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寧波餘姚:擦亮陽明故里金名片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攝影2022-12-19
簡介近年,除了修繕中天閣,餘姚還規劃復建位於原中天閣後祭祀王華、王陽明父子的二王祠,使中天閣、二王祠與王陽明故居形成“三位一體”的立體空間,打造“陽明故里、心學聖地”的文旅品牌

位深度越大顏色越多嗎

原標題:寧波餘姚:擦亮陽明故里金名片

寧波餘姚:擦亮陽明故里金名片

寧波餘姚:擦亮陽明故里金名片

寧波餘姚:擦亮陽明故里金名片

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心學大儒王陽明降生在浙江餘姚瑞雲樓。

“餘姚”二字,對王陽明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這裡不僅生活著他畢生牽掛的親人,也是他奔波忙碌的一生中,一直都想要回歸的故土家園。

在遭廷杖下獄的至暗時刻,他因想到未能與親人告別而痛徹心扉;龍場悟道後,他心心念念想要還家,託人傳話“天涯無日不思歸”;當祖母離世,他四次上書懇求致仕,言辭哀慼令人不忍卒讀。

很多時候,世人看到的王陽明都是立功、立德、立言“真三不朽”的人物。而當他每每與“餘姚”相連,展現在眼前的都是一個更加立體豐滿的王守仁。

今年適逢王陽明先生誕辰550週年,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陽明文化”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在當代,如何發揮陽明文化的時代價值,並將其與地方發展相連線,是陽明故里餘姚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

瑞雲樓的重生

2019年4月9日,餘姚申請的“陽明故里”和“陽明故居”商標,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稽核透過。

王守仁(1477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號陽明,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出生在餘姚書香門第。他祖上非大富大貴,但皆以道德文章聞名於世,幾輩人教書為生。到其父王華這一代,雖後來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但王陽明從小家中依然較為清貧,租借餘姚城中的莫氏房產以棲身。王華的父親王倫、母親岑太夫人和夫人鄭氏都借居在這裡。

王陽明出生之樓被稱為“瑞雲樓”。可惜,這棟小樓在乾隆年間毀於火災。20世紀80年代末,餘姚市人民政府投入資金,對王陽明故居進行保護性修繕。1996年,決定重建瑞雲樓。

在重建過程中,一塊“古瑞雲樓”匾額被意外發現。此匾上款“光緒辛卯”,下款“先天客題”。據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考證,先天客是葉香堂的號。葉香堂生於清道光年間,咸豐年間中舉,曾任教諭、督學等職,寫過王陽明像贊。葉氏世居位於瑞雲樓遺址旁,他應該是在對瑞雲樓古址作了一番考證後,認為自家屋基處就是瑞雲樓古址。

王陽明30多歲時,有一次告病歸越,為同裡友人倪宗正寫過一首詩:“三十年來同出處,清暉樓對瑞雲樓。”清暉樓是倪宗正的故居,位於今餘姚武勝門歷史街區內,其正南50米處正是瑞雲樓。現實中的考證,與古詩暗合。

2005年,餘姚市政府再次撥款8000餘萬元,對王陽明故居範圍內的88戶居民進行整體搬遷,修繕門廳、轎廳、後罩屋、東西花廳等建築,復原歷史場景,完善有關陳列。2006年5月,王陽明故居與王守仁墓被合併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王陽明故居總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設有《王陽明生平事蹟陳列》《一脈良知——王陽明弟子生平事蹟陳列》《知行天下——全球視野下的王陽明及其學說陳列》等常設陳列。建築四周築有高大的馬頭牆,大小庭院錯落其間。粉牆黛瓦、青石墁地,構成故居的獨特風情,堪稱浙東地區書香門第宅院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王陽明故居相繼被授予“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對臺交流基地”“餘姚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稱號,並開闢了“姚江王氏家規家風——傳習苑”“至善堂”兩個黨員教育學習點,成為寧波市傳播家風家訓、學習廉政文化的重要陣地。

中天講學:王陽明一次重要的教學經歷

在王陽明的一生中,故土鄉情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王陽明故居負責人曾輯錄王陽明與家鄉有關詩文近百篇。作為一個哲學家、思想家,王陽明的文字長於記述。而這些思鄉詩文飽含的感情色彩往往特別濃烈,構成他人生的側寫。

王陽明出生在餘姚龍泉山下,山中龍泉寺為當地名勝。1493年,21歲的王陽明會試下第回到餘姚,曾在龍泉寺和朋友們結社。一個秋日雨後,他意氣風發地寫下“鄉里正須吾輩在,湖山不負此公來”,完全不見落榜的失意。

龍泉山在王陽明心中也是一個代表餘姚的符號。1505年,33歲的他在京師任職兵部,寫下《憶龍泉山》《憶諸弟》《寄舅》三詩。“我愛龍泉寺,寺僧頗疏野”“久別龍山雲,時夢龍山雨”“終年走風塵,何似山中住”,對家鄉風景的懷念某種程度上治癒了人在異鄉的孤獨感。

龍泉山腰有一處浙江省級文保單位——中天閣。1525年秋天,王陽明應家鄉學子邀請,在那裡參加了一場盛大的中天閣講學。王陽明提出,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為期,在中天閣舉行講會活動,並親自寫《中天閣勉諸生》,書於壁上。

在這篇短文裡,王陽明說,謝謝你們在我每次回鄉的時候向我問學,但我一走,你們就不聚會了,這樣不太好。我希望你們“勿以予之去留為聚散,或五六日、八九日,雖有俗事相妨,亦須破冗一會於此”,互相督促勉勵,“使道德仁義之習日親日近,世利紛華之染日遠日疏”。文章中,王陽明沒有過多輸出自己的理論,而是勸勉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彼此鼓勵,共同進步,不要有一味地好勝心。這樣的研學方式,今日亦有借鑑意義。

1954年,餘姚著名愛國人士姜枝先等人在中天閣設“梨洲文獻館”,儲存了大批民間徵集、捐贈的珍貴文物和古籍,為餘姚“文獻之邦”留存一縷文脈。近年,除了修繕中天閣,餘姚還規劃復建位於原中天閣後祭祀王華、王陽明父子的二王祠,使中天閣、二王祠與王陽明故居形成“三位一體”的立體空間,打造“陽明故里、心學聖地”的文旅品牌。

陽明IP助力餘姚城市有機更新

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歷史街區改造,是城市更新中極具價值、深度與魅力的一環。

為更好地打造陽明文化IP,2019年,餘姚將老城改造的核心專案命名為“陽明古鎮”,將王陽明故居所在的武勝路街區、龍泉山與姚江運河畔的府前路街區連為一體,協同開發。

專案採用運營前置思維,由專業運營團隊根據產業內容與發展路徑,反推物理空間進行規劃與設計。在文化運營方案的指導之下,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在空間設計中融入了大量陽明文化要素,打造了全面講述餘姚陽明文化發展史的心跡館,設計了一系列姚江文化主題景觀,建立了“陽明初心”文創品牌與自營實體店,並於2020年3月成立了餘姚市陽明文化書院,由浙江大學教授出任院長,整體謀劃餘姚陽明文化在新時代的成果轉換與輸出。

自2020年12月31日開街以來,陽明古鎮一期府前路街區恢復了往昔繁華盛景,成為一條既能體驗傳統風情,品味古城煙火,又能追尋時尚潮流的歷史文化特色街區。入夜,運河古橋通濟橋下,流淌不息的姚江水臥聽柔櫓;舊時鼓樓舜江樓旁,各色餐館裡人影憧憧。

拒絕大拆大建,“小尺度、漸進式”的改造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街巷的肌理。曾經,沿江而立的商鋪見證了浙東黃金水道魚市行業的興盛,也品嚐過船運時代遠去後的沒落。而今,老街在古典與現代的互動碰撞中重生,成為餘姚當地最具人氣的城市會客廳之一。

據統計,今年以來,餘姚陽明古鎮的人流量已突破430萬。無論是商務宴請還是休閒散步,姚江邊的水街都是市民遊客的首選。在陽明古鎮火起來的同時,餘姚陽明故里的文化品牌也同樣得以強化,達到雙向賦能的良好效果。

(作者:顧嘉懿)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