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讀詩‖別山僧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攝影2022-12-28
簡介支遁,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初隱餘杭山,25歲出家,曾受王羲之之邀住在靈嘉寺,後移到石城山,立棲光寺,支道林雖出家為僧,卻頗具名士風采,擅長草隸,遊山樂水,好吟詩文,是個放浪形骸之外的灑脫和尚

詩的畫面是什麼

《別山僧》:

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

平明別我上山去,手攜金策踏雲梯。

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

此度別離何日見,相思一夜暝猿啼。

讀詩‖別山僧

一個不知從哪裡來(也不知要往哪裡去)的和尚來到了水西山,乘一葉扁舟賞月獨行,夜裡就宿在涇溪。天亮時分與我道別往山上去,手持禪仗去攀登山中雲梯般的蹬道。向上騰起身體頓覺離天很近(不期然想到手可摘星辰,但這是大白天,不要做夢),抬腳向回而視(這個動作難度係數較大,不建議各位在山頂嘗試)只見眾多的山嶺很低很低(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戲謔放浪哪裡肯居支遁之下,風流俊賞與遠公齊名。你我此番別離何日才能相見,徹夜相思難眠唯聽得猿啼陣陣。

通俗易懂吧,簡單地說就是老李頭在水西山偶遇了一個瀟灑得跟自己有一拼的和尚,不禁生出天下神仙唯和尚與白爾的想法,可惜和尚灑脫得有點過分了,未曾留下任何聯絡方式,讓老李頭頗感遺憾。

他之所以遺憾,想必這和尚是有些過人之處的,要不然老李把不能把他抬得那麼高。怎麼抬高一個人呢,拿古人做比是最簡單粗暴的手段了,於是乎,他把這和尚先跟支遁做了差異化對比,隨即又拿他跟遠公組成了CP。支遁和遠公是誰呢,各位同學可能不是很熟悉,沒事,咱們有百度。支遁,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初隱餘杭山,25歲出家,曾受王羲之之邀住在靈嘉寺,後移到石城山,立棲光寺,支道林雖出家為僧,卻頗具名士風采,擅長草隸,遊山樂水,好吟詩文,是個放浪形骸之外的灑脫和尚。再說遠公,也是晉時高僧,他在學籍上錄入的名字是“慧遠”,師從道安禪師,畢業後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手組建併發揚了淨土宗,一代宗師的人物。據說耽湎於酒的陶淵明,與慧遠交往甚密。這倆高僧有個特點,都是佛道通吃的厲害人物,支遁精通《莊子》和《維摩經》,慧遠博綜六藝,尤善老莊。老李頭拿這倆人跟無名和尚做比,想來這和尚也是個善於談玄論道、詩酒風流的放浪人物。這就可以理解老李頭為何鬱郁於無名僧的飄然遠去了,這是個知己啊,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李頭雖然不見得肯剃度出家,可跟他交個好朋友是必須的了。

《別山僧》是天寶十三、十四年間李白遊宣州涇縣(今安徽)水西寺所作,自從天寶三載辭京後,老李頭便浪跡天涯,遊山覽水,訪僧問道,縱情詩酒,結交的人除了山翁樵夫、屠沽漁商、隱士逸人之外,就是僧人道士。而他能對這樣一個一面之緣的和尚念念不忘,和尚肯定不簡單,我們再回頭去詩句裡一。

詩句裡寫這和尚乘舟弄月,夜宿涇溪,我的腦袋裡就有一個達摩老祖一葦渡江的畫面出來了,世外高人,隱逸山林的高僧,沒有點特異功能,誰信呢?再後來,清晨辭別了老李頭,人家是手攜金策踏雲梯。盤山古道上,入雲山巔,雲襪灰袍的僧人飄忽間拾級而上,多麼飄逸美妙的畫面。還有登頂之時,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是為最高天,僧人俯視塵寰,萬千山嶺俱在腳下,這才是得道高僧的樣子。

行旅時邂逅的友情雖然短暫,卻純粹得可愛,就如李白和這無名僧,分別之後竟然讓老李頭生了許多相思之苦。李白是何許人,被人稱作詩仙的存在,高力士脫靴子這樣的惡作劇他都不稀罕做第二回,可為了這個一面之緣的無名和尚,他寫了第二首詩,沒錯,就是為了這和尚寫的——

《尋山僧不遇作》: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

閒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

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

使我空嘆息,欲去仍裴回。

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

瞭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通往山寺的石路已被雨水衝得溝溝壑壑;山門緊閉,門道已長滿了青苔。石階上滿是閒散的鳥雀,敲敲禪室,並無一人迴應。趴在窗縫往裡窺探,只看見掛在牆壁上落滿塵埃的白拂塵。使我空自嘆息,想離去又不甘心,猶豫徘徊起來。芳香的雲彩遍山而起,鮮花如雨從天上飛來。空中傳來美妙的天籟,卻又聽到青猿的哀鳴。很明顯,要了絕世事,這個地方最悠哉。

那個放蕩不羈,可以和老李談經論道的和尚不在這裡,拂塵都落滿了灰塵,倒是猿啼依舊,或許,也早已不是當初的青猿了吧。

你能體會老李頭當時內心的失落和惆悵嗎?就像坐了三天兩夜的綠皮火車跑去邊疆私會情人,結果山腳下的小木屋裡蜘蛛網層層疊疊,別說佳人麗影,連個頭髮絲也沒看到的失落感啊,唉,說不得,說不得,今天就到這裡了。

壹點號青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