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由 博文縱覽 發表于 攝影2021-05-28
簡介表妹的兒子是早產兒,寶寶出生後,醫生告訴她了一個最大的壞訊息,第一次的腦部CT和腦電波結果顯示,她的兒子很可能是腦癱兒

什麼是腦癱的硬性指標

“腦癱”這個詞,或許在早產兒媽媽群裡出現的比較多,也是因為這個詞語,讓很多寶媽感到沉重、恐懼。

今天之所以寫出來,是希望我們可以正視這個問題,能更積極地進行早期干預。

表妹的兒子是早產兒,寶寶出生後,醫生告訴她了一個最大的壞訊息,第一次的腦部CT和腦電波結果顯示,她的兒子很可能是腦癱兒。

表妹說,聽到醫生的話後,她的雙腿發軟,幾乎無法站立。幸運的是,表妹的兒子出生在最好的醫院,認識了很多頂尖兒科醫生,兒童腦外科醫生,兒童神經醫學科醫生,和康復醫療師,慢慢的瞭解了很多關於“腦癱”的知識,同時也給了她很大的勇氣和希望。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和醫生交流的越多,表妹越發現網上搜索到的,有關民間“腦癱”的傳說,存在一定的誤區。

誤區一:“腦癱”不等於弱智

提到“腦癱”,很多不太懂的人,肯定以為是智力低下。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部分腦癱的孩子,只是運動受限,這個概念劃分對嬰兒是至關重要的。寶寶出生的頭兩年,是很難判斷智力是否正常,這也導致很多父母錯過了腦癱治療最佳黃金期。

當然,最嚴重的腦癱的確會導致殘疾或弱智,包括不能說話和吃飯。而輕度腦癱的人,看上去幾乎和正常人一樣,只是在做一些動作時無法完成,比如不能提起一個比較重的水壺,不能自己梳頭髮,捏不住一個小藥片。

所以,大家不要狹隘的理解為“腦癱”只是智力差,有些腦癱兒智力並不差。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誤區二:檢查報告無法確診“腦癱”

核磁共振報告上寫了腦部出血,腦部有軟化灶,腦部蛋白質損失等,這都不能確診“腦癱”。表妹問過一位腦外科主任醫師,他說,任何造影診斷,包括超聲波、CT、核磁共振等,都不能確診腦癱。

任何診斷報告,只能告訴我們哪裡存在腦部損傷,但它無法預測這個損傷是否會導致腦部發育不良,最終變成腦癱。腦癱的確診,需要看臨床表現,也就是寶寶的五大指標: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表達、認知發展、交際能力。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誤區三:“腦癱”無法在剛出生時就確診

我聽過很多早產兒媽媽說,自己家寶寶出生後有腦部出血,剛出生就被扣上了“腦癱”的帽子。為此,表妹專門問過醫生,自己家寶寶能不能確診,什麼時候可以確診?

醫生很嚴肅的告訴表妹,所謂“腦癱”寶寶,就是寶寶的部分或所有發育指標都停止發育了。但人的大腦很神奇,在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個高速發展的時候,如果能及時介入治療,大腦是有修復可能的。

所以,“腦癱”的確診至少要在寶寶兩三歲左右,有時檢查結果只能證明寶寶是高風險,只能被稱為“高危兒”,而不是“腦癱兒”。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誤區四:“腦癱兒”是無法治好的

當然,如果在寶寶兩三歲以後才發現是“腦癱兒”,根據目前的醫療水平,肯定是無法治好的,只能用一些輔助手段來減輕腦癱帶來的痛苦。

但是,對於“高危兒”群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早期的干預,特別是儘早開始康復運動,對修復腦損傷是有很大幫助的。美國曾經跟蹤過出生時有腦損傷的寶寶,發現早期注重康復的“高危兒”,後來變成“腦癱”的比例顯著降低。

“腦癱”不等於弱智,這4個誤區要正確認識!

康復訓練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

目前唯一有醫學研究發現並證實的,就是早期的康復訓練,因為康復訓練能給大腦刺激,促進大腦加速修復。這種康復訓練越早開始越好,寶寶出生後0~6個月是腦部癒合的黃金期,6~12個月是快速期,12~24個月是緩慢期,24個月以後效果就比較差了。

我在這裡再次呼籲,與其每天擔心猶豫,傷心欲絕,不如行動起來,儘早找專業機構做評估、做康復訓練,化被動為主動。即使現在已經錯過了黃金六個月,但從今天開始,永遠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