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讓綠色成為自貿區最亮眼“底色”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攝影2023-01-12
簡介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為加強自貿區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將自貿區打造為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示範樣板,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能源局、林草局八部門共同制定並印發《關於

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嗎

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讓綠色成為自貿區最亮眼“底色”

核心閱讀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的最高水平開放平臺,承擔著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的歷史使命,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著重要責任。我國的自貿區需要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早日讓綠色成為自貿區發展的最亮眼“底色”。

□ 本報記者 張維

生態興則文明興。承擔著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歷史使命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當有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綠色動力。

近日,生態環境部專門就自貿區的綜合規劃與政策典型案例予以公佈,以期這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成果,能夠供有關部門、地方在工作中借鑑。

這也再次證明了,生態環境是自貿區的競爭力和發展基礎,我國的自貿區需要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早日讓綠色成為自貿區發展的最亮眼“底色”。

第三方監理成監管有力抓手

生態環境部門“人手不足”“大事小事親力親為”怎麼辦?企業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來解圍。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監控點位多、資料量大,監控效果怎麼保證?第三方監理來幫忙。

在生態環境部公佈的這批典型案例中,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探索開展的“第三方輔助執法”機制,頗具代表性。在這一機制下,透過政府採購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監理單位,輔助進行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管理工作。

據瞭解,第三方監理透過“大資料識別+人工判別”的方式,對自動監控資料釋出平臺進行實時巡查、問題篩查、專業指導和初步判斷,在發現汙染源異常排放資料之後,按照問題性質和發生頻率進行分類管理。在具體做法上,發現企業異常排汙時,首先通知企業自查異常原因,監理人員初步分析,再針對性作出簡化處理或重點核查的決定。現場檢查與資料平臺巡查的聯動,有效減少了執法現場檢查的頻次。

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還依託第三方監理,將區域內汙染源自動監控企業劃分為“綠色簡化監管”“黃色一般監管”“紅色重點監管”,推動自動監控差異化分級管理。

如今,第三方監理已經成為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環境監管工作的有力抓手。2021年,在第三方監理的輔助下,蘇州片區在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管理工作中發現異常資料並異常問詢近兩千次。經過遠端溝通和人工判別後,僅對其中約10%的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了企業不規範行為290個,提供8條涉及違法行為線索,其中被環境執法立案處罰未保證監測裝置正常執行的違法案例1起,立案處罰廢水超標違法案件1起,另有1起違法行為正在查處過程中。據統計,平均進行兩次現場檢查就能發現一個問題,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

對於所發現問題,第三方監理進行了整改跟蹤,對企業提供整改技術指導。這讓企業既有了自我監管的責任壓力,又在技術指導的支援下有了自我管理的動力。

差異化管理的成果也逐漸顯現。在2021年共計496廠次的現場檢查中,針對紅色管理等級企業(存在較大風險)檢查108廠次,發現問題94個;針對黃色管理等級企業(存在一般風險)檢查116廠次,發現問題93個;針對綠色管理等級企業(存在低風險)檢查225廠次,發現問題103個。

加強自貿區環境管理是方向

在自貿區,這樣的創新比比皆是。

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海淀組團實施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非現場檢查效能,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差異化監管、精細化服務新模式,取得“降低政府監管成本、提高監督執法效能”與“降低企業制度成本、提高精細管理水平”的雙贏效果。

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在全國範圍內首創環評、水保、排汙許可“兩評一證”合一新制度:環評檔案和水保方案,可選擇同一家編制單位編製成一本報告;建設單位可以透過“一網通辦”平臺一次性提交;綜合審批時限由原來的分開辦理多於30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這一新制度的實施,進一步降低建設單位審批成本、節約審批時間,尤其是為急、重、大、難專案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推進臨港新片區專案快速落地,體現新片區速度,充分發揮臨港新片區集中行使行政事權的系統整合改革效力。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自貿區是我國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的最高水平開放平臺,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著重要責任。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是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和必要條件。只有實現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陸軍說。

加強自貿區生態環境管理也是國際普遍共識。“目前自貿區、自貿園區以及特殊經濟區都呈現出加強環境管理、推動環境與貿易相互支援的趨勢。”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高階工程師張彬介紹,國際上大部分自貿區均設定有生態環境要求。據統計,85%已簽署並生效的自貿區設定有環境條款,其中30個自貿協定還設定了獨立的環境章節。

打造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先行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貿區在生態環境領域不斷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

例如,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關於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環境管理的若干意見》。浙江省自貿試驗區開展新區規劃環評,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規劃中。

在關注點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董戰峰總結髮現有以下幾個方面:自貿區重視從加快綠色發展轉型根源上解決環境問題,如發揮“三線一單”對區域發展的指導作用,嚴格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環境管理;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如加強大氣汙染源頭減排,減少使用水性塗料、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開展燃煤汙染治理,精準抑制揚塵汙染;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放管服”,如深化環評審批簡政放權,簡化和豁免環評手續,實施環評告知承諾制,推出區域規劃環評和差別化清單分類管理的環評審批模式;不斷深入探索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如加強生態環境監管隊伍和能力建設,實施環境汙染治理專業化、社會化第三方託管服務。

“這些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自貿區在區域佈局、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方面還面臨多重挑戰,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國際合作還有更廣闊空間。”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為加強自貿區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將自貿區打造為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示範樣板,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能源局、林草局八部門共同制定並印發《關於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為推動自貿區生態環境制度創新,《指導意見》明確了三個重點任務:一是推動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改革創新;二是推動完善異地開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三是推動建立全領域、全要素智慧環保和決策支撐平臺,支援開展綠色技術創新轉移轉化示範。

《指導意見》印發以來的一年多時間裡,成效顯而易見。對於未來的發展,董戰峰建議,自貿區要打造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先行區。繼續深化環評審批改革,上級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賦權,下放自貿區內建設專案的審批許可權。對於行業集中的區域,考慮使用區域環評替代專案環評。鼓勵根據需要建設自貿區生態環保管理機構。

陸軍建議加強跟蹤評估,“自貿區建設目的之一就是進行更大開放力度的‘壓力測試’,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張維)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