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由 書偶記 發表于 攝影2022-12-02
簡介此後每一年,張大千都前往朝鮮與池春紅過一段神仙日子

3√27等於幾

1978年11月,漢城舉辦展覽,張大千應邀赴韓。

彼時,這位享譽世界的畫壇巨匠,已年過八十,疾病纏身,前幾個月更是才遠渡重洋從美國舉家遷往臺灣。論理,這時候的張大千最應戒遠遊、避塵勞,可是任由親友百般勸阻,他仍堅持親臨漢城。這究竟是為什麼?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在臺北機場登機之前,他在夫人徐雯波的耳邊喃喃說到:

“快四十年了,總算能為她上回墳了。”

讓張大千念茲在茲的,是已經過世39年的朝鮮女郎池春紅。

池春紅,本名池鳳君,春紅是她的藝名,張大千後來稱其為“春娘”。

1927年深秋,張大千應日本古董商江騰陶雄之邀,前往朝鮮觀賞金剛山風景。彼時的張大千,已經以造假石濤畫作名聞四海,在他心中,遊覽山水與作畫同等重要。所以作為朝鮮著名的旅遊勝地,金剛山早已令其心嚮往之。

到達朝鮮第一天,張大千便被東道主安排至一間豪華日本酒樓用餐,陪坐的還有多位日韓兩國的文人墨客及藝術家。此外,還有幾位朝鮮“伎生”(相當於日本藝妓)佐以歌舞。

這一年,張大千28歲,是名副其實的青年才俊、風流才子。雖然身邊觥籌交錯,人語往來,但他仍舊被一個伎生吸住了目光,這是一位嬌羞明媚、柔情似水的少女。

她就是池春紅,這一年,她15歲。

東道主當場便察覺出張大千對這女孩有好感,遂安排池春紅每天去張大千下榻之處侍候其作畫和生活起居。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張大千與池春紅

聰敏美麗的春紅,不僅能歌善舞,還略懂畫事,在為張大千展紙研墨中,也學到不少繪畫技巧,經張大千稍微提點,也能畫出簡易的花鳥畫稿來。因為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其成為張大千羈旅異國期間的最佳伴友。

而在池春紅看來,俊朗超逸、舉止高雅的張大千,與那些粗野蠻橫計程車官紳僚比起來,太值得人傾慕了。

儘管兩人相差了13歲,但他們還是相愛並同居了。

在此之前,張大千未曾學過朝鮮話,池春紅更是沒接觸過中國人,因為語言不通,他們只能透過作畫的方式來表達愛意。

不久,就連池春紅的家人也知道了張大千這個人,張大千後來遊覽金剛山,還是她的兄長池龍君主持導遊的。

這一段期間,張大千的仕女畫中,大多都能看到池春紅的影子。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張大千二夫人黃凝素

或許快樂的日子流逝得更要快些。轉眼間張大千就在朝鮮度過了三個月,而在中國,時已臘月。家中母親寄來家中,問及何時回家過年,而張大千又對池春紅戀戀不捨。他突然閃出了個念頭:“何不將春娘娶回家呢?”

彼時的張大千,家中已有兩位太太,大太太曾正蓉是母親曾老夫人的親侄女,但因張大千對這位表妹沒有興致,兩年後仍沒有一兒半女,曾老太太又為他娶進了15歲的川妹子黃凝素。

黃凝素盤靚條順,兩人百般恩愛,所以這位二太太也是生子最多的一位,張大千一生16個子女,她生了11個。

因為受寵,黃凝素也是最驕橫的,所以要帶春紅回家,第一個就得經過她的同意。

他將池春紅帶至一個照相館,兩人拍下了幾張合影,將其中一張寄往家中,並附上一首小詩:

依依惜別痴兒女,寫入圖中未是狂。

欲向天孫問訊息,銀河可許小星藏?

意思很明白:我就想問問,你們兩位大的姐姐,能否容得下這位小妹妹呢?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張大千大夫人曾正蓉

正常的女子都不會容忍別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何況是潑辣驕橫的黃凝素?收到信後,黃凝素很不高興。但是她想了想,自己丈夫不是常人,身邊狂蜂浪蝶不斷,能阻止這一個池春紅,後面還有無數個池春紅等著呢。何苦做惡人呢?

她沒有告訴大太太曾正蓉這個訊息,而是自己消化了,回信張大千表示同意。

二太太一同意,大太太自不必待言。但是張大千反而遲疑了,他再三考慮,覺得這位異國姑娘如果回到四川,因為人生地疏和語言不通,將難以應對生活中的諸多問題。

所以,池春紅就這麼被留在了朝鮮。臨走前,張大千從朝鮮賣畫所得中抽出一筆錢,勸春紅去開一個藥鋪謀生,不要再當伎生了。

同時,張大千告訴她,明年會來朝鮮與她會面。

春紅雙手接過錢,深深鞠一躬,淚雨凝噎,用手點點自己的心,再指指張大千,意思是:“我明白了,君多保重”。

張大千回國後,池春紅也在1928年的那一場大雪中,黯然離開她的“夢境”金剛山。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張大千、池春紅

1928年11月10日,張大千應日本友人之邀前往東京鑑賞一批中國畫。不料期間染疾住院。此前收到張大千來信的池春紅,左盼右盼不見愛人歸來,忙來信詢問。信中深情款款,悽婉欲絕。張大千讀後思緒萬千,春孃的身影浮現心頭。他跟護士借來一支筆,將春孃的來信用古體詩翻譯出來,為其取名《春娘曲》。

張大千病癒後,馬上動身前往朝鮮與池春紅幽會。

此後每一年,張大千都前往朝鮮與池春紅過一段神仙日子。

1935年冬,張大千在北平邂逅唱大鼓的楊宛君,彼時張大千已經36歲,楊宛君不過18歲,但這不併不妨礙兩人走到一起,從八月相識到十月結婚,兩人的感情發展不僅神速,而且異常順利。

而這一場婚禮,還是二房黃凝素做媒,大房曾正蓉主婚。

說到底,池春紅之所以沒能成為張家三姨太,全然因為異國身份。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三姨太楊宛君

雖然又娶了楊宛君,但張大千與池春紅的每年例行幽會仍在繼續,整整持續了7年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兩人才被迫斷了音信。

1937年,張大千與楊宛君逃離陰雲密佈的北平,經上海輾轉香港、梧州等地,最終回到家鄉成都,落腳青城山中寄情山水與書畫。

對於處在日寇統治下的池春紅,張大千越發牽掛著,而在思念春娘時,他只能將她畫進畫中。

1935年,他於大風堂中,以池春紅為原型作下《天女散花》,這幅畫後來成為了他的代表作。

1944年,在《紅拂女》的四首題畫詩中,他將池春紅比作紅拂女,自己則是虯髯。

可張大千不知道,他心中的神女池春紅,早幾年前就已經香消玉殞了。

1939年秋,池春紅的藥鋪來了一個客人,這是一位日本軍官,因見池春紅相貌出眾,便起了不軌之心,先以小動作調戲之,不想被池春紅正色拒絕。這日本軍官惱羞成怒,索性就要強行非禮,池春紅抵命相爭,最後,被激怒的淫匪提起了長槍……

可憐還在苦苦等待與張大千相會的池春紅,就這麼“搖落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這一年,她才27歲。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以池春紅為原型的《天女散花》

這一個噩耗,直到抗戰勝利,張大千才從日本友人江騰陶雄口中得知。他低頭不語,哀思良久,轉身至畫案前,取來半張宣紙,揮筆寫下“池鳳君之墓”五個字,又於下方題道:“張爰敬立”四個小字。

隨後他拿出一條黃金,與這半張宣紙交給江騰陶雄:

給春娘刻一塊石碑吧,就照這幾個字刻。

此後三十多年,張大千遊遍世界各地,客居過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於三十多個國家舉辦過畫展,日本亦是他每年旅居之地,可是對於隔壁的漢城,張大千都未再踏足。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或許,張大千怕的只是這種情境吧。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1943年,14歲的徐雯波被44歲的張大千相中,4年後結縭

畫展過去十天後,便轟動了漢城。此番展出的五十幅畫作中,但名為《九龍觀瀑圖》卻引起了參觀者的興趣。

此畫乃1927年而作。畫作中有一題跋:

“此予五十年前與韓女春娘同遊金剛山所作,今重遊韓城,物在人亡,恍如隔世,不勝唏噓。”

直至臨近畫展結束,展廳辦事員發現一位七十多歲的朝鮮老人立在這幅畫面前久久不願離去,雙眼泛淚。經一打聽,方知這位老人就是當年帶張大千和池春紅遊覽金剛山的男子——池春紅兄長池龍君。

張大千在啟程前,就掛著為池春紅掃墓的心事,怎奈滄海桑田,偌大一個漢城,去哪找一塊小小的墳塋呢?更何況這墳塋是否存在都不得而知。

幸好,池龍君出現了!

她15歲與張大千同居,密會7年卻未成為他三姨太,27歲因美貌喪命

張大千與四姨太徐雯波

這一年11月,如五十年前一樣,漢城又飛起了雪花,張大千在四姨太徐雯波的攙扶下,隨著池龍君的腳步緩緩走向一個圓形的墳墓,周邊草木已枯黃,萬物肅殺。墳墓前立著一塊墓碑,碑中刻有中朝兩國文字,中文的五個大字“池鳳君之墓”正出自張大千之手。

張大千摘下頭上的東坡帽,深深地彎下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