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書評|從日常細節進入宏大歷史,以學者筆觸書寫澎湃詩意

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攝影2023-01-17
簡介寫作時間更晚的《撒馬爾罕桑皮紙》著眼於十分具體的話題:作者以桑皮紙這一物件和傳播媒介為中心展開思考,詳細記錄了撒馬爾罕的一家造紙作坊的創立和古老造紙技藝在當下復活的形態,並從這一現實情境入手,追溯了與怛邏斯戰役有關的歷史,探討了造紙術是否經

縱橫讀者是不是很少

書評|從日常細節進入宏大歷史,以學者筆觸書寫澎湃詩意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是北大歷史學系教授羅新的最新文集。書中十篇文章寫於過去十多年間,記錄了他到訪世界各地的蹤跡,也包含與中亞、近東歷史相關的讀書心得。在這部書中,作者顯示了他作為歷史學家和旅行者的雙重身份,他的文字自如溝通著這兩種身份、兩種筆墨,並將文學的熱情和學者的智性熔鍊為一體,完成了某種“學者散文”型別的典範書寫。

在這些文章中,書寫和烏茲別克相關經驗的共有五篇。研究中古史的羅新由於不滿於既有的漢語史料對內亞民族的有限記述,曾在四十歲的年紀上開始學習古突厥文,繼而又學土耳其語,從而根據其他語種的史料重新審視內亞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烏茲別克的疆土曾是粟特人居住之處,也是花剌子模王朝、帖木兒帝國和布哈拉汗國的統治中心所在,在中亞歷史上格外重要,撒馬爾罕和布哈拉這兩座城市尤其耀眼,因此在羅新的旅行和考察中,這部分文字佔比最大。悠久的、層層累加的歷史,錯綜複雜的地緣關係,令人迷醉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以及後來諸多旅行者的生動描繪,讓羅新成為對於中亞土地“有特別夢想的人”之一。

羅新曾在訪談中表示,從大都到上都的徒步經歷,讓他完成了從“旅遊者到旅行者”的轉變,而更加漸進的轉變過程也顯示在《月亮照在阿姆河上》這部書中。由於各篇章寫作時間前後相距十餘年,讀者能從中追蹤作者寫作心境、情境的參差與遞變。《初訪烏茲別克散記》是作者第一次到訪塔什干、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的記錄,其中展現的旅行經驗相對而言比較散漫、粗淺,但充滿鮮活生動的感性印象。但九年後寫作的《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則是以阿姆河為線索,對相關歷史遺蹟的更為深入、綿密的探尋和討論。寫作時間更晚的《撒馬爾罕桑皮紙》著眼於十分具體的話題:作者以桑皮紙這一物件和傳播媒介為中心展開思考,詳細記錄了撒馬爾罕的一家造紙作坊的創立和古老造紙技藝在當下復活的形態,並從這一現實情境入手,追溯了與怛邏斯戰役有關的歷史,探討了造紙術是否經由怛邏斯戰俘傳至中亞的問題。

不過,在尋覓歷史的同時,這些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在於從學術上探究問題的答案,而是思索當下的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是如何被建構的。儘管怛邏斯戰俘向中亞傳授造紙術一事並不一定符合歷史真實,但憑藉許多古代文獻、現代人的遊記和紙坊自己的表述,怛邏斯戰俘和撒馬爾罕紙之間的聯絡會在人們的心中變得越來越緊密。在記敘完參觀紙坊的經歷之後,作者把話題引向更為宏闊的層次,表述了他對歷史建構和歷史研究的看法:“時間之河雖連綿不絕,河中的波浪水珠卻處在持續的分分合合中。講述時間的故事,就是要在這一團混沌中找出秩序、意義和連續性。……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歷史,無論是遙遠的、切近的、古老的、眼前的,都處在持續的重組中,每一次重組既與過去有多重關聯,又與眼下、與未來萬縷千絲。”

作為一位資深的旅行文學讀者,羅新自己的寫作或多或少也受到許多經典旅行文學作品的影響,但他並沒有直接模仿、應和這些西方旅行家的思路,而是保持著更加樸真、平實的文風,並以一個歷史學家的敏銳眼光,時不時和前人的文字展開對話。他自如地引用並談論萬伯裡的《中亞旅行記》、羅伯特·拜倫的《前往阿姆河之鄉》、埃裡克·紐比的《走過興都庫什山》等諸多著作。在提及這些名作時,他也連帶勾勒出各個作者的寫作風格、語境和他們不同的個人遭際。在羅新筆下,即使是阿姆河這樣的自然景觀,也包含著豐富的歷史資訊,比如羅伯特·拜倫和埃裡克·紐比試圖接近阿姆河努力宣告失敗,這都和特定的時代背景相關。在羅新筆下,現在時的敘述和對史料、遊記、傳說的回溯緊密編織,又相互映照。不同時空和文字的層疊,令他的旅行經驗更加厚實緻密。

正如羅新另一部新作《漫長的餘生》所展示的那樣,羅新不僅僅擅長書寫風景、考辨史實,更善於講述故事,描繪一個個具體人物的命運。他的《在印第安納追尋丁韙良》這篇文章記錄了他探尋教育家丁韙良家族故事的過程,著重講述了丁韙良的成長、教育過程,和他決定來到中國的緣起及後來起起伏伏的人生經歷。《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是對羅瑞·斯圖爾特《尋路阿富汗》一書的評論,在有限的篇幅內,作者相當生動地講述了斯圖爾特充滿艱險和傳奇的旅行過程。

羅新記錄的一段段旅程洋溢著濃郁詩意,這種詩意恰恰不是來自單調、空泛的抒情,而是來自他深厚的學養、廣博的閱讀以及包納不同知識、不同視野的疏通致遠的眼光。跟隨他的步伐,我們理解了看似遙遠的地域和人群如何互動,共同形塑我們今天所知的世介面貌,例如知識和物產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以及絲路不同樞紐的譭棄與重生;我們發現了宏闊歷史與當下世界、日常生活的隱微關聯,例如一個平凡地名背後被遺忘的歷史真相。

正如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獎詞所言,羅新的旅行寫作秉持行旅者的謙卑態度,為文明寫下了個人的刻度,而《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也同樣如此。這部書見證了他對世界文明飽含敬意的丈量,它再次激發了我們想象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熱情。

(作者:李琬,文學編輯)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