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高屯子“十年尋羌”攝影展受觀眾追捧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攝影2022-12-09
簡介”高屯子(中)在影像展開幕活動現場據悉,電影《尋羌》拍攝和製作歷時十年,是峨影集團為第一齣品方出品的紀錄電影,曾獲得第16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民族文化傳承獎、第3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金收藏獎、第25屆中國紀錄片長片十優作品等獎項

攝影運用的是什麼技術

作為2022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的平行展之一,“十年尋羌—人與神的悲歡離合”高屯子攝影作品展已於12日開幕,受到不少觀眾的追捧,不少觀眾慕名觀展,展期將持續至11月27日,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成都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觀看。

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高屯子“十年尋羌”攝影展受觀眾追捧

海報

有觀眾表示,看了高屯子的攝影展後收穫很多,向觀眾展示出一群生活在高山峽谷的古羌後裔的精神信仰和現實狀態。作家米瑞蓉表示,看了高屯子的攝影展後有很多感觸,“如果說文字是一種符號,是人類用來記錄濃縮的事件並以傳之久遠的工具;那麼影像圖片便是一種平面的表達,它利用現代影像技術忠實地記錄,把一個個濃縮的事件並傳之久遠;那麼電影便是立體的表達,它用真實的人用紀實的手法高度還原並記錄一個事件,讓若干年後,人們還能清晰的看到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高屯子“十年尋羌”攝影展受觀眾追捧

高屯子攝影作品

花十年時間,運用攝影、文學、電影三種藝術語言記錄,潛心探尋。十年的“尋羌”之路,讓高屯子在攝影界早已聲名在外,可對於尋羌到底“尋”什麼,又“尋”到了什麼?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因一場大地震發起“幫扶計劃”高屯子來到高山羌寨。高屯子發現,岷江上游的這片深谷高山,原來是中華古老人種與文化的基因庫。高屯子相信,透過釋比敬天祭祖的鼓音、禹步、唱詞,就能尋到中華文化最核心的根源;那些敬天法祖、惜物愛人的古老風俗,對享受著生活極大便捷、物質極大富有卻心無所依的現代人群,一定會有所啟示,一定能幫助他們找回中國人本有的生命情感。

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高屯子“十年尋羌”攝影展受觀眾追捧

高屯子攝影作品

2008年,高屯子帶著攝影助理和影像器材人背馬馱來到汶川縣龍溪鄉夕格羌寨,開始了他拍攝和書寫高山羌人的行程。在山寨,他與村民們一起敬天祭祖,一起仰望滿天繁星,一起在初春的山谷裡唱起春播之歌……

高屯子意識到活動影像的記錄擁有無可比擬的在場感,但要將古羌後裔大災之後的生活處境與精神狀態書寫定格,使之成為一段可信的史料,圖片攝影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我意識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只有一件事可為,那就是將高山羌人的生活處境與精神狀態書寫定格,使之成為一段可信的史料;成為這個“向外輸血的民族”,在文化迅速“現代化”之前的見證。”

首屆成都國際攝影周|高屯子“十年尋羌”攝影展受觀眾追捧

高屯子(中)在影像展開幕活動現場

據悉,電影《尋羌》拍攝和製作歷時十年,是峨影集團為第一齣品方出品的紀錄電影,曾獲得第16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民族文化傳承獎、第3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金收藏獎、第25屆中國紀錄片長片十優作品等獎項。除電影《尋羌》外,高屯子還有一部收藏級攝影作品集《十年尋羌:遷徙與迴歸、羌在深谷高山、最後的釋比》和一本非虛構文學作品《十年尋羌:人與神的悲歡離合》。都是紀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夕格、直臺兩個羌寨的村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後回鄉祭拜祖先的感人歷程。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張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