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由 天天有你愛唱歌 發表于 明星2021-08-11
簡介我上面講的這一段,都是寫實,寫人相貌的對比,如果是寫虛的東西,對比的威力就更大了,比如春秋時候的思想家孔子, 那個站在河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老人家,他提出了很多哲學概念,哲學概念總是很抽象,但是別怕,他就是一個運用對比來讓人理解

反犬旁一個牙念什麼

大家好,今天就讓我們從古文中來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透過對比,來描述事物的。你可能聽人說過一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是真的。

這一講我先給你講一個美貌男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潘岳,西晉時候的文人。 在歷史上,他更被人熟悉的名字是潘安,形容男人漂亮的成語,叫“貌比潘安”, 說的就是他。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魏晉時代是個相當看臉看身材的時代,而且尤其強調男人的相貌。這個故事同樣出自《世說新語》,這部書你應該很熟悉了。前面咱們講過古人遇事淡定從容的故事。今天,咱們要翻開《世說新語》裡的另一個門類,叫“容止”, 就是容貌舉止。潘岳的這個故事,就被編在這一類裡。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先來聽一段古文: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這段話說的是,潘安的身姿和容貌都很漂亮,神情優雅。他年輕的時候,夾著彈弓走在洛陽的街道上,婦女們看到了,就手拉手圍成圈不讓他走。當時另外一個叫左思的人,非常非常醜,他也仿效潘岳在街上游蕩,於是一群老婦人一起衝他吐唾沬, 他就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你看,這一段文字裡,潘安身高多少,眼睛鼻子到底怎麼樣。左思絕醜,又是如何嘴歪鼻子斜,都沒有講,只說了他倆出門的時候受到的不同待遇。那時候的女性, 圍觀起著名美男子來,陣勢一點都不比今天的粉絲追星弱,甚至是拉起手圍個圈不讓人走。可是對於醜男人,也毫不留情,竟然會當街吐睡沬。這真是夠大膽的。前後一對比,就算沒有照片跟畫像,你也能想象潘安的英俊瀟灑和左思的猥瑣醜怪了。 你想想,如果這兩個人的事你是分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那潘安的美和左思的醜, 感覺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一有對比,我想想都很同情左思受到的一萬點的暴擊傷害。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不過,你大概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不是說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這就要 說到,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特殊的時期,一方面,社會動盪、戰爭頻繁 發生,另一方面,整個社會風氣卻很自由,女性在家庭裡的地位更平等,也有機會受教育,就出現了很多才女,比如我們提到過的謝安,他的侄女謝道韞就很會寫詩, 男人們雅聚的時候,謝道韞也能參加。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剛才說的那個醜男子左思,他的妹妹也很有才華。那個時代,女性還能做官、參與政治,所以出門圍觀個美男子也沒什麼問題。 所以,古代中國也是不斷起伏變化的,就像漢語不斷在演變一樣,不是死死板板的 一塊。

咱們再說回這兩個男子,潘安和左思,其實這兩個人都很有才華,潘安感情細膩, 多愁善感,雖然是個美男子,但是一點都不花心,妻子去世後,他寫下了《悼亡詩》抒發懷念之情,十分真摯感人,開了中國文學悼亡詩的傳統。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至於左思,更是才華橫溢。他給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叫”洛陽紙貴”。

這是說他寫的文章《三都賦》,在當時受到追捧,豪門望族爭相傳抄,結果搞得洛陽的紙都漲價了。雖然左思在相貌上跟潘安比天差地別,但一千多年過去了,再漂亮的美男子也早就灰飛煙滅,反而是這兩個人的文字,照亮了歷史的天空,誰又會在乎他們的相貌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文字可以不朽。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當然,僅僅對比出美醜來,還不算很厲害。我上面講的這一段,都是寫實,寫人相貌的對比,如果是寫虛的東西,對比的威力就更大了,比如春秋時候的思想家孔子, 那個站在河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老人家,他提出了很多哲學概念,哲學概念總是很抽象,但是別怕,他就是一個運用對比來讓人理解概念的高手。

比如孔子對比了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他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小人經常憂愁。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又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懂得正義,小人只知道利益。

這還是兩個相反概念做對比,比這更難的,是相近概念的對比。下面我要帶你讀一段稍微難一點的古文。這句話,同樣出自《論語》,是孔子說的,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如果不能找到言行方正的人交往,一定要交朋友的話, 總要交狂放和狷介的人吧?狂放的人敢於進取,狷介的人知道什麼事不可以做。 這句話是說交朋友的,孔子的理想標準是和“中行”的人交朋友,“中行”就是言行方正的人,這種人非常少,很難找。如果沒有,人又不能不交朋友,怎麼辦呢? 孔子給的判斷標準是狷和狂。

這兩個字很有意思,都是反犬旁,張牙舞爪的,你一看就知道這兩種人不是那種溫溫吞吞沒原則的人。孔子先肯定了這兩種人都是可以交的,他們都很豪放,個性鮮明,但是他們的豪放又是有規矩的。

古文賞析:古文裡,那些精彩的對比運用

既然一個叫“狂”,一個叫“狷”,肯定有差別,孔子就說了,“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個比較有行動力,一個知道做事的邊界,一個知道爭取,一個懂得拒絕。這就是一個非常妙的對比,對相近概念進行區分。但正是因為概念相近,我 們反而更能體會出兩者之間微妙的差別,覺得孔子的觀察和判斷,真的是精準!

今天分享就到這裡,最後我總結三點:

1、《世說新語》裡,透過外出遭受不同待遇的對比,更加突出了潘安的美和左思的醜

2、對比的核心是,拿來做對比的兩個事物,要有共同特徵,這是進行對比的基礎。透過對比,不僅能讓相反的性質更鮮明,也能讓相近的概念有區分。

3、孔子是一個運用對比來讓人理解概念的高手。《論語》裡,你能找到很多透過相反或者相近概念的對比,來理解抽象概念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