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由 老男孩python學習 發表于 攝影2021-10-16
簡介於是,國際標誰化組織為了統一編碼:提出了標準編碼準 即:UNICODE,UNICODE是用兩個位元組來表示為一個字元,它總共可以組合出65535不同的字元,這足以覆蓋世界上所有符號(包括甲骨文)UTF-8都一統天下了,為什麼還要有一個utf

每個位元組有唯一的編碼稱為什麼

說起python編碼,真是句句心酸。算起來,反覆折騰兩個來月了。萬幸的是,終於梳理清楚了。作為一個共產主義者,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如果你還在因為編碼而頭痛,那麼趕緊跟著我咱們一起來揭開py編碼的真相吧!

一。 什麼是字元編碼?

計算機要想工作必須通電,即用‘電’驅使計算機幹活,也就是說‘電’的特性決定了計算機的特性。電的特性即高低電平(人類從邏輯上將二進位制數1對應高電平,二進位制數0對應低電平),關於磁碟的磁特性也是同樣的道理。結論:計算機只認識數字

很明顯,我們平時在使用計算機時,用的都是人類能讀懂的字元(用高階語言程式設計的結果也無非是在檔案內寫了一堆字元),如何能讓計算機讀懂人類的字元?

必須經過一個過程: 字元————(翻譯過程)————->數字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字元如何對應一個特定數字的標準,這個標準稱之為字元編碼。

二。 字元編碼的發展史

ASCII

記住一句話:計算機中的所有資料,不論是文字、圖片、影片、還是音訊檔案,本質上最終都是按照類似 01010101 二進位制儲存的,再說簡單點,計算機只懂二進位制數字! 所以,目的明確了:如何將我們能識別的符號唯一的與一組二進位制數字對應上?於是美利堅的同志想到透過一個電平的高低狀態來代指0或1, 八個電平做為一組就可以表示出256種不同狀態,每種狀態就唯一對應一個字元,比如A——->00010001,而英文只有26個字元,算上一些 特殊字元和數字,128個狀態也夠用了;每個電平稱為一個位元為,約定8個位元位構成一個位元組,這樣計算機就可以用127個不同位元組來儲存英語的文字了。這就是ASCII編碼。

擴充套件ANSI編碼

剛才說了最開始,一個位元組有八位,但是最高位沒用上,預設為0;後來為了計算機也可以表示拉丁文,就將最後一位也用上了,從128到255的字符集對應拉丁文啦。至此,一個位元組就用滿了!

GB2312

計算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問題來了,計算機不認識中文,當然也沒法顯示中文;而且一個位元組所有狀態都被佔滿了,萬惡的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啊!我黨也是棒,自力更生,自己重寫一張表,直接生猛地將擴充套件的第八位對應拉丁文全部刪掉,規定一個小於127的字元的意義與原來相同,但兩個大於127的字元連在一起時,就表示一個漢字,前面的一個位元組(他稱之為高位元組)從0xA1用到0xF7,後面一個位元組(低位元組)從0xA1到0xFE,這樣我們就可以組合出大約7000多個簡體漢字了;這種漢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對 ASCII 的中文擴充套件。

GBK 和 GB13030

但是漢字太多了,GB2312也不夠用,於是規定:只要第一個位元組是大於127就固定表示這是一個漢字的開始,不管後面跟的是不是擴充套件字符集裡的內容。結果擴充套件之後的編碼方案被稱為 GBK 標準,GBK 包括了GB2312的所有內容,同時又增加了近20000個新的漢字(包括繁體字)和符號。

UNICODE編碼

很多其它國家都搞出自己的編碼標準,彼此間卻相互不支援。這就帶來了很多問題。於是,國際標誰化組織為了統一編碼:提出了標準編碼準 即:UNICODE,UNICODE是用兩個位元組來表示為一個字元,它總共可以組合出65535不同的字元,這足以覆蓋世界上所有符號(包括甲骨文)

UTF-8

都一統天下了,為什麼還要有一個utf8的編碼呢?

大家想,對於英文世界的人們來講,一個位元組完全夠了,比如要儲存A,本來00010001就可以了,現在吃上了unicode的大鍋飯, 得用兩個位元組:00000000 00010001才行,浪費太嚴重! 基於此,美利堅的科學家們提出了天才的想法:utf8。

UTF-8(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是一種針對Unicode的可變長度字元編碼,它可以使用1~4個位元組表示一個符號,根據不同的符號而變化位元組長度,當字元在ASCII碼的範圍時,就用一個位元組表示,所以是相容ASCII編碼的。

這樣顯著的好處是,雖然在我們記憶體中的資料都是unicode,但當資料要儲存到磁碟或者用於網路傳輸時,直接使用unicode就遠不如utf8省空間啦! 這也是為什麼utf8是我們的推薦編碼方式。

unicode與utf8的關係:

一言以蔽之:Unicode是記憶體編碼表示方案(是規範),而UTF是如何儲存和傳輸Unicode的方案(是實現)這也是UTF與Unicode的區別。

三。 python2的string編碼

在python2中,有兩種字串型別:str型別和unicode型別;注意,這僅僅是兩個名字,python定義的兩個名字,關鍵是這兩種資料型別在程式執行時存在記憶體地址的是什麼?

我們來看一下: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內建函式repr可以幫我們在這裡顯示儲存內容。原來,str和unicode分別存的是位元組資料和unicode資料;那麼兩種資料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如何轉換呢?這裡就涉及到編碼(encode)和解碼(decode)了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無論是utf8還是gbk都只是一種編碼規則,一種把unicode資料編碼成位元組資料的規則,所以utf8編碼的位元組一定要用utf8的規則解碼,否則就會出現亂碼或者報錯的情況。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四。 python3的string編碼

python3也有兩種資料型別:str和bytes;str型別存unicode資料,bytse型別存bytes資料,與python2比只是換了一下名字而已。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五。 檔案從磁碟到記憶體的編碼

說到這,才來到我們的重點!

拋開執行執行程式,請問大家,文字編輯器大家都是用過吧,如果不懂是什麼,那麼word總用過吧,ok,當我們在word上編輯文字的時候,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計算機都是不認識的,那麼在儲存之前資料是透過什麼形式存在記憶體的呢?yes,就是unicode資料,為什麼要存unicode資料,這是因為它的名字最屌:萬國碼!解釋起來就是無論英文,中文,日文,拉丁文,世界上的任何字元它都有唯一編碼對應,所以相容性是最好的。

好,那當我們儲存了存到磁碟上的資料又是什麼呢?

答案是透過某種編碼方式編碼的bytes位元組串。比如utf8---一種可變長編碼,很好的節省了空間;當然還有歷史產物的gbk編碼等等。於是,在我們的文字編輯器軟體都有預設的儲存檔案的編碼方式,比如utf8,比如gbk。當我們點選儲存的時候,這些編輯軟體已經“默默地”幫我們做了編碼工作。

那當我們再開啟這個檔案時,軟體又默默地給我們做了解碼的工作,將資料再解碼成unicode,然後就可以呈現明文給使用者了!所以,unicode是離使用者更近的資料,bytes是離計算機更近的資料。

說了這麼多,和我們程式執行有什麼關係呢?

先明確一個概念:

py直譯器本身就是一個軟體,一個類似於文字編輯器一樣的軟體!

現在讓我們一起還原一個py檔案從建立到執行的編碼過程:

開啟pycharm,建立hello。py檔案,寫入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當我們儲存的的時候,hello。py檔案就以pycharm預設的編碼方式儲存到了磁碟;關閉檔案後再開啟,pycharm就再以預設的編碼方式對該檔案開啟後讀到的內容進行解碼,轉成unicode到記憶體我們就看到了我們的明文;

而如果我們點選執行按鈕或者在命令列執行該檔案時,py直譯器這個軟體就會被呼叫,開啟檔案,然後解碼存在磁碟上的bytes資料成unicode資料,這個過程和編輯器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直譯器會再將這些unicode資料翻譯成C程式碼再轉成二進位制的資料流,最後透過控制作業系統呼叫cpu來執行這些二進位制資料,整個過程才算結束。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文字編輯器有自己預設的編碼解碼方式,我們的直譯器有嗎?

當然有啦,py2預設ASCII碼,py3預設的utf8,可以透過如下方式查詢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大家還記得這個宣告嗎?

Python學習之字元編碼

是的,這就是因為如果py2直譯器去執行一個utf8編碼的檔案,就會以預設地ASCII去解碼utf8,一旦程式中有中文,自然就解碼錯誤了,所以我們在檔案開頭位置宣告coding:utf8,其實就是告訴直譯器,你不要以預設的編碼方式去解碼這個檔案,而是以utf8來解碼。而py3的直譯器因為預設utf8編碼,所以就方便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