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由 動脈網 發表于 攝影2023-01-19
簡介憑藉微創醫療在微創介入領域強大雄厚的研發實力,微創神通已經擁有完善的腦卒中介入治療產品線,微創神通目前已經上市神經介入微導絲、血管重建裝置、顱內覆膜支架、顱內動脈支架、微導管等產品上市

tubridge密網支架多少錢

“我都沒有想到神經介入能夠這麼快就火起來,現在完全是當紅炸子雞。”一位在兩年前就佈局了神經介入的投資人這樣告訴動脈網。

一級市場的資料可以佐證他的感受,根據動脈橙資料庫的融資資料,今年6月—8月,三個月間,神經介入領域密集發生了6筆融資,其中5家融資金額達到億元級,投資機構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中信醫療基金等知名的投資機構。一級市場中神經介入的爆火,是微創介入行業整體被看好下的連鎖反應。

今年上半年,在二級市場的心臟介入領域,不但有多家企業上市,同時股價大幅攀升。微創醫療自2010年在港股上市後,股價長期橫盤在8港元/股附近,而截至2020年8月16日,微創醫療股價已達35港元/股。而沛嘉醫療上市後市值接近200億。尤其是沛嘉醫療,涉及心血管領域和神經介入雙賽道,讓市場看到了神經介入領域的新機遇。

目前尚處於成長期的神經介入領域,被認為正在複製十年前的心臟介入,市場正在快速擴容,本土企業正在破土。

現階段,中國的神經介入市場主要由美敦力、強生醫療、史賽克等外資企業主導。外資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僅美敦力就佔據了超過了60%的市場。另一邊來自本土市場的微創神通、沛嘉醫療、泰傑偉業、歸創通橋、心瑋醫療等企業正在發力,從無到有構建完整產品線。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神經介入領域有機會複製冠脈介入領域的國產替代成功。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在神經介入領域,根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20家企業佈局。20家企業中包括微創醫療、沛嘉醫療、維心醫療(威高集團所屬)等上市企業,其中也有獲得了頂級VC加持,完成了數輪大額融資的企業,例如歸創通橋、心瑋醫療、艾柯醫療。可以說神經介入國產替代正在開啟黃金時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神經介入領域壁壘高、技術複雜,國產化比冠脈介入更難,完成國產替代並不如想象那麼簡單。

在神經介入這篇熱土中,在資本的催動下正在發生什麼樣的產業變遷?動脈網對神經介入賽道進行了梳理。

神經介入:微創介入領域最難的領域

神經介入主要關聯腦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在我國一直是常見的死亡原因,我國每年腦血管疾病的新發病人超過百萬。根據《2019衛生統計年鑑》中的資料顯示,從2018年公立醫院出院病人轉歸情況來看,腦血管疾病的出院人數達到567萬,在疾病構成中佔到6。48%。

其中顱內出血超過72萬人;腦梗死373萬人;大腦動脈閉塞和狹窄8.7萬人

。而在疾病花費上來看,腦出血省屬醫院的人均醫藥費用是25480萬元,腦梗死是14117元。

在微創介入領域中,神經介入被譽為是介入手術皇冠上的明珠,這意味著神經介入領域難度非常大。

神經介入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的支援下,採用血管內導管操作技術,透過選擇性造影、栓塞、擴張成形、機械清除、藥物遞送等具體方法,對累及人體神經血管系統的病變進行診斷和治療。神經介入治療是透過股動脈(或股靜脈)穿刺,利用特殊的導管到達頸部或者顱內血管,治療頸部或者顱內血管疾病的方法。

比起心血管介入來說,神經介入實施的難度更大。在結構上,腦靜脈與頸靜脈之間有靜脈竇,它是顱內所特有的結構。腦血管比心血管更薄,腦動脈細、長、彎曲度大,缺乏彈性搏動。

在數量上,心血管可以分為前降支、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共3支。腦血管是從主動脈弓發出以後,分出雙側的椎動脈,雙側的頸總動脈和雙側的鎖骨下動脈,共 6 支血管。

在疾病複雜度上,心血管介入主要用支架擴開血管解決狹窄問題。但腦血管病症狀表現比較複雜多樣,神經介入中除了要解決狹窄問題,也有腦血管形成的“氣泡”動脈瘤,以及缺血性卒中。

所以神經介入手術對產品精密要求也更高,要求的材料也更為精細、柔順,透過性也要更好。心臟支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出現了,顱內血管支架則是在2002年才出現。

雖然我國神經介入起步晚,但發展迅速。2015年前,神經介入不被看好,但今天已經獲得蓬勃發展。從2015年開始,我國進入了卒中救治的2.0時代,國內神經放射學干預開始加速。

從規模和增速來看,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弗若斯特沙利文和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第五屆學術年會(CINS2020)中的資料,2019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為63億,取栓例數達4萬例,2015-2019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神經介入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

缺血類、出血類、通路類三大類產品構成主要市場

從適應症上看,神經介入領域主要的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風、動脈狹窄和動脈瘤,前兩者屬於缺血類疾病,動脈瘤屬於出血類疾病。在神經介入市場中,主要將產品分為三大類

:通路類;出血類;缺血類

。病種對應的主要產品分佈如下圖。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神經介入領域主要病種和對應產品簡介

一位業內人士對動脈網表示:“因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更高,所以取栓產品的市場應該是比動脈瘤介入產品的市場更大,市場份額甚至要大出幾十倍。”

以神經介入較為發達的法國統計資料來看,腦卒中是市場佔比最大的病種,其次是動脈瘤和腦動脈狹窄,預計未來我國也將呈現這一趨勢。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法國2019年神經介入市場不同疾病所佔市場份額

目前,只有外資企業可以做到完全覆蓋三大類產品線,國內有部分企業可以實現單一病種全產品線覆蓋。透過分析目前神經介入市場主要產品現狀,我們可以瞭解國內企業在神經介入市場中的分佈和佈局重點。

神經缺血性產品

神經缺血性產品主要關聯兩大類疾病:缺血性腦卒中和腦動脈狹窄。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產品主要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取栓等產品。

缺血性產品中的取栓支架,採用一條微導管,經腿部切口進入大腦,到達卒中發病的動脈,移除導致卒中的斑塊,從而幫助恢復血液流動。在2015年中美兩國更新的急性腦梗塞救治指南,被作為最高級別推薦。

美敦力的Solitaire、史賽克的Trevo支架取栓裝置、Penumbra取栓裝置、強生醫療的Revive SE支架系統等國際巨頭企業的產品是市場主流產品。史賽克的Trevo ProVue取栓裝置是市場上首款完全可視的取栓支架,被譽為是取栓神器。

在國產梯隊中,目前被健適醫療收購的尼科醫療取栓裝置已經上市。歸創通橋自主研發的Thrombite(蛟龍)取栓支架在今年3月獲得歐盟CE註冊認證。“蛟龍”也進入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Ⅲ類“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產品,已經完成中國多中心隨機對照註冊臨床試驗,即將在國內上市。

沛嘉加奇和心瑋醫療的取栓支架正在臨床試驗中。心瑋的取栓系統實現國內首創多點顯影取栓,是國內唯一的長規格取栓支架。心凱諾、久事神康等企業也佈局了取栓支架產品。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史賽克Trevo ProVue取栓支架取栓過程 圖源史賽克官網

除了取栓支架外,抽吸取栓也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種重要方式。抽吸取栓主要工具為抽吸導管或再灌注導管,利用負壓抽吸原理透過抽吸導管或再灌注導管達到血栓閉塞的血管近端,將血栓吸出。目前美國市場80%的缺血性腦卒中器械治療會首先用到抽吸導管。

業內人士認為,所有的介入耗材領域,按照技術難度排名,支架、球囊、導管的難度是逐漸遞增的,植入的難度大於介入的難度。所以抽吸導管的研發生產難度大於取栓支架。

抽吸取栓產品主要的進口廠家包括美敦力、日本瑞翁、Penumbra,三家的產品都已經獲得國內審評註冊證。在國內廠家中,沃比醫療在研抽吸導管,目前,沃比醫療的顱內血栓抽吸導管正在申請美國FDA和CE認證,國內註冊方面已經在宣武醫院等開始了臨床試驗。

缺血性產品中的第二大疾病是腦血管狹窄,也就是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主要的產品是球囊和支架。

對於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介入治療,一般透過球囊擴張導管將動脈支架輸送到血管狹窄處或者直接透過藥物洗脫球囊進行處理,適用於有缺血癥狀且狹窄程度大於50%的患者或者無明顯症狀但狹窄程度大於70%的患者。

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國產的主要廠家包括賽諾醫療(已獲證)、心瑋醫療。賽諾醫療的顱內藥物洗脫支架目前已進入臨床後期。

神經出血性產品

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包括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疾病。在出血性疾病中,顱內動脈瘤是高發和主要的疾病,據臨床統計,在腦血管疾病中,顱內動脈瘤的發病率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每年我國都有15萬以上的動脈瘤患者。

動脈瘤的神經介入治療主要產品是彈簧圈和密網支架。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美敦力AXIUMPRIME可拆卸彈簧圈 圖源美敦力官網

彈簧圈是在栓塞手術中,將一根微導管插入動脈瘤腔內,然後用推杆將彈簧圈經微導管推入動脈瘤腔內,利用彈簧圈的機械閉塞作用及繼發的血栓閉塞作用,將動脈瘤隔絕於載瘤動脈的血迴圈之外,從而達到防動脈瘤再破裂的目的。

沛嘉醫療招股書中的資料顯示,2014年到2018年,我國對腦動脈瘤進行的血管內彈簧圈栓塞手術由2。53萬臺增長到5。23萬臺,年複合增長率為19。7%,並且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15。8萬臺。中國彈簧圈栓塞市場2025年將達到55。37億元。2018-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4。2%。中國顱內動脈瘤支架市場於2025年估計將擴大至8。12億元,2018-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5。%。

在彈簧圈市場中,主要的進口品牌包括美敦力的AXIUM、強生的彈簧圈、史塞克的Target 彈簧圈。進口彈簧圈的價格在1。5w-2w之間。

彈簧圈這一裝置目前獲批的國產品牌較多,包括沛嘉加奇、維心醫療、泰傑偉業、沃比醫療等已獲批。國產彈簧圈的價格在1w以內。

除了彈簧圈以外,密網支架這一產品也是受到關注較多的產品。目前,密網支架是目前國際上治療巨大複雜動脈瘤的先進方法,密網支架具有血流導向作用,放置後可以讓血流不進入動脈瘤,動脈瘤慢慢凝固形成血栓進而消失。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美敦力PIPELINEFLEX密網支架 圖源美敦力官網

密網支架中最知名的產品是美敦力的PIPELINE,PIPELINE第一代產品2013年上市,是最早應用於臨床的血流導向裝置。目前已經升級到第三代,第三代產品使用磷醯膽鹼生物相容聚合物(PC)塗層,從而達到降低血栓形成的效果。

在密網支架產品領域,國產也有能打的產品。微創神通的 tubridge 密網支架(血流導向裝置)它打破了進口密網支架的市場壟斷地位,與美敦力的 PIPELINE 密網支架並稱為國內密網支架市場的“雙雄”。

心凱諾、艾柯醫療、暖陽醫療等創業企業現階段核心在研產品也是密網支架。

就密網支架這一產品而言,目前產品還處於不斷迭代中,臨床現有的密網支架還有可以改進之處,所以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只要能夠解決現有存在的問題,市場還有空間。

據悉,密網支架的價格在18w-20w間,密網支架在國內臨床中的使用正在增長,初期手術量並不大,在開展密網支架手術較多的醫院中,北京天壇醫院2016-2017年間預計完成了300例密網支架手術。

另外,第三類神經介入產品,神經通路領域有遠端通路導管、微導管、球囊導引導管等,包括鞘、造影導管、指引導管、中間導管、封堵壓迫系統等。主要用於為各類適應症建立血管至目標部位(病灶處)器械輸送通路。

在壁壘較低的通路類產品中,國產化程序較快,包括微創醫療、沛嘉醫療、泰傑偉業等企業都已能實現通路類產品的自主研發生產,通路類產品的進口占比約在70%,相比於出血類和缺血類產品進口占比高達90%以上,通路類產品已經實現部分國產化。

醫生少耗財貴兩大因素制約,神經介入滲透率不高

透過前面對神經介入領域的介紹,可以發現神經介入市場的進口壟斷、壁壘高、增長快等特點,而神經介入還有一大特點是滲透率低。

對比心臟介入來看,心臟介入手術在縣級醫院都已經能夠開展,但神經介入一般要在市一級醫院才能開展。我國每年新發的腦卒中病人超過百萬,但2017年我國的實際取栓手術量不足1。5萬臺,滲透率僅0。56%,發展潛力巨大。

與神經介入手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對比來看,我國的神經介入目前還處於發展的早期。在神經介入發展成熟的法國,腦血管病尤其是出血性的動脈瘤等,90%都選擇介入治療。

我國神經介入市場滲透率較低的原因主要在兩方面,首先,缺乏熟練的神經介入醫生正在限制市場的增長。

神經介入手術並不比開顱手術簡單。血管造影並不能顯示所有的血管,介入手術中要求醫生神經解剖能力要求很高。介入手術中開放給醫生的手術視野也有限,手術中出現出血等問題非常考驗醫生的應對能力。同時,神經介入手術的開展需要神經內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聯動,對於醫院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預計在未來,神經介入手術也很難像心血管介入手術一樣滲透到縣一級醫院。

光大證券專家訪談資料顯示,截至到2020 年,國內能夠做出血類彈簧圈栓塞術的神經外科醫生數量不超過 300人;國內能夠使用密網支架做動脈瘤血流重建手術的神外醫生僅有 20 人左右。

但也有投資人指出,現階段,國產獲批的產品較少,國內神經介入手術的臺數較少,現有的醫生數量還沒有短缺到影響市場增長。當然,如果未來有越多越多的產品獲批,醫生短缺的問題可能會更突出。

其次,是神經介入器械高昂的價格。

神經介入知名專家,北京天壇醫院劉愛華醫生曾在採訪中表示,“這些年來國內神經介入發展很快,基本上省級醫院都做的不錯,但在中國製約神經介入發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器械也不是人員,而是經濟條件。目前的產品價格確實太貴了,同樣的器材國內價格可能比國外高5-10倍。器材上目前中國進步很快,但價格還下降的不夠,未來估計會更進一步降低。如果價格降低,我想神經微創介入治療的推廣會更普及一些。”

國產正在發力,多家企業獲得融資

如何降低價格,從心血管高階器械的發展來看,國產化是必然的路徑。據動脈網報道和統計,神經介入領域的國產化從2012年開始就有企業佈局。

但在整個神經介入市場中,缺血類產品和出血類產品是核心產品,同時也佔有主要的市場份額。如何實現取栓支架、彈簧圈、球囊等產品的國產化,是神經介入領域真正實現價格降低重點。

動脈網整理分析了目前國內企業的主要產品佈局(如下圖)。從目前國內企業的產品佈局分析來看。彈簧圈是國產上市較多的產品。根據沛嘉醫療招股書,沛嘉醫療是中國首個將栓塞彈簧圈產品商業化的企業。在取栓支架、密網支架等產品中也有多家企業佈局,競爭激烈。現階段,取栓支架只有健適醫療產品上市,密網支架只有微創神通產品上市。但已有多家企業,產品已進入或完成臨床試驗。

從打法上看,國內的創業企業在產品佈局上有兩大路線,一是圍繞病種打造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二是透過單個產品佈局突圍。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的成功?

從團隊背景上看,國內神經介入的創業團隊大多來自美敦力、微創醫療、強生、樂普醫療等國內外領先企業,有著豐富的微創介入產品經驗。

國內的企業目前由兩個梯隊組成,在已上市的企業中,微創醫療旗下的微創神通、沛嘉醫療、賽諾醫療是國內神經介入領域的領先企業。

憑藉微創醫療在微創介入領域強大雄厚的研發實力,微創神通已經擁有完善的腦卒中介入治療產品線,微創神通目前已經上市神經介入微導絲、血管重建裝置、顱內覆膜支架、顱內動脈支架、微導管等產品上市。微創神通每天支援40臺腦血管支架手術,產品覆蓋醫院1000餘家。

微創醫療不僅為神經介入市場帶來了多個產品,它也可以說是國內微創介入領域的黃埔軍校,翻開國內神經介入企業創始人的履歷,很多都有過就職於微創醫療的經歷。

除了微創神通外,登陸港股不久的沛嘉醫療,同樣佈局了神經介入賽道。沛嘉醫療在心血管介入領域以TAVR手術產品為核心。在神經介入領域,沛嘉醫療主要透過2019年收購加奇醫療後進入。在神經介入領域,沛嘉醫療已有彈簧圈、微導絲、微導管產品上市,現階段主要在研產品是支架取栓器,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在未上市的企業中,神經介入領域也有多匹黑馬。

例如歸創醫療和通橋醫療合併後的歸創通橋。歸創醫療主要專注於心血管介入,通橋醫療專注於神經介入。在團隊背景上,通橋醫療由數名海外高階醫療技術專家歸國聯合創立,網羅了神經介入海外專家與本土精英建立。

通橋醫療成功研發和註冊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包括顱內取栓支架、顱內動脈瘤栓塞彈簧圈在內的顱內血管植入介入全線產品。

通橋醫療核心產品Thrombite(蛟龍)取栓支架,擁有獨特的側邊螺旋上升的開放結構,將血栓旋轉纏住,對內嵌的血栓加持力更強,血栓不易脫落。Thrombite(蛟龍)取栓支架作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Ⅲ類“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產品,已經完成中國多中心隨機對照註冊臨床試驗,在臨床試驗中和全球銷量領先的對標產品比較展現出了卓越的產品特性,即將在中國上市。

近期完成C輪融資的心瑋醫療受到關注也較多,心瑋醫療創始團隊成員均來自美敦力、強生、微創等國內外醫療器械頭部企業,在心腦血管產品研發和銷售領域擁有超15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心瑋醫療創始人王國輝來自微創醫療。心瑋醫療核心技術帶頭人——研發副總李志剛博士,擁有27年醫療器械和生物材料行業經驗,在加入心瑋醫療前,他擔任美敦力高階首席工程師,負責血管治療產品 。

經過4年的發展,心瑋醫療打造了五大產品線,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取栓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狹窄治療、出血性腦卒中治療、心源性腦卒中預防、血管通路產品等,完成了15-20個產品的塑造。

產品線較為完整的還包括心凱諾。心凱諾創始人趙振心曾任沛嘉醫療(HK09996)的聯合創始人及其技術副總裁,在加入沛嘉醫療之前,他微創醫療首批高階工程師。

在神經介入領域,心凱諾擁有三條產品線,其中,神經缺血性產品有取栓支架(治療腦梗血栓)、顱內球囊導管(治療狹窄病變)、遠端保護器(防止術中斑塊血栓脫落)等。取栓支架產品對標美敦力、史賽克取栓產品,預計2021年二季度獲證。神經出血性產品有顱內密網支架、顱內動脈瘤支架等;神經通路產品有遠端通路導管、微導管、球囊導引導管等,通路產品均在註冊申請中,預計2021年二季度獲證。心凱諾目前主打的兩款核心產品為治療腦卒中的取栓支架和顱內密網支架。

在神經介入領域,囿於產業鏈的短板,本土的神經介入廠家生產出能夠真正媲美進口的產品要面臨多重阻礙。對於神經介入外科醫生來說,對於產品的要求比心血管介入的產品更高,如何讓醫生願意用,並且用得順手,也是國產產品在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企業都處於發展的早期,產品還沒有走上大規模的銷售驗證階段,在神經介入這個廣闊天地中,還大有作為。神經介入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始,一位投資人表示,我相信神經介入這個領域至少會誕生5家上市公司,因為對比骨科市場來看,骨科市場中已經上市超過8家公司,腦卒中疾病的發病率是遠遠大於骨科疾病的。

神經介入成為熱門領域,背後有著多重看點,它是心血管領域高值耗材國產替代程序中下一個城池。它也是微創介入技術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後,神經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潮流,神經介入領域也在發生革命性進展。相信接下來,在術式最佳化、產品改進上還有更多的故事會上演。

參考資料:

[第89期專訪]天壇醫院劉愛華: 巨大顱內動脈瘤何去何從 密網支架治療初見成效——神外前沿

神經介入:介入手術皇冠上的明珠,百億藍海即將起航——光大證券

特別鳴謝以下人士為完成本文提供的幫助:

安龍基金管理合夥人吳躍鵬

姚鵬飛

周官山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