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南粵工匠》:“超微距”講述南粵工匠故事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攝影2022-12-19
簡介《南粵工匠》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將鏡頭對準南粵工匠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面貌,記錄他們的高光風采和高超技藝,以榜樣力量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什麼叫做微距鏡頭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剛

《南粵工匠》:“超微距”講述南粵工匠故事

廣東省首部為工匠技能人才立傳的15集紀錄片《南粵工匠》將於11月18日(本週五)22:00在珠江頻道首播。

《南粵工匠》由廣東省總工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聚焦20位獲得“南粵工匠”榮譽稱號的工匠代表。《南粵工匠》大力弘揚“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將鏡頭對準南粵工匠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面貌,記錄他們的高光風采和高超技藝,以榜樣力量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南粵工匠》:“超微距”講述南粵工匠故事

2016年起,廣東省總工會聯合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開展“南粵工匠”學習宣傳活動,經過六年多的探索和實踐,已推薦學習100名“南粵工匠”。今年廣東省總工會策劃推出首季《南粵工匠》紀錄片,選取百名工匠中的20位,讓他們作為紀錄片主人公與大眾見面。

這20位“南粵工匠”,有的選擇“擇一事終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看似最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如世界“焊王”劉仔才,“原型製作”大師黃楓傑,獲得兩項國家專利的“鈑金達人”葉世遠,以及提出機車“零故障”要求的楊向東。他們有的追求“幹一行精一技”,有的堅持“傳一業守一藝”,還有的則做到了“領一軍創一域”。

《南粵工匠》:“超微距”講述南粵工匠故事

除了展示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高光時刻,《南粵工匠》還將更多筆墨聚焦在工匠們成長成才的鮮活故事。

《南粵工匠》的首播集主人公是2021年度“南粵工匠”、廣東省博物館有機修復組組長李濤。透過紀錄片,人們除了能看到這位“文物醫生”修復一幅“病重”的古代畫作的全過程,更能看到他多年來堅守這個冷門行當背後的熱愛與初心。在李濤眼中,文物修復就是一場與古人的浪漫對話。因為熱愛,在外人看來枯燥漫長的文物修復工作,在他那裡卻是“一眨眼就過去”的沉浸式時光。

《南粵工匠》總撰稿人章琰透露,相比過往同類紀錄片對宏觀視角的偏愛,《南粵工匠》的運鏡方式和講述手法致力於追求一種“微觀化”。比如大全景鏡頭少了,微距、超微距拍攝多了;工匠的工序和手藝,體現在每一個精雕細琢的鏡頭裡,讓觀眾感受到行雲流水般的優雅。在人物影像美學上則更注重帶著煙火氣的平凡美和日常美,觀眾能從每個人物身上看到他們工作時那種幸福感爆棚的光芒。每集節目設定在25分鐘,既保留傳統紀錄片的豐富度,也強化微紀錄片的優勢,吸引更多網路年輕受眾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