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你是內向敏感、多思多慮的人嗎?這竟然是天生的

由 高冷冷 發表于 攝影2021-10-03
簡介——不存在的,不可能的,一個內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成一個外向者,但無法改變自己的根本屬性

多思不宜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化,推崇那些外向的人。他們看起來又張揚又自信;喜歡跟人打交道,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他們說話做事落落大方,不拘小節,有無窮的熱情。

相反,在刻板印象中,內向者是被妖魔化的。他們靦腆、害羞,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常常自己待著。做任何事情都能腦補出一整部連續劇。

你是內向敏感、多思多慮的人嗎?這竟然是天生的

/ 01 /

冷冷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說過,內向與外向,都是性格的一種,如同有的植物喜陰,有的喜陽,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你真的瞭解自己嗎?

但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

需要與他人建立連線才能正常運轉。

所以,的確有很多活動,對外向者友好,對內向者卻是折磨。

外向者由於性格本身,歡迎外界的資訊,這於他們是種滋養,是他們精力的來源。

而內向者的精力來源是獨處,外界的刺激會消耗甚至傷害他們。由於所身處的生活環境,內向者不時需要把喜陰的自己,拿到太陽下曝曬,於是常覺挫敗和不適,整個人畏畏縮縮、畏首畏尾。

性格無高低優劣,但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卻常常有一套評判的準則。

只有你表現得長袖善舞、如魚得水,才會受到他人以及自己的嘉獎。

/ 02 /

當然,人不應被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兩種型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是即非,這種“二分式思維方法”(《學會提問》),對複雜的性格問題,是種過度的簡化。

內向與外向之間,並不存在分明的邊界,而是瀰漫著大塊的灰色區域。他們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傾向,而非板上釘釘的確定性存在。

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具體的個體,我們所應做的,是

根據宏觀的定義,摸索到適合自己的具體到個人的規律。

/ 03 /

《內向者優勢》這本書很有意思,作者花了很長的篇幅,來告訴我們: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質而已,不是有病,不要感到自卑。(這本書不推薦你們看,不值得)

然後最後告訴我們,你要學著變得外向,這個社會是一個外向者的社會。

——不存在的,不可能的,

一個內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成一個外向者,但無法改變自己的根本屬性。

我們常常認為,是童年的經歷、兒時的記憶,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學校,也就是我們的成長環境,塑造了我們作為人的性格特質。

你是容易緊張激動還是平靜放鬆?內向靦腆還是開朗大方?富於冒險精神還是追求舒適安逸?合群還是孤僻?對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我們本以為這些是習得的。

/ 04 /

然而Thomas Bouchard 的研究表明,

在對人格特質的塑造方面,起主導地位的是基因,而非環境或經驗。

(轉引自《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當然,環境因素的影響是存在的。心理上的性狀,如同生理上的性狀一樣,都由基因和外部環境共同決定。

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生來如此」。

這就有些宿命的味道了。

某些東西你生來帶有,無從反抗,無從掙脫。還記得我曾在文章中講過,有些人天生就容易焦慮,我們永遠沒法成為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人。

反抗絕望。

/ 05 /

但你應該同樣記得,冷冷寫過神經思維的可塑性。對於性格特質來說,

基因占主導地位,它決定了我們的底色和基調。

外在表徵,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外部環境以及自身努力所引導的。

就像是Tal說的,雖然我們永遠都容易比別人焦慮,永遠都會是完美主義者,但可以透過堅持運動、冥想和轉換思維,透過自我教育,讓自己與這所有的「神經官能症」和平相處。

辨別清楚,哪些是「我生來如此」的,哪些是我可以奪得一定掌控權,可以有改變的餘地的。例如Tal說的跑步、冥想、成長思維、准許自己為人等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在無法改變之處,不苛責自己。

你是個內向的人,你敏感,你多思多慮。你生來如此。你並沒有做錯什麼。

准許自己為人,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還要

准許自己為自己。

/ 05 /

不得不承認,內向者確實比外向者活得辛苦。

被外界刺激所影響的閾值太低,

風吹草動,草木皆兵。

鈍感力強,是外向者自帶的buff。比不了,沒法比。

性格又何嘗不是一種階級,我們的出廠設定,一開始就為自己預定了諸多障礙,起點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但是,內向者有自己的好處。因為性格特質本身,我們能做的很多事情,外向者做不了。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有段話:

三大產品經理做出了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社交網路產品,他們分別是:

做出了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做出了QQ的馬化騰

做出了微信的張小龍

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性格內向、不愛社交。

為什麼性格內向,甚至有社交障礙的人,卻會做出億萬人依賴的社交產品?

/ 06 /

大概是因為,內向者對內心和精神的探究,

對細節的洞察,對情緒的感知,是天賦,是命運的饋贈。

那些好像是自我中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能夠切身理解他人所處境地的能力。(《內向者優勢》)

因為常常不理解自己,反而更能夠理解他人。這是你珍貴的特質。

珍惜它們,珍惜自己的柔軟。

你是個內向的人,你敏感,你多思多慮。你生來如此。你並沒有做錯什麼。

准許自己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