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由 看鑑 發表于 攝影2022-12-12
簡介《下海》劇照,圖出自網路下海,永遠是少數人的冒險,多數人的墳場

社交障礙掛什麼科

網際網路總能定義一些詞彙,從之前的“給力”、“hold住”到如今的“卷不動了”、“躺平”。

但這些詞,都不是這幾年來最熱的詞。

這幾年,過得都很苦,有道是“苦海有邊”,“卷不動、躺不平”。

所以,我們都祈盼,趕緊脫離苦海,也就催生了“上岸”!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起初,上岸是形容考公、考研成功後的狀態,沒想到,現在還清債務也是“上岸”,相親成功也是“上岸”,懷孕竟然也是“成功上岸”。

或許,未來會有一門專門的學科——“上岸學”。

當年的“下海”

在古漢語中,“海”被佛教用來比喻深重的苦難,“岸”則象徵希望、光明的入口。

但苦難往往會和恐懼聯絡在一起,恐懼又能延申到對一切不確定、無法預知事物的感覺。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因此,在現代語境中,“海”與“苦難”的關聯被弱化,而強化了其與“不穩定的環境”之間的聯絡;

與之相對的,“岸”的“光明、出路”比喻義被削弱,強化了“穩定的環境”這一喻義。

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一群人走出舒適區,從體制內辭職經商,就被稱為“下海”。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據說《中國青年報》在1984年做過一項社會調查,統計人們對各個行業的認可程度。排前三名的知道是什麼嗎?個體戶、計程車司機、廚師,再往後的是服裝設計師和美髮師。

也就是說,託尼老師當年可是讓人羨慕的行業,跟今天的IT碼農有一比。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為此,有了一句流行民謠:“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

在“下海”風靡一時的時候,科學家、教師、醫生,其他的就是公務員事業編了,都是清水衙門沒油水的。

據說,科研部門過節發福利,竟然只發了幾袋掛麵。

所以,在那個年代,有人選擇“停薪留職”,有人選擇乾脆“斷奶”。

他們往往是生活比較困苦,所以改變現狀的動力也最足,他們殺入商界後,彼此也有很多共性。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那個年代的人們文化素質不高,他們辦事兒只能全靠經驗,所以走了很多彎路,不過他們也比較擅長總結,而且有“屢敗屢戰”的氣概,所以這群人大部分現在很活躍,是諸多富二代的爹。

他們還特別重視社會關係,這甚至在重視自身企業經營之上,就比如許老闆。

當初陪著香港的一群富豪打牌,讓自己的企業度過了危機。

然而,當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也越來越成熟化、法制化的時候,仍舊以過去的方式來應對今天的變局,是肯定有問題的。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所以,過去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佬,如今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窘迫,對社會關係的迷戀,不注重服務客戶,也一次又一次地喪失掉了社會公信力。

如今,“下海”的浪潮早已過去,目前這個詞有了一種非常不友好的意思,這裡不展開討論,感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如今的“上岸”

時過境遷,當明星開始考公,國足隊長鄭智去大學當老師,“編制”又成了吃香的話題。

其實,“考公”熱並不是發端於近十年。

最早的一次,是在非典前後。那時候出現了“用工荒”,經濟受到了很大沖擊,再者隨著經濟的發展,體制內的工作人員待遇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內外作用下催生了第一波“考公”熱,作為公考培訓的兩大龍頭企業中公、華圖就崛起於這個時間段。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第二次出現在2009年左右,08年前後發生的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企業,那一年報考人數首次突破百萬。

縱然考公在這以後就開始持續保持著熱度,但在2020年以前,因為網際網路企業的強勢發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考公每年都熱,但還沒這幾年這麼誇張。

相較於單調的體制內工作,從事IT行業的人35歲以前實現財富自由的大有人在。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2020年開始以後,一方面因為客觀原因,另一方面便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滯脹”問題。

大廠裁員,小廠苟且,增長空間沒了,但還是有程式設計師湧入,因此“內卷”就產生了。

大家都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擔憂,薪水固定但安全有保障的體制內工作就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都挺好》劇照,圖出自網路

從“下海”和“上岸”的流行看出,這和經濟週期密切相關。

尤其是“上岸”,其實代表著一種逆經濟週期的現象。

這個現象,又放大了人的焦慮,結婚生子、連割個雙眼皮都“上岸”,導致萬事皆可“上岸”。

因為按照中國傳統觀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代表了中國人講究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

但社會節奏的加快,使得這種觀念受到了挑戰。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一方面,人的交際圈越來越廣泛,在思想和理念上都較之古人,有了質的飛躍;但另一方面,快節奏的生活,人們難免目不暇接,產生了焦慮感。

“割雙眼皮”上岸是容貌焦慮,“結婚生子”上岸是剩男剩女的焦慮。

加上,當代社會,大部分人選擇餘地多起來後,一個奇特的現象是容錯率又特別低,更放大了這方面的焦慮。

曾幾何時,我們是否因為在多個offer中間最終敲定一家,你選擇的公司黃了,拒絕了的公司發展還不錯;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你拒絕了一個“舔狗”,總覺得他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等你終於有一天想妥協的時候,耳邊卻響起了一首歌:“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所以,當考公上岸後、結婚領證後、懷孕生子後,都迫不及待宣佈“上岸”,其實是說人生的一項任務完成了,我終於沒被社會前進的洪流給拋棄。

“下海”、“上岸”之後還要爬坡

不過,一個現實是,人生會經歷多次大考,卻不像考試一樣有標準答案。

當年下海的人,多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在累積財富後,有的耽於聲色,有的鋌而走險。

能夠在如今還保住晚節的少之又少。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下海》劇照,圖出自網路

下海,永遠是少數人的冒險,多數人的墳場。

“上岸”同樣沒有那麼容易。

即便進入體制,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而且對於有志向的人來說,在一定年齡未能升遷,評上職稱,依舊會是煩惱來源;

結婚生子以後,你會發現,婚姻、教子仍然有許多常識需要學習。

當年“下海”,如今“上岸”,歷史總是這麼弔詭

圖出自網路

難道你不記得你小時候以為“高考以後就解放了”的單純想法,這些年除了考公考研,各種職業資格證考試,你有沒有參加過?

所以,上岸之後,還有坡等著爬。

我們理解努力求上岸的人的無奈,但要明白,人生有許多工要完成,但不能以完成任務為目的。

“下海”、“上岸”都不過是一個經濟週期的現象,看鑑君能給你的忠告就是,好好吃飯,好好讀書,鍛鍊身體,與時間賽跑。

“上岸”的繼續爬坡,呆在“海里”的,等下一波“下海”浪潮。

參考資料:

大資料透析站《你卷歸你卷,我考公務員》

驚蟄青年《這屆年輕人的“上岸學”,看得我頭大》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疑問煩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