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地球簡史第一講:時間創造了生命

由 風雲文化館 發表于 攝影2022-12-16
簡介再加上星子內部各種元素(氫、鋰、硼等)的聚變或者(鈾、釷等)衰變導致的熱積累,地球開始變熱,溫度逐漸高於鐵的熔點,地層中的鐵、鎳、硫化鐵等融化並流向地心部位,形成了鐵質地核

上地殼是不是陸殼

歡迎來到風雲文化館,我是出場自帶中國風的李雲鋒。

自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問世以來,時間究竟是否可逆一直是人類不斷追求的問題。我們是四維度的生物,生活在三維度的空間中,空間的三維度以及以下的維度所有的資料都已經被證實可逆。現在我們只能達到與時間同時靜止,還只是在理論的層次上。

時間,究竟能否可逆?

如果時間可逆,那麼我們就可以穿梭到過去,回到五十五億年前,回到地球的初始階段,那時候地球只是太陽周圍的原始星雲中一顆渺小的行星。太陽系都沒有生成。這顆渺小的星球圍繞著唯一可以依託的巨大恆星。它不會知道,在不過十億年後,它會分餾、坍塌、壓縮、凝聚。

在五十億年前後,太陽逐漸有了規律的軌道,並且表面的氫氣層已經燃燒殆盡,太陽逐漸形成現在的三層:中心的熱核反應區,中間的是輻射層,最外面的對流層。在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從那時起,原始的太陽星雲開始反應,他們在分餾後開始坍塌,凝聚。各種星子聚整合行星胎,然後增值成為了原始的地球。

組成原始地球的星子表面溫度都極低,因為它們本身的運動速度很高,也遠離太陽。當他們開始聚集的時候,速度逐漸減慢,動能減少,轉化為熱量;星子的質量增大,內部受到很強的壓力,開始壓縮,熱量逐步被儲存在星球的內部;再加上星子內部各種元素(氫、鋰、硼等)的聚變或者(鈾、釷等)衰變導致的熱積累,地球開始變熱,溫度逐漸高於鐵的熔點,地層中的鐵、鎳、硫化鐵等融化並流向地心部位,形成了鐵質地核。

之後,比較重的熔融物質下沉,比較輕的熔融物質向上浮,把熱量帶到地面。這些比較輕的物質就是原始地殼,稱作原始陸殼。後來經過逐步增生和擴大形成了現在的地殼。地殼和地核之間就是地幔。這個過程叫做:分異作用。至此,地球基本生成。地殼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合成了最簡單的無機物——甲烷。這也是之後地球上出現了大氣層以及水源的重要前提,這個時候就生成最初的海洋、大陸以及大氣層。

那個時候地球上只有一片大陸,那片大陸就是其地球的最高點:岩石圈。最後被板塊運動割裂成目前的七大洲。

至於海洋,開始的時候是從地殼中形成,所以海洋如同熔爐一般,海水都是滾燙的。各種元素都聚集在海洋中,因為高溫在相互反應。有一天,海洋中因為巧合,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相互融合,形成了有機物蛋白質,之後又有了糖類。知道有一天,海洋中形成了世界開啟的第一化合物——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鳥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 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叢集。隨後的幾億年中,逐步聚集,反應,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單細胞。或者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一個單細胞細菌。

那時候的地殼依舊在移動,因為地球還沒有完全形成。這個過程依舊持續了十幾億年。

直到五億年前,地球上開始有了生物——綠藻類植物,開始了地球上第一次光學作用,大氣層不再是隻有二氧化碳,氧氣開始登上殿堂。4億2千5百萬年前,海藻才在地球大氣中積累了足夠的氧,形成臭氧層來保護暴露在陽光下的生命,生物才可能浮出水面。

地球,開始了生命的序章。

地球簡史第一講:時間創造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