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選其所適】有關大法家XAVC和儲存卡應當知道的

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攝影2023-02-04
簡介S&Q快慢錄製同時,為了滿足使用者的拍攝需求,裝置還增加了S&Q拍攝模式,即降幀(慢動作)或升幀(快鏡頭、延時攝影),其中也會涉及記錄格式、碼流等問題,我也做了一張表,只考慮的降幀情況,因為這裡會涉及到位元速率的倍增

mp4記憶體卡怎麼放進去

作者:cpstar

文章由來

多年前,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選了一臺大法α6300,自此從攝影的道路逐漸轉移向了攝像道路上。使用多年,感覺是不是應該升級了,但一方面沒有什麼新的型號——6000系列好幾年沒見動靜了,而另一方面除了4k24p確實有點不流暢,但總體還是能湊合的。然而恰逢某日,大法的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提及了一個叫FX30的攝影機,簡單看看是個什麼東西吧,不看不要緊,元旦前後直接拿下一臺。

在確定入手前,還在糾結比如延時攝影、間隔拍攝這些在a63上以擴充套件應用的形式提供的額外功能,在這臺攝影機(而非照相機)上是否仍能繼續,但這完全不是重點。機器拿到手,最頭疼的問題反而是儲存卡,如同B站某個UP主所述:卡就是啟用碼啊,買了卡就激活了機器的全部功能。為什麼這麼說,本著本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參看之前文章的套路)的性格,花了兩天時間好好地研究了一下。另外也簡單搜了搜,似乎沒有文章能把到底怎麼選卡這事說完全明白的,所以就出現了本文。

基本知識

拍攝照片,其實總體還好,除了高速連拍會吃卡的效能。而拍攝影片則不同,持續的大資料量寫入,強大的DSP不說,還得需要強大的儲存裝置,但首先是影片儲存的格式。

XAVC

索尼大法2012年引入的一種影片記錄格式,替代原來的AVCHD為記錄4K而生,主要使用H。264/MPEG-4 AVC的Level 5。2。最初的XAVC是一種專業的存在,檔案格式MXF估計在座的各位基本沒見過,為了消費市場,大法2013年引入了XAVC-S。隨著各型裝置效能的整體提升,從24p到120p,XAVC提供了多種配置方案。具體還有兩樣知識需要儲備,一個是編碼方法,一個是取樣方法。

HS、S-I

隨著技術的發展,8K已經不是將來時,但是用傳統的H。264技術繼續編碼,儲存空間受不了。所以XAVC也發展了使用H。265/HEVC的新型編碼方法,包括XAVC HS 8K和XAVC HS 4K。H。265/HEVC的一大優點就是壓縮演算法更精良,同樣時長的影片檔案體積可以更小,或者說在同等體積下記錄的時間更長,或者同位元速率的情況下記錄的資料更多,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下對該編碼的支援還沒有H。264/AVC成熟,可能需要吃CPU軟解壓,那就是卡卡卡。

S-I的字母I代表著All-Intra,是隻使用幀內壓縮而不是用幀間壓縮,怎麼理解:我們知道影片可以理解為24張圖片或者60張圖片,那麼每一幀圖片本身是可以使用演算法壓縮的,這就是幀內壓縮;而同時作為影片,前一幀跟後一幀原則上不會有太大變化(物體在畫面移動,只有物體變動,背景並沒有變)甚至不變(畫面靜止),那麼除了壓縮每一幀的圖片,還可以比對前後兩幀的差別,只記錄差別而不再重複記錄相同部分,這樣壓縮率就進一步提高了,這就是幀間壓縮。一般情況下都使用幀間壓縮,稱之為Long GOP。那如果沒了幀間壓縮,24p的靜止畫面1s,就需要多記錄23張圖片資訊,體積直接飆升。當然帶來的好處就是移動的畫面精細流暢沒有“跳幀”的感覺。

色彩取樣、位元深度

這裡涉及色彩空間的相關知識。我們基本都知道RGB,混出了所有顏色,也是當下各種顯示裝置的基礎。但實際上在色彩的大多表述上——特別是影片領域,並不是基於RGB,而是基於YUV或者叫YCbCr——提一個當年影片裝置介面名詞“分量介面”應該就會覺得更熟悉,對,分量介面的三根線就是Y、Cb和Cr。這裡具體為什麼、怎麼是,建議查閱各種資料完整了解,絕對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的。那麼在拍攝時,將以YUV的形式取樣並存儲。最完整對色彩描述的YUV是4:4:4,於是4:2:2的格式就要損失50%的色彩資訊,4:2:0損失75%。在此還是那句話,為什麼是4,為什麼是三個數的比值形式,還請查閱更專業的資料,相關知識不是本文重點。

位元深度這個概念相對會容易理解一些:把一個值可能的最小到最大分成256份,去獲取這個值的0-255的表述,就得到了這個值的量化,如果分成1024份那就會更精細,而256份就是8bit,1024份就是10bit。描述一個色彩,顯然用了10bit會比8bit更精細。

以上,可以到pro。sony網站查詢更完整專業的資訊。然後有了以上兩個知識,咱們就可以看圖了。

【選其所適】有關大法家XAVC和儲存卡應當知道的

該表的檢視方式,首先三種清晰度8K、4K、HD(1080p);其次三種編碼型別,HS、S和S-I;再次四種幀率,120p/100p、60p/50p、30p/25p、24p,其中使用NTSC制式會有120p、60p、30p等幾種形式,而使用PAL制式則是100p、50p、25p。表格的內容每一行是一種具體編碼方法,包括了三個數字,分別是碼流(左邊)、色彩取樣(中間)、位元深度(右邊)。那麼根據本表,就是設定某種具體的錄製結果,比如採用XAVC S 4K 60p,可以選擇200M 4:2:2 10bit取樣記錄方法,也可以選擇75M 4:2:0 10bit取樣記錄方法。

S&Q快慢錄製

同時,為了滿足使用者的拍攝需求,裝置還增加了S&Q拍攝模式,即降幀(慢動作)或升幀(快鏡頭、延時攝影),其中也會涉及記錄格式、碼流等問題,我也做了一張表,只考慮的降幀情況,因為這裡會涉及到位元速率的倍增。

【選其所適】有關大法家XAVC和儲存卡應當知道的

此表的檢視方式:左側縱列不說了,上部三行的第一行是取樣幀率,第二行是目標幀率,第三行相當於放慢的速率。表格內容是相應模式下最高的碼流。比如120p降到24p(相當於5倍慢動作),以XAVC S 4K格式最高需要500Mbps的碼流。另外,E、I、L、N四列是本幀率,就是前表中的對應最高位元速率。其實這裡有一個換算關係,即用目標幀率的碼流乘縮放倍數,就是需要的總碼流,比如提到的XAVC S 4K 120p-24p的500Mbps,其實就是XAVC S 4K 24p的100Mbps5=500Mbps(N列第三行)。最恐怖的當屬那三個1200Mbps,即XAVC S-I 4K 120p-60p(600Mbps2)、XAVC S-I 4K 120p-30p/25p(300Mbps4)、XAVC S-I 4K 120p-24p(240Mbps5),吃核心處理器的能力吃儲存卡的能力。另外這個表上花花綠綠的,下文說到。

儲存卡

好了,以上這些雖然對於影片拍攝者來講是必須掌握的內容,但是太苦澀難懂了,換點好理解的。很可惜,這也是除了買了相機之後發現還要花一大筆錢的地方,正如開篇提到的B站所屬,買卡不是買卡,買的是啟用碼。實際上這也是本文誕生的原因。多的不說,先看CFe-A和SD這兩類卡,讀寫速率,以及行市(發文時)情況。

【選其所適】有關大法家XAVC和儲存卡應當知道的

部分價格有括號,括號內是不可描述的情況,比如不同的渠道,廠商原則上是不允許存在的,需要到某個黃色的市場(別見色起意)上詢一詢。

總結

之前說了一大堆知識,枯燥無比。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使用相機的時候,勢必要選擇那些東西,勢必存在儲存卡的問題,而且還要查手冊查引數查官網,比如這裡告訴你這個結果,FX30可以使用的儲存卡,你兩眼一花“請講人話”,難道閉眼選那張最貴的卡麼?當然還是要最大化的平衡各種需求,選擇合適的儲存卡。比如我的FX30記錄影片需要V60及以上級別的卡,那麼V60、V90還是CFe-A,兩個卡槽怎麼組合,選其所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指標就是儲存卡的容量,還以FX30為例,FX30可記錄的動態影像時間,160G存XAVC S-I 4K 60p只有可憐的25min。

另外,回到S&Q圖中的花花綠綠。解釋一下:最下邊兩行粉色底的,一律必須使用CFe-A卡,沒的商量,即便XAVC S-I HD 24p的位元速率只有89Mbps。然後上邊幾行裡的紅字,SD V60(相機指標中的最低卡型)無法錄製,經過測試,正好卡在300Mbps-400Mbps這個邊界,400Mbps一律需要SD V90或者CFe-A,300Mbps則沒有問題。那麼幾個紅字下邊的括號則是降低了基礎碼流之後就可以錄製了,比如XAVC S 4K 120p-24p,24p選擇60Mbps 4:2:0 8bit(60Mbps5=300Mbps),那就可以錄製了。還有一條,儲存卡的裝置ID裡應該有V60還是V90,所以就算寫入速度很高,完全足夠相應位元速率,那也不行。

我的結果

好了,講一下我的實際情況。拿到相機之後,沒有細研究,直接先搞了一張天碩的160G CFe-A。但是當細細研究之後,最大的格式只能記錄25min,搞笑呢大法哥,我買了啟用碼了,怎麼啟用碼不夠強啊。所以加上幀間壓縮的因素,S-I我是不太可能使用了。HS還不錯,壓縮率很大,可以記錄更多東西。然後不要時長焦慮,除了160G,起碼還需要一張256G甚至512G的卡。所以研究XAVC,研究位元速率、取樣、位元,研究S&Q,研究儲存卡。研究了一溜夠之後,咬牙跺腳再入一張雷克沙1800X 256G。然後這個結果就很難受了,主卡是哪個,花了重金獲得的啟用碼還不能作為主力存在,當初咬牙跺腳上200G會不會好一些。哎,如果當初有本文,一切就都好說了。

但是仍然有悲催的地方。前文提到XAVC HS使用H。265/HEVC,對,對機器的要求很高,高到我的i7-10700F + RTX3090進行PR編輯的時候,基本吃滿了CPU,本以為3090滅天下的我,被教育了。而且用PotPlayer播放原始影片也遇到了一點解碼的困擾。看來高位元速率的H。265/HEVC在硬體層面全面支援還是尚需時日。

【選其所適】有關大法家XAVC和儲存卡應當知道的

選其所適

文到最後,選其所適,給幾個選項吧,至少我認為一些可能,具體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判斷。

後期編輯要求高,無成本顧慮,直接上8000塊錢一張的大法自家卡,錄製時間不焦慮,錄製格式不焦慮。順便文章評論區留個言,交個朋友;

主格式選擇方面,後期裝置跟不上,咱就老老實實選擇XAVC S/S-I,遠離HS保平安;

任何情況下都要選擇4:2:2 10bit格式,位元速率根據實際情況,所以那張表所有的4:2:0我都給灰了;

基於格式的選擇,確定卡的選擇,如果必須S-I,那還是準備好銀兩,搞CFe-A吧,目前看天碩在性、價、質等方面都是最佳的,當然要尋找合適的價格,官價就算了;

如果S-I不常用,V90可以應付90%的場景,但是V90其實也挺貴的,退而求其次,看看編碼需求,找V60吧;

高低搭配也是一個選擇,但是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有關高規格卡的使用場景和必要性,否則沒必要花那份錢,低規格可以作為日常基本使用;

甭管規格高低,因為位元速率普遍上升了(當年a63裝一張256G卡隨便錄),儲存卡容量還應該是第一要素,能大則大,甭管是業餘使用還是專業幹活;

總體上,要準備好1500-2000配置儲存卡,差不多能解鎖機器的絕大部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