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媳婦”到底是誰老婆?

由 董老師聊漢語 發表于 明星2021-11-09
簡介“息”指兒子,所以用“息婦”表示兒子的老婆很合適,但詞形變成“媳婦”之後,因為“媳”的來歷和確切意思已經模模糊糊,社會上索性把“媳婦”當成一個整體來理解

黃子宣是誰

電影《夏洛特煩惱》裡,穿越回中學時代的夏洛在課堂上對“女神”秋雅發動愛情攻勢,結果惹得未來老婆馬冬梅醋意大發,與夏洛糾纏起來。情急之下,夏洛衝她隨口嚷了一句:“別鬧了,媳婦!”那時正暗戀他的馬冬梅一臉猝不及防的喜悅:“管誰叫媳婦?臭不要臉!”然後帶著魔性的笑聲嬌羞逃走。電影裡的“媳婦”顯然是老婆的意思。

“媳婦”到底是誰老婆?

很多北方人習慣把自己的老婆稱作“媳婦”,有時末尾加個兒化,聽起來倍兒親暱。北京童謠“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唱的也是討老婆的訴求。但從全國範圍內講,媳婦在不少方言裡指的是兒子的老婆(也稱“兒媳婦”或“兒媳”),在有些地區還兼有自己老婆與兒子的老婆兩個意思。(所以用“媳婦”這個詞的時候要慎重!)

那麼,媳婦兒到底本來指的是誰老婆呢?這事兒還挺複雜,得從古代開始捋一捋。

一、先秦時把兒子的老婆稱作“婦”。

《爾雅·釋親》:“子之妻為婦。”說得很清楚。《詩經·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大概意思是說嫁到你家當兒媳婦多年(“三歲”),家務活全包圓了——這顯然是一首棄婦控訴所嫁非人的詩。

二、漢代開始把兒子的老婆稱作“新婦”。

“新婦”聽起來像是專指新娘子,但實際上跟結婚的年頭關係不大,多年的糟糠之妻也可稱“新婦”。比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剛過門時說“

新婦

初來時,小姑始扶床”;過了幾年被婆婆趕出家門以後仍稱“新婦”:“

新婦

識馬聲,躡履相逢迎。”這大概是因為最初只把新娘子叫“新婦”,後來叫習慣了,也就懶得改了。

三、唐宋開始把兒子的老婆稱作“息婦”。

促動“新婦”到“息婦”的轉變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婦”和“新婦”可以表達新娘子、已婚婦女、妻子、弟媳等多個意思,這就產生了“分化”的需求(就像一個人身兼數職太累,於是把其中的某些職位分給其他人);其次是不管娶進家門多少年都叫“新婦”的話,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就像把剛出的手機叫“新款”沒問題,但兩年之後再叫“新款”就不合適了);其三,剛好有兒子義的“息”在唐宋時期的北方話裡跟“新”讀音非常接近(“息”的本義指呼吸,引申指兒子,呼吸跟兒子都是生命的延續,《觸龍說趙太后》裡觸龍把自己兒子稱作“賤息”)。於是,用“息婦”來代替“新婦”表示兒子的老婆,可謂順理成章。

四、“息婦”也常常寫成“媳婦”。

這個“媳”本來是受“婦”連帶影響而產生的白字,因為“婦”有女字旁,“息”也被加了個女字旁。但老百姓用著用著也就“習非成是”了。這種現象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就像有人把“番茄”寫成“蕃茄”、把“疲勞”寫成“疲癆”、把“連鎖”寫成“鏈鎖”一樣。

五、“媳婦”這個寫法取代“息婦”後,詞義又開始泛化。

“息”指兒子,所以用“息婦”表示兒子的老婆很合適,但詞形變成“媳婦”之後,因為“媳”的來歷和確切意思已經模模糊糊,社會上索性把“媳婦”當成一個整體來理解。於是“媳婦”在大家搞不清楚是誰老婆的情況下,又產生了已婚婦女(比如“大姑娘小媳婦”)、自己的老婆等意思。

所以,從根源上說,“媳婦”本來指的應該是兒子的老婆(這個本義在“婆媳”一詞裡體現得很明顯),後來才被混用指自己的老婆。可見,把“兒子的老婆”變成“自己的老婆”是個挺曲折的過程。當然,如果你是唐玄宗,問題就簡單多了。

“媳婦”到底是誰老婆?

“媳婦”詞義的演變

* 以上主要參考盧佳琦《“媳婦”詞義探源》,《品味·經典》2021年第14期。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