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專家學者共話腫瘤心理:用人文關懷讓腫瘤患者活出尊嚴

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攝影2022-12-23
簡介大會主席、中國癌症基金會腫瘤心理學協作組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腹部腫瘤科胡建莉教授介紹,近年來,我國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普遍關注,醫護過程中更重視人文關懷,越來越多的醫院將心理社會腫瘤學融入臨床實踐的醫療過程中,醫護

人文內容是什麼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3日訊(記者毛茵)

如何面對癌症共病抑鬱患者?醫者說:“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我願意成為腫瘤患者靈魂的擺渡人。”11月13日舉行的2022年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來自湖北、北京、福建等地的專家學者和近萬名醫療、心理工作者共同探討:在醫療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給腫瘤患者心理慰藉,讓他們的生命更有質量和尊嚴。

大會主席、中國癌症基金會腫瘤心理學協作組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腹部腫瘤科胡建莉教授介紹,近年來,我國腫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普遍關注,醫護過程中更重視人文關懷,越來越多的醫院將心理社會腫瘤學融入臨床實踐的醫療過程中,醫護有更多的機會對心理社會腫瘤有全新的認識和系統學習,並在臨床上開展了腫瘤患者焦慮、抑鬱、心理痛苦等的常規篩查,對各種腫瘤相關症狀進行MDT(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治療,積極開展腫瘤心理相關的臨床研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腫瘤患者的個體化心理治療,而且針對病人和家屬開展了很多相關的科普宣傳,讓醫者、患者、家屬以及社會的力量共同提供腫瘤患者的療效及生活治療,讓他們活出尊嚴。

專家學者共話腫瘤心理:用人文關懷讓腫瘤患者活出尊嚴

“因癌症患者多為老年人,多合併基礎疾病,藥物治療需要從小劑量用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康復科主任唐麗麗教授發現,國內只有不到5%~10%的癌症共病抑鬱患者得到積極的抗抑鬱治療。她根據國內外的前沿理論及臨床實踐的探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用藥經驗體會,認為抗抑鬱藥在腫瘤臨床不僅僅用於抗抑鬱,還可以用於改善疼痛、厭食、噁心嘔吐、失眠及疲勞。唐麗麗教授總結,要注重於臨床實際需求而不是著重於特定的診斷;注重臨床效用、對症狀和抑鬱症狀的評估;注重減少精神疾病的負擔對癌症病人和家屬都有影響。

專家學者共話腫瘤心理:用人文關懷讓腫瘤患者活出尊嚴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我願意成為你靈魂的擺渡人。”廈門弘愛醫院腫瘤中心呂曉君教授分析了“反應性抑鬱”和“準備性抑鬱”。她說,前一種抑鬱源於“軀體殘缺、不再是女人、經濟負擔、孩子無人照看”等過往的損失;後一種源於對未來的失落,因為害怕失去所有心愛的東西、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而產生的沮喪和消沉。

針對兩種情況,她提出了不同的對策:前一種引導其正向思維多能解決;而後一種,正向思維並不起效,鼓勵患者表達悲傷,陪伴、傾聽、共情能夠更好地幫助病人排解憂愁,更容易接受不再遙遠的死亡。

什麼是最好的告別?我們對臨終患者的所謂關懷是否是“真關懷”?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專家們多角度多維度地報告了全球醫學人文新動態新進展,分享臨床中作出的有益探索和成果。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