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由 拍客張光林 發表于 攝影2021-11-06
簡介以上的第二和第三種情況,有人可能會擔心,光圈逐步收小了,會不會到到陪體逐步清晰,而使主體反而不夠清楚了呢

拍人像光圈調到多少比較好

環境人像照,使用大光圈好還是小光圈好?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所謂環境人像的的拍攝,一般是指帶有一定環境、背景、下的人像拍攝;人物是主體,其他的環境、背景都是陪體;人物為主,其他為輔。

作為主體與陪體的關係,又有從重到輕、從實到虛的不同區別。極端的“重”,比如主體(人物,下同)的影像是清晰細膩的,神情是豐富的,而陪體則是被虛化、朦朧的,有時候只剩下一片光斑而已;極端的輕,比如,只需交代主體隱隱約約的存在,甚至被虛化,而陪體卻卻是十分清晰細膩。實際拍攝環境人像時,後一個極端基本是用不上的,假如真的是用上了,也是一種創意拍攝,但是已經不能叫做環境人像的拍攝了,因為,已經“缺少了人像。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我們可以做個“量化的設定”:假如前一種極端情況——主體清晰細膩而陪體虛化朦朧的定義為1,後一種極端情況——主體虛化而陪體清晰細膩定義為5,那麼接下來的主體清晰細膩而陪體稍微模糊定義為2,接著隨著陪體的逐步清楚等,依次定義為3和4。這時候,我們定義了5個級別,我們就可以根據“級別”來選擇光圈。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SOMITA3520照相機三腳架單反微單旅遊三角架便攜攝影攝像架戶外手機直播支架佳能索尼尼康相機腳架夜釣燈腳架

¥

56

領券

減3

淘寶

月銷17

購買

回到剛才的說法,實際拍攝時,我們完全有可能會用到1—5這五個級別,但是,就環境人像的拍攝而言,我們用到的也就是1、2、3三個級別,不然的話,就不能叫做環境“人像”拍攝了。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第一種情況,1級

。這裡最為強調的是人物主體,人物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都是“配料”,你可以大膽地運用大光圈拍攝。光圈大到什麼程度呢,理論上講,如果你的鏡頭最大光圈是2。8,你就可以用到2。8;鏡頭的最大光圈是4。0,你就可以用到4。0。但是萬事不能走極端,鏡頭的成像質量往往不是最大光圈處,而是在最大光圈收小一到兩檔的位置上,從成像質量上來講究的話,2。8的鏡頭你只能用到3。2或3。5。另外,你還得綜合考慮拍攝距離等等因素,因為拍攝距離越近,背景虛化會越發明顯,你的平衡考量光圈和拍攝距離後做適當的調整,這裡說的只是一般規律。

第二種情況,2級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陪體即主體之外的物件逐步清楚起來,我們的辦法就是縮小光圈(加大光圈數值),一般可以設定光圈在4。0—5。6左右。

第三種情況,3級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設定成光圈在5。6—11左右。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以上的第二和第三種情況,有人可能會擔心,光圈逐步收小了,會不會到到陪體逐步清晰,而使主體反而不夠清楚了呢?答案很明確——不會。因為隨著光圈的收小,成像畫面的景深會逐步加大,景深加大的結果,就是清楚地範圍不斷再加大。我們拍攝圖片儘管是二維的、平面的,但是,它反映出來的客觀世界恰恰是三維的、立體的,既然是三維的,它的縱向一定是有深度的,假設縱向的深度為“1”的話,我們逐步收小的光圈的“寫虛”的部分是在後面(鏡頭的遠方)的1/3,和中間1/3的一部分,根本不會影響我們的前面(靠近鏡頭)1/3,而且,我們一直是對著主體來對焦的。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

攝影基礎與入門 攝影入門 常見攝影器材照相機型別攝影常用知識 攝影用光拍攝視點 彩色攝影

¥

17。9

淘寶

月銷10

購買

說了這麼多,只是為了說明一些原理;要說結論很簡單——

需要背景虛化大光圈,比如3.2—4.0,不需要背景虛化小光圈,比如5.6—11,一般情況中光圈,比如4.0—5.6;對焦方式是,針對主體(人物)實施點對焦

我是優質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點贊和轉發,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環境人像的拍攝,可以用這種思路來選擇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