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由 清諾晗history 發表于 明星2022-12-12
簡介但是在古代,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保證農業生產是每位皇帝都需要面臨的課題,顯然明成祖朱棣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朱棣是不是暴君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何謂明君?何謂暴君?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選賢舉能廣開言路,是為明君;魚肉百姓,酷刑治國,輕信讒言任用小人,是為暴君。

明成祖朱棣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殺伐果斷,尤其在登基之初,為剷除異己加強專治皇權,十分心狠手辣。在很多人看來,

他就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即位後對忠於建文帝之臣趕盡殺絕

眾所周知,朱棣並非明太祖指定的繼承人,他的皇位是從親侄子朱允炆那裡搶來的。靖難一役,宮中突發火災,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棣掌控天下大局,順利登基

,改年號為永樂。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朱棣面對經過隱忍多年、浴血奮戰換來成果,內心既興奮又惶恐。即使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他的所做所為也無異於謀反,不僅違背了祖宗之制,還會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為了鞏固統治,堵住悠悠眾口,他謊稱自己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

此外還對前朝遺留的大臣痛下殺手。

以齊泰、黃子澄為首的建文帝統治集團核心人物,均慘遭毒手。

朱棣甚至不放過他們的家人,誓死追隨朱允炆的方孝孺,

被關入大牢處以極刑

、誅殺十族。

雖說新帝即位著手解決不忠於自己的大臣,很是常見,但做到像朱棣一樣殘忍的,還在少數。

據估計,單因方孝孺之事連坐被殺的,就有八百多人,

另外一些被流放、戍邊的人,更是難以計數。

朱棣似乎是恨透了朱允炆,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只要與他牽扯上關係的人,下場都很慘。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與此同時,

朱棣還廢除了建文帝的一切改革政策

,恢復明太祖時期嚴苛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這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使明成祖朱棣像極了歷史上的暴君。

不過僅憑朱棣這段時間的表現,並不能客觀地評價他。在長達二十二年的執政生涯中,他其實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足以證明自己並不是一位暴君,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明君。

支援補貼農業生產,疏通運河完善交通運輸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十分脆弱

,倘若碰到天災,農民可能就會瀕臨破產。但是在古代,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保證農業生產是每位皇帝都需要面臨的課題,

顯然明成祖朱棣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他從小在軍營中長大,跟隨多位名將學習帶兵打仗,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發動靖難之役後的四年中,

他親自率兵

,與建文帝的幾十萬大軍展開殊死搏鬥。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他,軍隊的糧草補給非常重要。不管是出於對百姓安居樂業還是加強國防力量的考慮,都應該大力支援農業發展。

於是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督促生產,為了防止農民破產,還時常給予一些補貼,並且還派人治理洪澇災害。

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國家徵收的糧稅也使得國庫充盈,

當時農民的納稅額達到明朝頂峰。

在同時完善屯田制度和吸引商人提供糧食的前提下,為邊境的軍隊準備了充足的糧餉。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有了穩定充足的糧食來源固然好,但運不出去也是白忙活,因此他開始興修運河、疏通水道,保證交通運輸的便利。雖然他的初衷是為了保證明朝都城的糧食供給,

以及軍用物資的運輸,但是無形之中也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對農業的重視也只增不減,由此看來,朱棣還是非常有遠見的。他對農業的支援程度,比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

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推崇儒家思想與科舉制,加強海外友好交流

明朝成立之初佛教盛行,過分宣傳佛教思想非常不利於社會的穩定,也不能激發人們的進取心。朱棣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開始著手整頓佛教,但是並沒有採用

"一刀切"的政策,在限制其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如此一來,宗教不僅能為他所用,還能成為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真正做到了一石二鳥。他採用的宗教管理政策,後來的歷代統治者都

十分認可並紛紛效仿。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儒家思想自漢朝以來,一直受到推崇,明朝也不例外。透過科舉制選拔人才,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公平,

對明朝各方面的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思想文化這一領域,不得不說朱棣的表現很出色,他還命人編纂《永樂大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明成祖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鼎盛

,一時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吸引了很多海外國家前來朝拜,希望能與明朝建立友好關係。

作為統治者的朱棣,看到這麼多前來拜訪的國家,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他開始重視起外交,還設定了專門接待外賓的使館。在朱棣的任命下,鄭和七次下西洋,與幾十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宣揚明朝國威。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增強北部邊境防禦,御駕親征討伐蒙古部落

朱棣在尚未登基之前

,就被朱元璋封為燕王,派去北京

朱元璋正是看重他的軍事才能,才會將如此靠近邊境地區的北京交給他管理。

開國之初,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往蒙古地區,經常突襲附近的駐軍和村莊,就藩北京的朱棣,自然而然地就承擔了邊防的任務。

他深知邊境穩定對國家的重要性,也明白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國家也就會處於危險之中,永

遠也無法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

他將明朝首都遷至北京,而後對北部邊境地區的防禦做了加強。大批的軍隊進駐北京,也是對蒙古部落的一個威懾,令其不敢貿然行動,掌握主動權。

元朝殘餘勢力一直是朱棣心中的疙瘩,為此從永樂八年開始,他五次親自率兵攻打蒙古。

在他的指揮下,明軍多次大敗蒙古騎兵,一步步削弱蒙古的勢力,穩定邊境。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朱棣在位的最後一年,已經六十四歲了,但他依舊奔赴蒙古戰場指揮作戰,在班師回朝途中,不幸因病去世。他生於戰爭年代,見慣了戰場廝殺、流血漂櫓,為戰爭和國家而死,或許是宿命。

除了鞏固北部邊防外,

為抗擊倭寇,他也加強了遼東地區的海防

,事實證明這步棋走得十分正確。安南地區發生叛亂,他集中兵力前去鎮壓,絲毫沒有猶豫,平息叛亂的同時還收服了越南交趾。

歷史上對明成祖的評價褒貶不一,再正常不過,領導者要想做到完美無缺,是很困難的。他沒有改變明太祖制定的殘酷刑罰、依賴內閣導致宦官專權、

長期征戰消耗大量物資等等不當舉措

,都是事實。

朱棣在很多人眼裡是暴君,從歷史角度探究,真是如此嗎?

但是如果只憑這些,就斷定他是一位暴君,那麼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哪怕是公認的明君,也難免會有疏漏和失誤之處,要想做到讓天下所有人都滿意,

比登天還難