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由 葉檀 發表于 攝影2023-01-17
簡介進入2023,在我國購買新能源車將不會再有任何國家的補貼,迎接這個行業的,將是前所未有的市場化激烈競爭

違章攝像頭多少米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文/檀所長

一波三折的2022年即將過去,很多事會成為歷史,任後人評說。

與2022一同退出歷史舞臺的,還有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

從試點到徹底退出,我國新能源車補貼其實已有13年的歷史了。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進入2023,

在我國購買新能源車將不會再有任何國家的補貼,

迎接這個行業的,將是前所未有的市場化激烈競爭。

從襁褓中的嬰兒到意氣風發的青少年,下一步確實該面對人生中的大考了。

而自新能源車誕生以來,質疑聲就從未停止過。

這一次,相信很多人不禁也會發問,新能源車行業是不是將出現巨大的滑坡?有多少車企將“完蛋”?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根據目前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對於售價3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型提供4800元至12600元不等的購車補貼。

那麼補貼退出後,這少則五千,多則過萬的錢,要麼消費者來掏,要麼車企來掏。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圖片來源:上海市發改委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

上海對插電混動車型的免費綠牌政策也將在2022年底結束,這更是直接影響混動車型的銷量。

一張滬牌現在價值將近9萬元,幾乎是一些車型總價的一半。這幾乎直接宣告,2023年插電混動將失去一塊巨大的國內市場。

而面對補貼的退出,各大車企的策略各不相同。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12月初比亞迪宣佈2023年全面提價,一度讓不明真相的群眾們以為比亞迪覺得自己翅膀硬了,要作死了。

但事實上,面對補貼的退出,以及上游原材料望不到頭的漲價,比亞迪的漲價其實只是填上了補貼退出的部分。

近期包括廣汽埃安、東風EV、小鵬在內的國產品牌也都宣佈漲價,無疑是都頂不住了。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新能源車品牌能盈利的鳳毛麟角,五菱、比亞迪、特斯拉,剩下的不乏大幅虧損卻仍在苦苦支撐的。

所以我們看到,長城尤拉、長安深藍、華為問界等品牌在年底推出了限時報價政策,只要在年底前交訂金,就能享受含補貼的價格。

這種模式的本質就是車企貼錢搶單,因為消費者僅交訂金實際上是享受不到國家補貼政策的。

車企越卑微,就越反映補貼退坡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但是另一方面,諸如特斯拉、福特、賓士等外資車企的新能源車卻紛紛降價。

這樣的反差,

關鍵問題就在於利潤率的差距。

根據金十資料的統計,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單車利潤9711美元、賓士7469美元、比亞迪1466美元、廣汽473美元、小鵬-9889美元……

國產品牌的利潤率普遍偏低,對於消費者來說是良心價,但對於車企來說就是調價空間有限,甚至威脅到公司的生存。

而特斯拉單車利潤接近10000美元,面對各種大環境的變化,就有著巨大的操作空間。

四季度降價之後,特斯拉單車利潤仍然領跑,在2023年競爭加劇之後,特斯拉隨時可能再度降價,這將對部分直接競爭對手造成巨大的打擊。

這種差距背後,

有技術路線上差異,也有消費者對品牌口碑的不同認知。

這也可以說是比亞迪立志要推出高階品牌的關鍵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進入沒有補貼的2023,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

有些車企,可能很快就會化為時代的塵埃,被市場遺忘。

不如來檀談聽聽我們的看法。

檀談之牛熊交易所·人生版

葉檀

購買專欄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當然,減少對新能源車的補貼,並非僅僅是我國在這麼做,而幾乎是全球的共識。

2022年,包括

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多國

都公佈了全新的2023年補貼退坡相關政策。

其中,英國徹底結束了新能源車的補貼時代,最後一項補貼將在2022年底結束。

瑞典更誇張。11月7日瑞典環境部宣佈自11月8日起全面取消“新能源車氣候紅利補貼”,不設定任何緩衝期。這種速度放在國內怕是要直接炸鍋了。

歐洲這些國家的補貼退坡其實對國產品牌出海是好事,大部分國產新能源車的價效比都高於海外品牌,價格是有明顯優勢的,主要難點還是在於品牌在海外的口碑,這需要時間。

主要讓人擔憂的,還是

美國。

此前我們已經介紹過美國的《削減通脹法案》,其中一個核心就是

補貼新能源車產業鏈的企業去美國建廠。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在全球在減少補貼的大背景下,美國這招可謂不講武德。歐洲最近就表示要反制美國的這部法案。

但無論如何,這又會進一步加劇全球新能源車產業的競爭。

不僅如此,雷軍帶隊的小米汽車、科技巨頭蘋果計劃2024問世的蘋果汽車等等,還有這些新入場者虎視眈眈。

在補貼退出,原材料、電池、晶片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新能源車們恐怕只會越來越頭疼。

最後談一個“滲透率”的規律。

當一個行業的滲透率低於5%時,大家都當成概念,想象力是最大競爭力。

當滲透率從5%向20%邁進時,整個行業就是4倍增長。行業的一批先入者們業績爆發,由於此前業績的基數低,增速都能達到成百上千,同時還能享受到想象力的加成。

而當滲透率從20%往40%去時,行業只有1倍增長空間了。大家都發現這行業好,巨頭入場競爭,業績增長也遠沒有之前快了,誰在“裸泳”很快就會暴露。

當滲透率超過40%後,那行業的大格局基本已經定下,進入大魚吃小魚的環節。

乘聯會資料顯示,

1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36.3%。

未來如何?恐怕大家心裡也都有數了。

而對於那些仍在懷念超高增長的人來說,恐怕只能早點換條新賽道才行了。

補貼徹底沒了 新能源車要“完蛋”了?

(免責宣告: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