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由 K星科技站 發表于 攝影2021-09-28
簡介考慮畫質的最精簡拍攝+影片+穩定器裝置就是巔峰設計快拆肩帶+索尼A6000系列+智雲M2穩定器,拍照影片全搞定

佳能24 70f4怎麼樣

聊聊拍照和vlog這件事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這是我最近一次旅遊中攜帶的我認為極限單人可以攜帶的拍攝+vlog裝置合集。

其實這套組合方式並非特別順手。

這套組合裝備包含了以下裝置:

奧林巴斯EM10-MARK3微單相機,三支鏡頭是12-40 2。8 Pro,17 1。8以及75 1。8。

金鐘UT-53反折三腳架。

智雲M2小型穩定器。

大疆口袋靈眸+波輪+無線+延長杆+三腳架+轉接麥克風套件。

鐵三角AT9911麥克風。

大疆DJI Mavic air無人機。

不知名品牌轉接吸盤。

柏靈P1 LED補光燈。

iPhone 11 Pro。

揹包肩帶運動相機/口袋雲臺固定裝置。

旅遊拍照裝置這件事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拍攝裝置上,手機已經徹底打敗了數碼相機和部分單反,甚至開始蠶食各類微單的市場。

現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出門會首選手機,其次才是黑卡這類大底卡片機,只有對拍攝有熱愛的消費者才會考慮微單,甚至全畫幅單反。

我個人也放棄了全畫幅單反的攜帶念想,主要真的是太重了,就算是全畫幅微單,鏡頭群依舊非常重,除非你是自駕遊或者單純為拍攝而出行。

就用我手頭這套奧林巴斯組合為例,這套組合整體重量可能還不及全畫幅單機身的重量。

出門在外越輕便越舒,鏡頭群除非你是真的在意非常在意畫質,天涯頭是必備的。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視角從24mm起步,比如我選擇的是奧林巴斯的12-40,等效全畫幅的24-80,除此以外再加一支定焦頭,基本就OK了。

這是佳能的24-70 F4,一支我特別喜歡的輕便全畫幅標準變焦鏡頭,對比旁邊的奧林巴斯12-40 F2。8,體積上和重量上就不在一個級別上,光圈上還差了兩個級別,儘管在虛化能力上M43欠缺,光圈進光量可是實打實的。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12-40出片樣張,有後期。

真的勇士,才會考慮又笨又重的全畫幅體系去旅遊,畢竟你不是單純為攝影出行。

索尼A6400、富士XT30、佳能M6 Mark2都是現階段,價格適中,兼顧拍照和影片的好機器,重量上也是相當輕便。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旅遊中比較推薦等效35mm這個焦段的鏡頭,當然這是看個人習慣,奧林巴斯我選擇了17 1。8這支,等效焦距為全畫幅的34mm,1。8光圈進光量還行,勉強可以算入門級大光圈定焦頭。

按照我之前拍攝經驗,等效35的定焦頭適合旅遊夜晚掃街,而我其實更多原因是想嘗試除了運動相機、口袋靈眸外用相機來拍影片是否可行,而17 1。8是為數不多可以在智雲M2穩定器上配平的鏡頭之一。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這是我的全畫幅鏡頭群和M43鏡頭群對比,而全畫幅的幾個鏡頭,除了50 1。8STM比較輕便,佳能的17-40和24-70都是F4,重量也依舊比2。8光圈和12-40重很多。

所以平時出去旅遊,基本我都不考慮全畫幅,之前也不是沒帶過,我最高的記錄是一個人帶著美能達膠片機、一款比較常見的國產三腳架、佳能全畫幅相機加三個鏡頭,基本上一天走下來就快累癱了。

幾年後的今天,我一直在做減法,直到vlog的興起,我又開始酌量增加裝置,力求最大平衡。

對於旅遊使用者來說,大部分人只會考慮超廣角和廣角端的裝置,而忽略中長焦的裝置,但是前者其實現在完全可以交給手機,現在從安卓到蘋果,基本上都會配備一枚超廣角鏡頭。

長焦鏡頭是等效全畫幅85以上的鏡頭,旅途中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不會太多,但是長焦拍攝帶來的空間壓縮感是手機和天涯鏡帶不來的感受,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比如我這支75 1。8的M43鏡頭,等效焦距是全畫幅的150MM。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壓縮空間的這支長焦鏡頭,可以拍攝人像,也可以拍攝風光。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這三張都是長焦拍攝,壓縮感和標準變焦定焦鏡頭都有很大的提升。

雖然出片比較少,但是我很喜歡這支鏡頭。

三腳架雖然比較有爭議,但是我還是建議微單使用者、大底卡片機使用者考慮金鐘ut反折系列的入門型號。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目前這支是金鐘ut53,這支三腳架雖然重量上已經比較輕便了,但出門旅行還是嫌棄有點重,畢竟買這支三腳架的時候還考慮了全畫幅機器,UT53的承重是足可以支援全畫幅相機加標準變焦恆定大光圈鏡頭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微單使用者,ut43和ut43mini都足夠承載一切了,而這兩支三腳架重量都在1kg左右,最關鍵是反折後可以塞進20寸行李箱和揹包裡。

金鐘UT鋁鎂合金系列適合手頭不寬裕的旅遊使用者,另有一套碳纖維版本,但是國內主流電商品牌沒見過,售價也是幾倍於鋁鎂合金版本,當然你不差錢那就無所謂了。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輕裝上陣不意味著要放棄一些裝置,三腳架最大的用途就是合影自拍,以及拍攝星軌、延時,以及堆疊拍出ND濾鏡長曝的效果,在懂點拍攝技術的驢友中,三腳架是不可替代的。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在我多年前還是個窮學生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用三腳架配合一支便宜的35定焦,利用堆疊、全景合成、HDR拍攝幾十張乃至幾百張照片,配合PS去實現長曝,解決人多,佳能感測器沒有寬容度、沒有超廣角鏡頭的一堆問題。

我還準備了一個LED補光燈,準確說是B站UP主們種草的燈。

柏靈P1 RGB全綵補光LED燈。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密密麻麻的說明,基本上也可以瞭解這支燈的所有情況了。

帶燈的需求其實還是要看個人,我個人先來說說這支燈的一些情況。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做工很不錯,畢竟是金屬材質。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配件也比較有誠意。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拍攝微電影的話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燈效,具備色溫調節。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補光範圍比較窄,但是亮度相對還是比較足的。

支援快充,顯色指數非常不錯。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Type-c介面,另外這支燈的支架是我選擇的主要原因。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任意角度變形的支架,一大堆標準螺紋介面。

名副其實的口袋燈,比較小巧。

但是不支援作為移動電源輸出。

最後一點是價效比有些那麼不足。

所以燈你相對可以拍夜景人像作為簡單的面部補光,比如為你女朋友,也可以拍攝美食的時候作為一個補光源,或者vlog外出的時候所用。

我個人感覺旅遊中我錯買了這種型別的裝置,在家裡我可能拍攝靜物的時候混合閃光燈、家用LED燈以及這支補光燈,但是日常我帶出去很少用,也用過那麼一兩次。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LED吸頂燈、明基檯燈、P1補光燈、以及閃光燈組合的混合光環境拍攝的照片。

當然作為補光燈它是優秀的,輕便、高強度輸出、快充,都是優秀的因素。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這套組合方式完全不重,甚至可以說足夠輕便,不過應該很少有人這麼用。

這支燈並非不可替代,旅遊使用機率偏低。

vlog拍攝裝置不完全分享經驗

畢竟vlog拍攝手法和剪輯上我只能算學徒級別,畢竟還在學習中,對於vlog這種題材來說,拍影片要遠比拍照片麻煩的多,這裡就拋磚引玉聊聊我拍攝素材使用中的一些不完全體驗。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目前主力拍攝裝置是大疆的口袋雲臺,osmo pocket。

這是一臺我吐槽了很多,卻不得不承認,這是我目前離不開它的裝置,儘管槽點很多,可是在二代雲臺出現之前,沒有可以完全替代的拍攝裝置。

先來說說我對它的一大堆吐槽點: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1、鏡頭視野太窄,這臺雲臺相機的鏡頭等效焦段只有28mm,而我能接受的最窄焦段是至少24mm。

2、配件比較失敗,除了波輪還有點用處,但是也不是特別好用,這個我要詳細去說說我購入的這些配件,包含原廠和副廠。

3、沒有HDR,是的,導致我後期在那些不是很抖的情況下用iPhone 11 Pro替代,畢竟後者有光學防抖,有480p的慢動作升格拍攝,有強大的HDR,也有4k 60p,畫質也比pocket強悍很多,poket的畫質和iPhone X差不多是一個級別的,甚至可能還要差一些。

4、120幀慢速拍攝應該是不能自動對焦的,而且是裁切拍攝,裁切幅度非常高,畫質下降也厲害。

5、另外有一點是目前所有便攜拍攝裝置的通病,那就是不太方便加持ND減光鏡,我關注了下目前所有的手機廠商關於攝像頭的技術,倒是隻有1+推出的變色攝像頭玻璃可以作為減光技術。

為什麼減光我那麼關注?

這要涉及到影片拍攝中的快門的問題了,影片拍攝中快門數一般為幀率的兩倍,低於這個數值會造成畫面跳幀,而數值如果太高的話,每一幀都是清晰的,沒有自然模糊,人眼看起來會很奇怪,這也是為什麼絕大部分電影的拍攝幀率為24幀的原因。

這些問題也是我幾個月前開始系統學習拍攝vlog才瞭解到的點,針對普通消費者的這些裝置自然不會去考慮這些情況。

來了解這幾個槽點。

鏡頭視野這個事,要辯證看,畢竟大疆推出的這個產品線,其實立項比較早,口袋雲臺剛出諜照的時候,我以為是Mavic air那顆24mm鏡頭,但其實並不是。

這顆鏡頭不自拍,拍拍室外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出去玩不帶點自己的影片,有點說不過去,相比之下運動相機的超廣鏡頭要好用很多,基本上你手持加個小三腳架就能全部收納進去。

我坐直升機的時候,osmo pocket視野太窄,完全沒辦法拍攝室內狹小的座艙,只能用iPhone 11 Pro那顆等效13mm的超廣鏡頭拍攝。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用iPhone 11 Pro記錄的超廣角直升機內視野。

沒有HDR,韌體也沒見到相應的升級,而大疆後出的osmo action都具備這個功能,實在是不應該。

不說大光比條件下了,就是順光有時候都沒辦法拍攝,無奈只能用iPhone 11 Pro去替代。

120幀慢動作無法自動對焦,這個在相機領域,佳能也是同樣的毛病,不能自動對焦其實還算問題不大,畢竟升格拍攝可以預先對焦,而且拍攝時間都很短。

但是裁切拍攝畫質真的很差,只能在朋友圈發發影片。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白天光線不錯的前提下可以接受這個畫質,升格拍攝用的機率也並不高,這張GIF是蹲在地上定點拍攝。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大疆的無人機120幀慢動作拍攝同樣是無法自動對焦和裁切的(Mavic 2 Pro 120幀慢動作拍攝),畫質也比較差,我目前嘗試的Mavic air和Mavic 2 zoom都是通病,不知道2 Pro上有沒有改進。

重點來聊聊這些配件。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購買這些配件之前也看了相應的評測,只能說,實用度上誇大了一些,其實有些並沒有那麼實用。

口袋雲臺之所以加了那麼多配件,就是因為為了儘可能做小,所以無線模組外接,波輪外接,麥克風介面取消。

無線模組外接這個想法真的是……

但是也蠻能理解的,只是其他運動相機倒是從沒見過外接無線模組吧?同樣也是小體積。

但是無線模組還真的是比較實用的配件,比如你拍攝延時的時候,用手機去設定要方便很多。

波輪也是實用的,但是波輪換成搖桿不更方便麼?大疆自己的延長杆上控制按鍵就是換成了搖桿,操作明顯更討人喜歡。

轉接麥克風套件,直挺挺一個玩意,我就放一張圖吧。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是不是挺怪異的?而且也並不好用。

所以我後期拍攝也放棄了轉接鐵三角麥克風,為什麼呢?因為口袋雲臺搭配無線模組和延長杆後根本無法相容麥克風套件以及鐵三角麥克風,無線模組多出的Type-c介面應該只具備充電功能。

最後是延長杆。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這個玩意怎麼說呢,如果你只是想透過它來實現自拍,我的建議是,不,要,買。

雖然整套裝置並不重(前提是你沒上手機),只是為了自拍買大疆的osmo action不香麼?也是拿出來就可以用的。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延長杆只適合當一個小型搖臂用,這點倒是相當實用,畢竟搖桿要遠比波輪更好用。

延長杆很費電。

我找了一圈,貌似官方是說有電池的,透過osmo pocket為其充電,但是你用了這個延長杆後,電量掉的刷刷的。

另外你想當搖臂用的話,需要裝手機,然後這個重量就有點微妙了。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整套裝置太重了。

官方配件我只建議買轉接、無線和波輪,

第三方配件我買了幾個,感覺還行。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比如吸盤,這個我就在飛機上吸附拍了一個延遲影片,汽車上的話因為Z軸抖動太厲害,拍攝延時影片成功率比較低。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揹包肩帶運動相機/口袋雲臺固定裝置只適合運動相機,口袋雲臺還是視野窄的原因,並不適合。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三腳架還是挺有用的。

吐槽歸吐槽,理性點說,osmo pocket還是挺方便的,我換了個第三方的收納盒,可以連同波輪一起收納丟在口袋裡,真正做的想拍就拍,三軸機械雲臺的加持,不是做演算法的電子防抖能比擬的,無論是狗8還是大疆自己的action,暗光下防抖基本就抓瞎了,而機械雲臺並不會。

支援4k 60幀拍攝,用4k拍攝,後期輸出1080P素材是為更好的銳度,以及後期做防抖、做二次構圖也有足夠的畫面可以裁切。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比如光線好的場景下口袋雲臺可以拍攝升格增加vlog的文藝範。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又比如在喵星人快速緊逼的場景下,能跟隨拍攝,不過這個場景拍攝的時候韌體比較早,對焦有點慢。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又比如輕鬆拍攝延時,自動生成可用素材。

所以口袋雲臺雖然槽點很多,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用。

不過到這裡不得不稱讚一下iPhone 11系列,真的是超乎我意料的好用,蘋果想做vlog裝置的野心不言而喻。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拍照長曝演算法很優秀,光學防抖元件工作也很優秀,HDR控制優秀,480幀慢動作優秀,13mm的超廣鏡頭,拍攝4k素材的時候還方便二次構圖,相應影片剪輯軟體裡做做防抖,視角依舊可以做到超越18mm廣角的存在。

其實一個iPhone 就可以完成絕大多數vlog拍攝畫面了。

如果對畫質有要求,現階段只能上微單,比如富士和索尼的系統,不僅能拍照,影片能力也是非常優秀。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我還購入了巔峰設計的相機揹帶,這個產品對於出門只帶一個相機,兼顧拍攝影片和照片的機器非常有用。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巔峰設計的亮點在於快拆核心,拍照需要肩帶方便攜帶,影片需要快速取下肩帶上穩定器。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因為是美國眾籌品牌,價格偏高,我會知道有不少人會說買個國產版本的,在自己能力之內,能儘量支援原創版權還是儘量支援吧。

巔峰設計的產品很多都很對我胃口,只是目前來看,只能少量更新了。

最後聊聊無人機和雲鶴M2穩定器。

大疆目前的無人機中,只有御系列方便旅遊帶出。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有條件自然是選擇最佳畫質的御2 專業版,具備D-LOG,具備1英寸底的御2航拍更專業。

目前最方便攜帶的是大疆的御 mini和御air兩款,這兩款都可以輕鬆丟進雙肩包裡。

無人機屬於小眾vlog裝置,畢竟現在無人機管控嚴格,國內可能還好一些,國外很多地方甚至連無人機都不可以攜帶,比如俄羅斯全國禁飛。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航拍於紐西蘭,大疆Mavic air。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航拍於溫州洞頭島,大疆Mavic air。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航拍於麗江某條路上,大疆Mavic air。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航拍於皖南某處,大疆Mavic 2 Pro。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航拍於合肥紫蓬山區,作為日常vlog和其他素材一起剪輯。

航拍鏡頭更多是作為全域性的一個補充,不需要太多,有兩三個鏡頭就是點睛了。

智雲M2穩定器。

我的旅遊拍攝&vlog裝置踩坑經驗手記,平民向

其實可以理解為索尼專用穩定器,因為這臺穩定器最匹配的裝置就是黑卡和索尼A6000系列微單。

其他裝置當然也可以上M2,在承重範圍內,機械雲臺還是可以完整擔起穩定的任務。

因為是為平頂的A6000系列微單設計,所以一切具備軍艦頂部的微單會受限制。

因為一切都是以小為基準,所以機臂比較短,對鏡頭比較挑剔。

這臺穩定器我其實還是挺滿意的,雖然旅遊中沒派上用場,但是至少是易於攜帶的,重量輕便,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就是它的移動延時需要連線APP使用,而且必須是官方支援的相機才可以匹配。

奧林巴斯相機內建了星軌拍攝程式,理論上說你只要設定好位置就不用管它了,所以如果配合一隻手動輕便大光圈定焦,是可以實現移動延時的,前提是這個穩定器可以獨立開啟延時拍攝功能。

智雲M2不能獨立使用,倒是另外一個牌子的小型穩定器可以獨立開啟移動延時拍攝功能,前後設定也很簡單,開啟移動延時拍攝功能-手動直接調整拍攝起始位置-拍攝。

但是考慮到這臺穩定器可以上A6000系列,最大支援適馬30 1。4這支鏡頭。不言而喻最適合帶出去的裝置就是索尼的A6000系列微單。

考慮畫質的最精簡拍攝+影片+穩定器裝置就是巔峰設計快拆肩帶+索尼A6000系列+智雲M2穩定器,拍照影片全搞定。

總結

拍照片,現階段很多微單都可以完美實現,只是看你選擇哪家,以及焦段鏡頭的選擇,但以我個人體驗,標準變焦鏡頭方便,但是出片比較平庸;定焦拍攝不方便,出片少,但是出片水準高。

影片方面,如果你只是和我一樣入門級別,大疆的口袋雲臺、你手中的iPhone 11系列,都是非常不錯的機器,初代口袋雲臺其實可以觀望,先用運動相機去替代。

口袋雲臺的附件,除了波輪和無線模組以及拓展套件外,其他的完全可以不用考慮。

而如果你觀望要出點畫質優先的素材,那麼優選富士XT3、索尼6400、佳能M6這些影片能力比較優秀的機器,其次是1英寸的黑卡和佳能G7X mark3。

畫質優先的機器要考慮上穩定器,所以又是一個增重的選項。

如果你兼顧拍照和上穩定器,巔峰設計的快拆帶是不錯的選擇。

無人機,能帶還是帶,出發前多做功課,沒收無人機是小事,違法當地禁飛政策就是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