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由 凝媽悟語 發表于 明星2021-11-23
簡介所以如果家長打孩子,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會在當時起到效果,以後還是照樣不聽話,家長卻認為是打了孩子孩子才聽話,就會繼續打孩子,就形成了惡性迴圈

孩子好好說話不聽怎麼辦

文 | 凝媽

有一次家長的討論會上,有一組全部是男孩子家長,一致反映男孩子在家格外調皮,玩起來沒完沒了,叫去寫作業學習的時候,就找各種藉口拖拉磨蹭,每次都要寫到很晚。

家長們開始還能做到好好說話,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耳朵好像長繭子了一樣。催了好幾次,孩子還在我行我素,家長也失去了耐心,眼看著時候不早了,忍不住大發雷霆,這時孩子才會乖乖去寫作業。家長有時候氣急了也會給孩子一巴掌,孩子立馬聽話。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家長們總結的經驗是:孩子不聽話還是打最管用,古人說的好“不打不成材!”

這一結論也引起了家長的廣泛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對於女孩子來說還是不要打,對於男孩子該打就要打,反正皮糙肉厚。很多家長說都是拍孩子後背,不會把孩子打壞。

打孩子真的不會打壞孩子嗎?

從生理上來說打孩子的影響

有的家長拍孩子的後腦、後背,有的家長喜歡打孩子屁股,有的家長喜歡打孩子的臉、擰孩子的耳朵。從人體科學角度講,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打不得。

擊打孩子的後腦或後背都會因為猛擊、強壓、 震動,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經受損。有時這些神經受損又不易被及時發現,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

屁股雖然肉厚看似不怕打,但坐骨神經卻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損之後, 其後果也不堪設想。

臉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經,一旦受了傷害,會造成五官變形。

孩子耳朵神經末梢反應非常敏銳,擰耳朵用力過大過猛,會損傷“聽宮”、“聽會”等穴位,造成耳膜損傷或耳神經受傷而致聾。

我們都看過古裝劇,上面的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會用藤條或者棍棒打孩子,有的打手心、有的打屁股,結果手心好幾天不能寫字,屁股皮開肉綻都下不來床。

現在還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往死裡打,不知道跟孩子有什麼仇恨。有的父母嫌棄孩子吃飯慢,就狠命打孩子;有的父母嫌棄孩子考試不好,毆打孩子。結果父母都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從心理上來說打孩子的影響

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打孩子會讓孩子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當作獨立的個體,認為自己是父母手中的一粒棋子,想怎麼樣就怎樣。孩子變得逆來順受、沒有自己的主見,走入社會也會被欺負。深圳有一個小姑娘,先是媽媽把她推倒在地,後又遭到父親一頓毒打,她居然站著不躲,任憑父親打她,看著都讓人心疼。

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暴力:

也有的孩子會變得暴力無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小時候捱打沒有能力反抗,可能會把心中的怨氣發洩到同學身上,在學校裡惹是生非。等大了之後身強力壯了還會採取報復行為,打父母、打老師,做不到尊敬師長。

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打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順服,但是不一定就能讓孩子乖乖就犯,有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就要氣死你,他其實是在尋求特別關注。有個姐姐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上初中的時候,不喜歡學習總搗亂,姐姐一生氣用雞毛撣子打他,雞毛撣子折了,姐姐犯了心臟病去醫院做了好幾個支架,孩子後來還是惹了麻煩進了監獄。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很管用”一個心理學實驗說明真相

打孩子真的像家長口中所說的那樣管用嗎?不盡然,姐姐家的孩子沒有被教育成功,反倒被打成了少年犯,這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也許你認為這是一個個例,這一個心理學實驗更能讓你看清真相。

美國人類學家喬納森。弗裡德曼曾和同事做過一項戲劇化的實驗:

他們找了36個孩子,把他們平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A組和B組。實驗人員讓兩組孩子進入了不同的房間,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電池機器人。然後,實驗人員對A組的孩子實行非常嚴厲的威脅,告訴他們“不許玩!”對B組的孩子則很溫柔,同樣告訴他們不要玩機器人。

這兩組孩子都很聽話,都沒有玩機器人。兩週以後,換一個實驗人員,再給孩子們提供電池機器人,不對他們進行阻止,A組的18個孩子有14個孩子會愉快地玩機器人,B組的18個孩子只有6個人在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被暴力威脅的孩子,當時不玩機器人是因為他被暴力脅迫的,不是他自己的內心想法。當沒有人阻止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就會抓住機會好好玩。

被溫柔對待的孩子,之所以開始不玩機器人,是因為啟動了內部動機,是自己本身就不想去玩機器人,當沒有人阻止他們時,他們還是不想玩,仍然保持第一次的態度。

所以如果家長打孩子,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會在當時起到效果,以後還是照樣不聽話,家長卻認為是打了孩子孩子才聽話,就會繼續打孩子,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其實,打孩子本身並沒有用。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在打孩子之前要考慮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非要等到家長髮火打一頓才聽話,這並非是孩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家長犯了幾個錯誤。孩子要想聽話,就需要進行聽覺啟動,當家長無法啟動孩子聽覺時,孩子就會不聽話。

在成績為王的現在,我們心裡是不是總是想著孩子的學習?只要孩子去學習,我們就感覺心滿意足;只要孩子做學習之外的事情,我們就會莫名焦慮;然後就不停地催促孩子趕緊去做作業,在孩子心裡,我們嘮叨的“學習”這個詞比其他的詞彙都要多,孩子會認為“哼!你就知道學習,從來不關心我!”過多的嘮叨並沒有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動力,反而產生了免疫。《孩子:挑戰》中就提到孩子會對媽媽的說教產生免疫,成為一個“媽媽的聾子”。這種耳聾現象還會針對所有對他講道理的人。

我們家長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更加在乎孩子的缺點,當孩子有成績的時候,我們只是簡單的表揚,不會每天在嘴上抹蜜。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卻大為緊張,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錯誤。每天都不忘叮囑孩子“早點做作業,要不又晚睡了!”“早點起床,要不又遲到了!”“快點走,別來不及了!”“好好學學這門課,要不下次又要出錯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頻繁地否定孩子,孩子聽了這些話感覺不舒服,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遠,他也會選擇性遮蔽父母的話。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因為孩子做不到家長說一句話馬上行動,所以這讓家長感覺非常惱火,內心負面情緒上升,控制了我們的大腦,然後說話的聲音就發生了變化,語調變得很高、語速變得很快,從溫柔的狀態一下子變成了河東獅吼。如果總是這樣的狀態,孩子也會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越是好好和他說話,他也是不聽。他知道你的底線,不碰觸你的底線就會安然無恙,碰觸你的底線時再去行動也不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對抗,當你發火或者打他的時候他才會聽。

有時候我們也是我們的縱容,讓孩子變得不聽話!當孩子磨磨蹭蹭不去學習的時候,我們只是用嘴說,而沒有付諸行動。比如孩子在看電視,我們告訴孩子“別看電視了,趕緊去寫作業!”孩子沒有離開的意思,或者說再看一會兒,我們心一軟就允許他再看一會兒,但是並沒有設定時間限制。過了一段時間,孩子還是在看電視,我們還是會重複上述做法而沒有采取行動,這就是在告訴孩子,默許你繼續看電視。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到底怎麼做,孩子才聽話

我們瞭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要針對這些原因去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父母普遍存在焦慮的問題,比如總是擔心孩子不學習影響自信、影響未來,但是我們不要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每天都跟孩子嘮叨學習的事,會讓孩子心生反感。

白天孩子上學不在家,晚上大部分時間還要做作業,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就是早飯和晚飯的時間,還有少有的休息時間,這樣算來相處時間是多麼寶貴,浪費在嘮叨上是多麼不值。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親子互動,關心孩子的身體、興趣、交友和困惑,解決孩子遇到的學習之外的難題,和孩子搞好關係,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心他。

在學習方面,我們多肯定孩子的進步,激發他的學習動力,少否定孩子。透過和孩子的良性互動,讓孩子願意聽我們說話。

曾經問過孩子“你最希望父母做什麼?”他的回答是“不要嘮叨!”那就少一些嘮叨吧!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注意說話的方式

說話有三種方式:高語調快語速、中等語調中等語速、低語調慢速語速。

第一種語調會讓人感覺透不過氣來,是一種霸道控制,很不舒服。

第三種語調會讓人感覺似乎是在哀求,沒有威懾力。

第二種語調會讓人感覺有威嚴,但是容易接受,不由自主地去接受。

平時在跟孩子說話時,就要採用

中等語調、中等語速

,從氣氛上先獲得孩子的好感。

要保持這樣的說話方式,就要不斷地練習,可以自己說話。對著手機錄製下來,回聽自己的聲音,能夠讓自己接受嗎?自己能接受再說給孩子聽,不斷練習之後,取得好的結果,就會保持下來。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用行動而不是語言

當我們要求孩子去做事的時候,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因為看電視不去寫作業的問題,已經告訴孩子該去寫作業了,還要直接走過去把電視關掉,孩子就會發現苗頭不對,趕緊去寫作業,比說一籮筐的話都管用。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很有權威,說幾句話孩子就會聽,可是別忘了玩是孩子的天性,當他玩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他不會輕易罷手,這時就要採取行動,當然這個行動不是打孩子。

有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因為手機的影響才導致他不聽話,這時就要用上面提到的中等語調、中等語速告訴他“手機影響了你的學習,我們需要沒收你的手機!”然後真的把他的手機沒收,讓他知道家長不是說著玩的。

當你每次說到做到時,孩子就會體會到你說話的分量,而不會去碰觸你的底線。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是孩子不對還是父母錯了?

可能有家長說,採取行動孩子會反抗!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研究發現:只要媽媽保持冷靜、沉著的態度,尊重孩子,尊重自己要維持約定的權力,就不會和孩子發生權力之爭。

行動時態度很重要,做到溫柔、堅定,孩子沒有對手,“讓他的風,無帆可吹”,就不會反抗!

@凝媽悟語:

孩子不聽話自然會讓我們頭疼,恨不能打他一頓。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思考總結這個問題,會發現打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應該做到理智對待孩子,好好說話,讓孩子聽話。

二胎寶媽,高階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