發表于 攝影2021-09-13
簡介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是從微觀角度研究價值生產函式,即價值量和個別勞動時間關係的理論

可變經濟是什麼意思

研究現代勞動價值論有兩個角度,一是總量宏觀角度,主要分析社會勞動總量和社會價值總量之間的函式關係;二是個量微觀角度,著重研究個別勞動量與價值量之間的函式關係。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是從微觀角度研究價值生產函式,即價值量和個別勞動時間關係的理論。現代是指將現代微觀邊際分析方法引入勞動價值論,使之與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相吻合,併成為它的理論基礎;微觀是指拓寬勞動價值理論的微觀領域,從市場經濟微觀主體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出發,研究價值形成過程的執行規律和行為準則;勞動價值論則是這種價值論的基石和本體。這樣界定現代微觀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物件,主要基於如下三點考慮。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第一,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立足於這一基礎,我們始終將抽象勞動視為價值的唯一源泉,並把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視為不變的公理和研究的前提,唯其如此,才能稱之為勞動價值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重視並關注生產資料、科學技術、交易、管理、制度等因素在勞動創造價值中的作用。恰恰相反,在我們看來,進一步深化對這些問題的探索研究,明確勞動創造價值的條件、途徑和方式,理清勞動和其他生產要素在價值形成中的地位、作用,不僅能堅持勞動價值論,而且能發展和創新勞動價值論。

第二,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只研究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經濟行為。這裡所說的單個商品生產者是與社會商品生產者相對應和相區別的。社會商品生產者是無數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經濟行為相互聯絡的有機整體,它抽象了單個商品生產的個性差異,具有社會總量平均性質,是社會宏觀經濟活動的主體,不在我們的考察之列。而單個商品生產者只是社會商品生產者的構成分子、聯絡紐結和活的細胞,它既有社會商品生產者的一般屬性,又有不同於社會商品生產者的個性特徵,是微觀經濟主體。我們從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出發研究勞動價值論,既堅持勞動價值論,又契合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微觀經濟活動。

第三,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只解決單個商品生產者價值最大化的實現問題。也就是說,它不再研究價值的本質,而只將價值質量的勞動規定性作為必要前提和立論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專門研究個別商品生產者調節自己的微觀行為,以尋求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在這裡我們將視價值量為因變數,視影響價值量的因素為自變數,以分析兩者的相互關係,由於這種分析可以而且必須與邊際分析結合在一起,從而具有現代特徵。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基於這些前提,微觀商品生產者要創造價值,首先必須耗費勞動並使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科學技術,至於這些勞動和物質條件及智力因素的耗費,最終能否真正形成價值和實現價值最大化,取決於兩類基本因素:一是單個商品生產者之外的社會宏觀經濟因素,包括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素質、強度和熟練程度等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著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的水平和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社會價值。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雖然是無數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的社會平均值,從而是無數個別商品生產者相互作用力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但不受單個商品生產者的支配和控制,故可稱之為微觀不可控因素。二是個別商品生產者內部的微觀因素,包括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生產條件,個別勞動數量、素質、強度和熟練程度以及工藝技術管理等。這些因素決定著單個商品生產者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或個別價值,並受單個商品生產者的控制和支配,故可稱之為微觀可控因素。

單個商品生產者創造價值的程度和效果,取決於它的微觀可控因素投入、配置及其使用的情況與微觀不可控因素即宏觀因素的相對狀況,以及由此決定的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的相對狀態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時間的相對比率。當微觀不可控因素既定,從而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生產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時,單位商品的社會價值不變。在這時,如果單個商品生產者調節微觀可控因素,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單位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可以創造出較多的社會價值,實現價值最大化。

單個商品生產者調節微觀可控因素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投入產出行為。這種投入產出行為,從狹義來看是投入活勞動產出新價值的關係,從廣義來看是投入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轉移舊價值和產出新價值的關係。研究單個商品生產者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經濟行為,就要研究這種投入產出關係的內在本質及規律。如果我們將價值產出量視為因變數,將投入的活勞動、物化勞動以及貫穿其中的科學技術和管理因素視為自變數,我們就可以將這種投入產出關係看作是一種函式關係。如果套用西方經濟學通行的生產函式概念,那麼,這種函式關係也可以稱之為價值生產函式。區別僅僅在於,西方經濟學的生產函式專指物質產出量與生產資料和勞動投入量之間函式關係。而價值的生產函式則用來指價值產出量和影響價值產出量的那些投入因素之間的函式關係。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相對於馬克思已有的勞動價值論而言,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有如下獨特的功能、價值和意義;第一,從思維過程來看,彌補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從微觀到宏觀認識過程的不足,開拓了從一般到個別、從抽象到具體,從本質到現象、從宏觀到微觀,並再現價值形成過程內在聯絡的新思維和新思路,具有思維過種的完整性;第二,從功能來看,它不僅堅持了馬克思關於價值本質、源泉和價值量規定性的科學結論,而且將深入探索勞動創造價值的微觀條件、方法及執行規律,可以為商品生產者提供具體的操作規範和決策依據,具有實際運用的可操作性;第三,從研究方法來看,它可以而且能夠引進國際通行的邊際分析方法,為勞動價值論的數量化和最最佳化奠定基礎,為溝通東西方經濟理論,使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牢固立足於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之上創造條件,具有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的通用性。

由此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的基本框架,這個框架是價值生產函式的展開和具體化,大體包括如下內容:

微觀價值率理論。價值是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創造的,勞動時間有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分。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是否創造價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創造價值,取決於它是否是以及在多大程度是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因此,必須分析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相對關係和比率,即價值率,這一理論,我們稱之為微觀價值率理論。在這裡,我們不僅將確立價值率範疇,而且將分析影響價值率的因素,探討價值最大化實現的條件和規律。

短期價值生產函數理論。對價值生產函式的分析,是對單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投入和價值產出數量關係的分析。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也是影響價值量最基本的因素。勞動投入,首先是活勞動的投入。價值產出,首先是新價值的產出。分析價值生產函式,首先必須分析活勞動投入和新價值產出的數量關係。在這裡,我們將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已知和生產資料數量不變的前提下,以個別勞動時間為自變數,價值量為因變數,研究個別勞動時間變動對價值量的影響及其規律。由於生產資料不變,活勞動可變,屬短期經濟現象。故我們把單純分析活勞動變動對價值量影響的理論,稱之為短期價值生產函數理論。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長期價值生產函數理論。從長期看來,個別商品生產者不僅可以調節活勞動的投入量而且可以調節生產資料的投入量。生產資料數量變動雖然不直接創造價值,但能透過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間接地影響活勞動所能創造的價值量。為此,我們將在假定勞動量不變的前提下,分析生產資料投入量變動對新價值產出量的影響及其規律。同時在商品生產過程中,不僅有生產資料價值的投入,而且有生產資料價值的轉移,生產資料價值的投入和價值的轉移也存在一種函式關係。進一步分析生產資料的價值投入和價值轉移的相互關係,可以明確生產資料價值轉移的條件、程度,以及生產資料投入量、投入方向變動對生產資料價值轉移量的影響及其規律。由於生產資料量變動屬長期經濟現象,所以這種理論稱之為長期價值生產函數理論。

科學技術變動的價值效應理論。這裡所說的科學技術變動,包括生產資料科技效能的變動和勞動力科技素質的變動,兩者均表現為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前提下,單個商品生產者提高生產資料的質量和效能以及勞動力的科技素質,可以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其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從而在個別勞動量不變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價值量。用馬克思的話說科技含量較高的勞動是複雜程度較高的勞動,是簡單勞動倍加的勞動。因此,它所創造的價值也應當有倍加的性質。可見價值量既是勞動時間和生產資料變動的函式,也是科學技術變動的函式。科學技術變動的價值效應理論,就是分析科學技術變動對價值量的影響及其規律的理論。

制度的價值效應理論。經濟發展的歷史愈來愈表明,制度從來不是經濟增長的外生變數,而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函式。近代西方世界的興起和東方世界的衰落,表面上看是要素調整和技術創新的結果,但根本原因則是包括體制機制在內的制度變遷。馬克思深刻地洞悉了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並把這些矛盾歸根於社會化大生產和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肯定了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相互依在存關係,實際上發現了制度和價值形成之間的函式關係。分析制度的價值效應,要研究制度演變的形式、途徑和方式,探討制度供給和需求、成本和收益的相互作用及內在機理和執行規律。

現代微觀勞動價值論研究什麼?

價值創造方法的決策理論。價值創造從投入的角度來看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投入即價值成本;從產出的角度來看,是物化勞動轉移的價值和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即價值收益。單個商品生產者要創造儘可能多的價值,必須用盡可能少的價值成本,獲得儘可能多的價值收益。商品生產者基於成本和收入的分析和價值產出最大化的考慮,實際上面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在現實的經濟實踐中,究竟採用哪種方法,不僅取決於各種因素變動的可能性,而且取決於各種投入因素變動對價值量的影響程度、變動趨勢,以及對各種方法投入產出比率關係的比較分析,在這裡價值產出量是收益,因素投入量是成本。因此,問題也就歸結到各種方法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分析上。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價值創造方法的決策理論就是權衡各種方法的利弊得失,從中選出最優方法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