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由 曉你心聲 發表于 明星2021-11-25
簡介在此觀點中提出者認為人的心理變化不單單在其年少或者壯年之時,在其人生暮年依然會有所發展

巴爾特斯的畢生發展觀的六條關鍵原則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定,人的年齡只要超過60歲,就可以被定義為老年人。

在人們的以往印象中,老年人一直是弱勢群體的象徵。隨著年紀的逐漸增長,身體機能逐漸的衰退,他們變得不再年輕,原先那股子力氣也不復存在。

他們變得不再充滿生機,而是整日憂心忡忡,對即將到來的人生謝幕充滿恐懼,整日無精打采。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老人,即便到了人生60歲,甚至更大的年紀,他們依然活得生龍活虎。在常人看來就算是大半截黃土埋到脖子上了,他們依然可以在人生晚年活得很精彩,甚至還可以建立一番驚天偉業。

八十歲才創業成功的姜子牙,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麼站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生到了60歲,也就是生理意義上的老年人以後,一個人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

對此心理學家們提出兩種觀點。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傳統觀念認為

在發展心理學上,將人的一生分為胎兒期、幼兒期、成年成長期、成年晚期四個階段。而從機體出生到機體成熟直到成年晚期,個體的心理發展都是屬於“發展期”;等到我們成年以後,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我們的心智會在一段時間趨於穩定。

在經歷穩步上升以後,隨著機體的衰老,人的心理活動開始逐漸表現出衰老的跡象來。

在傳統的社會認知裡,將人生晚年比喻成“喪失期”,它的表現在於這個時候老人的外貌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衰老跡象,家庭地位也由當初的頂樑柱變成了靠他人撫養,這意味著勞動能力與家庭地位的喪失。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這種前後的地位變化,讓老年人的性格開始變得無比消極,從而萌生出悲觀的想法來。具有這種心理觀念的老人,多認為人生晚年就是一切衰退的開始,人生的近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導致這種觀念催生的原因只要有三點:

第一,它把人看做一個有機體,其心理狀況也會隨著機體的逐步衰老而發生衰退的跡象;第二,認為一個的內心的心理發展情況,是單向且不可逆轉的;第三,認為生理年齡,也就是空間意義上的時間是心理發展和衰退的根據,而且在廣大人群中普遍使用。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最新觀念認為

與上面我們我所說的傳統觀念相左的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心理學中,以德國的巴爾特斯為代表的心理學家們提出畢生發展觀念。

在他們看來,主要有以下四大特點:

(1)個體發展是貫穿其一生,並不是單一獨立的。

在此觀點中提出者認為人的心理變化不單單在其年少或者壯年之時,在其人生暮年依然會有所發展;

(2)個體內心的發展也是因人而異,呈現差異化的。

有的人因為心理發展的早,也會退化的較快,而那些內心發育晚的人,也會相比較退化的慢一些。並且有的人內心發展比較持續且長久,也有的退化比較快。還有可能,在相同年齡段多次出現不同的轉變,這些都是心理發展存在的狀況。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3)任何一種心理和行為的形成都是經過漫長時間形成的

,其發展歷程歷程也不是單項的朝著增長放心進展,而是由成長和衰退兩種狀態同時存在。

(4)個體的心理發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它的形成主要依據個體生活習慣以及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所以其心理變化多呈現多樣性與差異性。

(5)心理學發展是由多重影響系統共同決定的

,個體發展的任何一個過程的年齡段、歷史階段、非規範事件相互作用的產物。年齡只是影響我們心理發展眾多因素的其中一個,並不起到唯一影響。雖然在這一階段,我們的身體機能總趨勢是處於衰減狀態,但是我們的其他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邏輯思維能力)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變得更加清晰明確,朝著繼續加強的方向進展。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畢生發展觀念是一種積極,樂觀的老年心理變化觀,此觀點認同我們可以使用心理學的手段,使得我們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上延緩我們的衰老,並且認為我們在人生晚年,依然大有可為。

作者怎麼看待兩種觀念

在“

曉你心聲”

看來,上面兩種論證都有各自的合理論證,但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傳統的心理學觀念認為,一個人的思想與思維隨著年齡的衰退也會一併衰退消亡,就個體的心理學發展來講,或許他是對的。但是在後來的大量資料調查研究調查中,我們發現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在人生晚年他們的心理發展並沒有消退,甚至還有所發展。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我們知道個體心理的影響因素,個體發展隨著隨著年紀的增大,表現出衰退或者消減這是身體機能發展的大趨勢,它是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這點需要我們承認。

它對我們今後如何更好地與老人相處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是我們也要看清明白,這種觀點過於把人當做一個有機體,認為人的心理與年齡有著絕對的影響,把一個人的心理發展,當成是單一不可逆轉的行為,未免顯得太過於絕對。

它完全不符合心理發展具有持續性這一客觀事實,因而是不可取的。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而後者的畢生發展觀,強調人的心裡發展是受多方位影響的,它強調個體的中壯年之後,只要積極向上,人依然具有強大的潛能發展。這無疑是一種積極樂觀,值得被讚揚與肯定的。

但是這種觀念也是過分強調了外界環境對個人心智的影響,而忽視了作為個體,其心理發展潛力也受到身體機能衰退的影響。

作為有機個體我們需要認清,身體衰老對思維的影響也是一定的,這點我們不應該完全忽視。

人生晚年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發展潛力?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透過上述兩者觀點,我們作為旁人應該積極吸取兩種觀點的核心。知道人生到了晚年依然具有完好的發展意識,應當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

同樣的,作為老人的子女,我們也要明白衰老對老人心智的發展也只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在老人積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我們年輕人也要給予幫助與關心。幫助或者引導他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讓他們得以度過一個充實且有奔頭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