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由 墨染印畫 發表于 攝影2021-11-06
簡介決定景深的因素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範圍:光圈大小、對焦距離以及鏡頭焦距

拍小景深如何調引數

景深,是攝影中最奇妙的東西之一,也是初學攝影的朋友最難以掌握的。我在前面有許多涉及到景深的文章,卻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的聊過景深。今天就來深度地瞭解景深,看一看景深對於你的拍攝畫面有著怎樣的影響?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何謂景深?

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機要對焦後才能拍攝,理論上照片中只有被準確對焦的部分清晰,焦點前及焦點後的景物會因在焦點以外而顯得模糊。不過,基於鏡頭、拍攝距離等因素,在焦點前、後仍然會有一段距離的景物能夠被清晰顯示,不致於落入模糊地帶,這個清晰的範圍便稱為景深。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而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兩者體現在畫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樣。

決定景深的因素

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範圍:光圈大小、對焦距離以及鏡頭焦距。

光圈

:一般來說,在焦距和攝距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通常我們會採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以展現景物的深度。在拍攝風景照片的時候,也常常採用小光圈,以突出主題,同時也展示更加清晰和廣闊的空間感。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改變光圈值通常是最便捷也最常用的方法,最大光圈限制了這支鏡頭透過光圈控制景深範圍的能力。同樣地,一支鏡頭的最小光圈也受限於光圈機構限制,而且在某個光圈值之後,鏡頭的成像畫質不升反降,嚴重影響照片觀感。

對焦距離

:影響景深的最後一個因素是距離被攝體的遠近。攝距,也稱物距,它是指焦點至鏡頭之間的距離,不是鏡頭前任何物體至鏡頭的距離,因為只有在焦點前後才能形成一個清晰的區域。物距對景深的影響表現為:在焦距和光圈不變的情況下,景物離鏡頭較近時,景深較小;景物離鏡頭較遠時,景深較大。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鏡頭焦距

:在拍攝距離和光圈大小都相同的情況下,比較短的焦距能夠製造出更大的景深,強調周圍環境的特點,並攝入更多的環境元素。長焦距製造出的景深要比短焦距製造出的景深小,從而捕捉到更清晰的特寫。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光圈的大小,相比另外兩項引數更容易改變。更換鏡頭/改變鏡頭焦距也能夠改變景深的範圍,在同一個對焦距離下改變拍攝的距離,你能夠發現非常明顯的景深範圍變化,但是構圖上也會變化;而更長的焦距會“放大”背景中的元素,所以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背景中的虛化元素會顯得更明顯更模糊。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在實際拍攝中,為了獲取大景深或者小景深的效果,可以透過調節光圈大小、使用長焦距或者短焦距及靠近或者遠離被攝主體這三種方法之一或全部來實現控制畫面景深的目的。

為什麼畫面中特定的部分是清晰的,而另一些則是模糊到幾乎無法辨認?

“ 彌 散 圓(Circle of Confusion)”這一名詞不知道你有沒有了解過?明白這一概念,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照片中特定部分是清晰的,其他部分則是模糊的。

“彌散圓”的概念是指在準確對焦的時候,場景中的一個點會在畫面中被完美地還原成一個點。而在對焦不實的情況下,這個點會變成一個模糊的圓形。不過畫面中清晰和模糊的部分並不是由一條清晰的界線分開的,而是慢慢地從清晰漸變到模糊的。在數碼相機上,當這個點擴散得比相機的一個畫素更大時,你就有可能體驗到模糊的感覺。脫焦部分的虛化程度會因為不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超焦距是什麼?

這項久經考驗的對焦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焦點位置前後的景深。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需要明確的是,前後景深並不是均勻分佈在對焦點位置前後的。相反,對焦點大概位於整個景深範圍的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對焦點之前有整個景深範圍的三分之一,對焦點之後則是三分之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會建議對焦在整個場景的前三分之一處(水平三分線靠下的那條線所處的位置)的原因。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當然,當你讀完本文後,你會理解這種對焦技術稱不上精確,因為我們還沒考慮到光圈這一變數。除了這種對焦方式,我們還經常提到“超焦距對焦”這種技術,它指的是對焦到某一個距離後,能保證主體和無窮遠都清晰的對焦距離。這個距離會隨著焦距和光圈值及相機畫素數改變,你可以透過智慧手機上的應用來計算出精確的對焦距離。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使用超焦距對焦時會藉助對焦環附近的距離和景深標尺,不過當你需要精確控制景深範圍時,我推薦你使用相機的實時取景模式。首先將相機對焦到前景主體上,然後將焦點位置向主體後方移動,一邊旋轉對焦環一邊用放大功能檢視主體的狀態。

景深合成

景深合成是現代風光攝影的一個流行技巧,用於拍攝從前景到背景都清晰的大景深照片,被廣泛應用於風光攝影和微距攝影中。

在前面也說過,取景器中會出現一個焦點,這個焦點所對準的焦平面一定是最清晰的,然後根據你使用的光圈的大小,在不同的焦平面銳度會有差異。比如你用f8的光圈對準遠處的山,那麼遠景一定是最清晰的,而離你很近的前景一定會比較虛,這是鏡頭自然的物理現象。但是這也是我們並不想看到的。那麼如何解決呢?也許有朋友說:超焦距不是可以保證大的景深嗎?普通風光使用超焦距也許夠用,但對於這樣前景距離相機極近,同時希望遠處也很清楚的場景,也無法適用。

乾貨:一篇文章深度瞭解“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又如微距攝影中在以非常近的距離拍攝時,即便是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景深範圍仍然非常小,以至於主體大部分無法落入景深範圍內。也通常會使用“景深合成”的拍攝方法,透過拍攝對焦在不同位置的幾張照片,然後在後期合成一張具有足夠景深的照片。

關於景深合成,可參見前文

突破鏡頭極限,創造無限景深的大招,景深合成前期拍攝+後期教程

總結

隨著攝影技術的逐步提高,攝影者對拍攝畫面勢必要求越來越“精湛”,這也是一個愛好攝影的人所必須具有的。要想讓拍攝的畫面有質的飛躍,景深的控制是必修課,不同的景深效果,畫面的視覺衝擊力就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