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由 天涯雪落 發表于 明星2021-08-27
簡介基於這件文物的存在可知,早在夏朝時,二里頭地區的民眾便將龍作為圖騰崇拜,綠松石龍形器的出土,證明二里頭文化具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蒙松石和綠松石有什麼區別

《龍移》曾言:“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作為中華文明中最神聖的圖騰代表,無論哪個年代中,龍皆佔據中國人民心中的重要位置,並指引我國人民不斷奮鬥前進。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時至今日,有關龍是否存在,仍未找到確切答案。基於這一原因,在我國考古事業發展的程序中,有關龍的探索,始終是各位專家所研究的重點內容。

2002年時,我國一處夏代遺址中出土一件由綠松石製成的國寶文物,在對這一國寶進行分析解讀後,專家則認為它的出現很有可能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這一來自夏朝遺址的綠松石國寶究竟有何意義?為何它的出現,能夠證明古人曾經有過蓄養龍的行為呢?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無論是在東方抑或西方文化中,都有著龍的存在,但東西方的龍卻有著較大差別。西方社會中,龍普遍代表著邪惡,而他們所構想的龍則與恐龍形象相似。對於中國來說,龍卻有著十分神聖的意義,在古代社會中,皇帝便是真龍天子的化身,在龍的幫助之下,人類社會方能實現穩定發展。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我國人民對於龍這種生物,仍然有著一定的崇敬之意,凡是與龍圖騰相關的物件,皆會成為人們所青睞的物件。由此可見,龍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2002年,我國河南地區夏朝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工作正式展開,對於華夏文明的淵源與國家的興起研究而言,二里頭遺址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自二里頭遺址被髮掘以來,它便成為我國境內最引人注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此外,在東亞大陸考古事業推進過程中,二里頭遺址成為有關專家發現最早的廣域國家王權存留。

二里頭遺址的眾多文物中,一件由綠松石製成的文物具有重要意義。綠松石龍形器約由2000餘片形狀各異綠松石片組合而成。這一綠松石龍形器的龍身呈波狀曲伏狀態,形象生動逼真,龍頭處則以浮雕技法勾勒,鼻、眼等部由白玉和綠松石填充而成。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綠松石龍形器的豔麗色彩與生動形態,令在場專家震撼不已。在有關專家的努力下,綠松石龍形器被運回考古研究院,而後,專家便結合相關史料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根據綠松石龍形器的出土狀態可知,其頭向西北、尾向東南的狀態,是古代社會乘龍昇天理念的直接反應。此外,在綠松石龍形器腰間繫有銅鈴,古代社會中的銅鈴便有著傳達神明告示的作用。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基於這件文物的存在可知,早在夏朝時,二里頭地區的民眾便將龍作為圖騰崇拜,綠松石龍形器的出土,證明二里頭文化具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時至今日,有關綠松石龍形器的具體用途,仍未得到確切解答。

透過相關專家推測可知,這一綠松石龍形器的擁有者,很有可能是夏朝時期的宗廟管理者。之所以綠松石龍形器會被埋葬在土地當中,也是為幫助亡靈昇天。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儘管綠松石龍形器的真實作用尚未得到確定,但它的出土卻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在專家們看來,綠松石龍形器是一件名副其實的超級國寶。基於綠松石龍形器的幫助,有關專家得以證明古人或許曾蓄養過龍。

結合相關史料可知,古人所需養的龍並非我們想象中翱翔天際的神龍,龍的真正原型可能是一種與鱷魚相似的兩棲動物,亦可能是許多兩棲動物的結合體。在這些動物走進人們日常生活後,便被逐漸演化為龍形圖騰,進而成為國人崇拜物件,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相應幫助。

2002年,夏代遺址出土綠松石製成的國寶,證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

結語

透過有關專家的分析便可發現,龍並非一種確切存在的生物,而是對部分生物的結合。中華文化發展程序中,龍的崛起與原始社會中對圖騰的崇拜思想密不可分。

與西方社會的龍相比,中國的龍具有著較為特殊的民族意義,對於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來說,龍在其中所佔據的位置不可忽視。雖在現代社會發展程序中,我國得以擺脫封建落後的思想,但龍的精神仍能為世人指引前進方向,並最終帶領我們實現國家的復興,成功將新中國的發展水平推向全新高度。

參考資料:《二里頭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